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05篇 |
免费 | 1526篇 |
国内免费 | 3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38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365篇 |
化学工业 | 8048篇 |
金属工艺 | 187篇 |
机械仪表 | 517篇 |
建筑科学 | 1000篇 |
矿业工程 | 14597篇 |
能源动力 | 1591篇 |
轻工业 | 165篇 |
水利工程 | 94篇 |
石油天然气 | 1012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9篇 |
冶金工业 | 1913篇 |
原子能技术 | 85篇 |
自动化技术 | 4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8篇 |
2023年 | 682篇 |
2022年 | 916篇 |
2021年 | 1104篇 |
2020年 | 1079篇 |
2019年 | 803篇 |
2018年 | 375篇 |
2017年 | 670篇 |
2016年 | 793篇 |
2015年 | 1023篇 |
2014年 | 1933篇 |
2013年 | 1405篇 |
2012年 | 1618篇 |
2011年 | 1528篇 |
2010年 | 1459篇 |
2009年 | 1413篇 |
2008年 | 1374篇 |
2007年 | 1173篇 |
2006年 | 1172篇 |
2005年 | 1310篇 |
2004年 | 1087篇 |
2003年 | 1016篇 |
2002年 | 909篇 |
2001年 | 892篇 |
2000年 | 834篇 |
1999年 | 734篇 |
1998年 | 728篇 |
1997年 | 736篇 |
1996年 | 658篇 |
1995年 | 722篇 |
1994年 | 583篇 |
1993年 | 549篇 |
1992年 | 490篇 |
1991年 | 487篇 |
1990年 | 449篇 |
1989年 | 42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对使用烧失量法测生料含煤量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在水泥厂的使用中导致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对烧失量和TCaCO3的检测基准,其它因素失量总和(K)、灰分的取值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2.
韩德友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89,(4):21-24
<正> 在影响煤泥浮选效率的大量因素中,工艺流程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但这方面深入的研究工作却做得很少。例如,长期以来,我国选煤厂的煤泥浮选普遍使用不分级一次浮选流程,即不管煤泥特性如何,均不预先分级,一次浮选,选后产品仅有精煤、尾煤两种。这种单一的流程形式。几乎成为我国煤泥浮选流程的模式。结合我国煤泥浮选现状,稍加分析,就 相似文献
93.
煤的洁净利用──欧共体的热计划0计划背景煤炭是欧共体的重要能源之一,其所需电力的40%是由煤提供的。据估计全世界煤炭资源可利用200年以上,显然煤炭对未来欧共体国家能源的供需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欧共体在煤炭利用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以及... 相似文献
94.
<正> 因为环保涉及到安全利用煤炭问题,选煤对环境的贡献就变得更为重要。公众和环保方面更为关心的是有毒元素的排放。大量研究工作发现,元素砷、镉、铅、铜、汞、镍、硒、锰和锌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一、微量元素在煤中的含量在美国,煤炭里微量元素含量随着煤田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化,包括北部大平原、洛基山脉、内陆盆地、海湾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煤田,表1列举了本文所涉及到的9种微量元素在各煤田的平均含量。表1 数据表明,锰和锌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铜、砷、铅和镍,再次是镉和硒,汞最少。一般说来,阿巴拉契亚山脉、内陆盆地和 相似文献
95.
Г·Р·Гайниева 《燃料与化工》2003,34(1):50-52
煤料的组成可以间接评定焦炭的性质,但不能揭示炼焦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的实质。根据文献资料介绍,煤料的结焦性是煤的地质成熟期(变质作用)、粘结性(塑化)和岩相不均匀性这三种性能表现的结果。除了以上因素,影响焦炭质量的还有煤的粒度组成、水分、预热制度和炭化室的几何形状。很多焦化厂的科研人员研究了种种预测焦炭质量的方法,概括起来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Mi=f(Vd,∑OK,y,K,Ms)式中:Vd—挥发分(干基)/%K—炼焦制度准数M—炼焦粒度组成准数∑OK—贫煤总量y—胶质层厚度/mm本文着重介绍备煤和炼焦主要工艺因…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100.
崔立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6):44-45
实践证明,煤矸地基为不良软土地基,工程上具有塑性、流变等不稳定现象,极易造成建筑物失稳.故而,分析了煤矸地基的物理特性,提出控制方案及控制对策.实施后结果证明可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满足了工程需要,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