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3篇
  免费   3328篇
  国内免费   847篇
电工技术   495篇
综合类   2913篇
化学工业   19360篇
金属工艺   809篇
机械仪表   768篇
建筑科学   666篇
矿业工程   681篇
能源动力   790篇
轻工业   3461篇
水利工程   180篇
石油天然气   4090篇
武器工业   136篇
无线电   2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09篇
冶金工业   3785篇
原子能技术   270篇
自动化技术   213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812篇
  2022年   1156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910篇
  2019年   962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859篇
  2015年   1037篇
  2014年   1771篇
  2013年   1549篇
  2012年   1685篇
  2011年   1869篇
  2010年   1659篇
  2009年   1893篇
  2008年   2047篇
  2007年   1831篇
  2006年   1683篇
  2005年   1753篇
  2004年   1596篇
  2003年   1469篇
  2002年   1362篇
  2001年   1244篇
  2000年   1160篇
  1999年   1009篇
  1998年   949篇
  1997年   832篇
  1996年   850篇
  1995年   756篇
  1994年   604篇
  1993年   574篇
  1992年   530篇
  1991年   482篇
  1990年   386篇
  1989年   363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Replacement of precious single metal catalysts with cost-effective, highly-dispersed composite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of residue holds tremendous promise for the residue upgrading technologies. Organic metals were added to the feed as the oil-soluble precursors, and transformed into the catalytic active phases in this work.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omposite catalyst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efficient in the catalytic hydrothermal conversion of both model compound and residue. Increased metal dispersion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wo metals played indispensable roles in such catalytic system.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in the article, the catalyst ha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hen the mass ratio of molybdenum to iron was 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的催化轻汽油醚化LNE-2工艺技术,建成呼和浩特石化公司400 kt/a FCC轻汽油醚化工业装置,工业装置生产运行结果表明,以沸点小于等于70℃的催化轻汽油馏分为原料,原料中烯烃含量44.20%(w),叔碳烯烃含量19.76%(w),在反应温度65℃、醇/叔碳烯烃摩尔比1.3、反应压力1.0 MPa、进料空速1.0 h~(-1)的操作条件下,C_5叔碳烯烃总转化率为90.38%,C6叔碳烯烃总转化率为54.25%,轻汽油中烯烃含量减少20.84百分点,醚化轻汽油与分离出的重汽油按比例调和后的全馏分汽油辛烷值从89.5提高到90.6。甲醇消耗量为4.2 t/h,醚化轻汽油收率108.57%。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达到出水COD显著降低的要求,采用技术先进、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经济合理、占地面积小且自动化程度高的异相催化氧化工艺,对以印染废水处理为主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现场中试,将出水COD_(Cr)从130 mg/L稳定降至60 mg/L以下。在中试的基础上探索和优化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N,N-二甲基甲酰胺、高锰酸钾、四水合氯化亚铁、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相置换法制备出中空含锰四氧化三铁纳米催化剂Fe_3O_4-Mn,研究催化剂用量、pH值、温度、过氧化氢用量对于催化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250 mL浓度100 mg/L的PhOH模拟废水,当催化剂Fe_3O_4-Mn用量0.15 g、pH=3、20℃、H_2O_2用量2.5 mL,反应时间25 min时,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PhOH去除率可达93.13%,其反应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齐鲁石油化工》2015,(3):220-223
设计某炼油厂重油催化装置新型CO余热锅炉,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择合理的设计结构,控制排烟温度,避免露点腐蚀,使余热锅炉的烟气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国家及地方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三采表活剂碱洗塔废水处理技术问题,采用了充填硫酸钴反应器。以三采表活剂碱洗塔废水为研究介质,考察了硫酸钴对碱洗塔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的催化氧化作用,以及COD的出始浓度、曝气量、温度和pH值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下硫酸钴催化氧化COD初始浓度为6 500~7 500mg/L,曝气量为500mL,温度为40℃和P,反应时间为14~16h。COD浓度降至50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硫酸钴催化氧化技术为三采表活剂碱洗塔废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步还原法制备Cu@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Cu@rG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在NaBH4作用下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原料配比rGO:Cu=1:3时,制备的Cu@rGO复合材料中纳米铜呈类球型颗粒,具有极小的纳米尺寸(2.10nm)且粒径分布窄,染料降解实验表明rGO:Cu=1:3的Cu@rGO纳米复合材料对RhB催化降解效果显著,且经过6次循环使用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合成氨作为工业生产重要原料之一,需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其质量,以满足生产加工切实需求,其中催化技术作为常用技术手段之一,亦随着经验积累及创新实践不断优化。本文通过探析合成氨催化技术与工艺发展趋势,以期助推新时代与合成氨有关工业生产活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简称SFCC)为载体、β-环糊精为金属络合剂、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β-环糊精修饰的Ni/SFCC催化剂(简称Ni/SFCC-CD催化剂),考察其对C9石油树脂的催化加氢性能。通过BET比表面积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研究β-环糊精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60 ℃、反应压力为7 MPa、反应时间为2.0 h的最优条件下,采用Ni/SFCC-CD催化C9石油树脂加氢,可制得溴值为1.45 gBr/(100 g)、色号(加纳德)小于1的水白色氢化C9石油树脂,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仍保持良好活性;β-环糊精的作用机理是:β-环糊精与硝酸镍产生络合作用,抑制硝酸镍的分解、控制NiO的结晶过程和增强活性组分Ni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Ni/SFCC-CD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将附有MnO_x的活性碳颗粒(MnO_x/AC)作为燃料电池(FC)的阳极,以研究锰氧化物(MnO_x)催化氨氮氧化过程的电子转移路径。结果表明,有MnO_x附着的活性碳在FC(MnO_x/AC-FC)中对NH_4~+-N的去除率比原始活性碳在FC(AC-FC)中对NH_4~+-N的去除率高1.3倍,且MnO_x/AC-FC的最大电流密度为26.0 m A/m~3,而AC-FC无电流产生。这表明MnO_x可作为电子介体把NH_4~+-N中的电子从阳极传递到阴极,最终被阴极电子受体的O_2接收。当添加质量浓度1 mg/L的Mn~(2+)于MnO_x/AC-FC电解液时,与无Mn~(2+)添加相比,NH_4~+-N的去除率增大至48.8%,可能是Mn~(2+)在MnO_x的自催化作用下能形成新的MnO_x,为催化氨氮氧化提高了更多的活性位,促进了NH_4~+-N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