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7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599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60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92.
文 95块油藏是文南油田的主力开发区块之一。 83年投入开发 ,85年开始注水 ,89年以来由于见效井含水上升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油水井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严重损坏 ,开发效果变差。 96年以来开展油藏精细描述 ,深化剩余油研究 ,实施了以恢复完善注采系统 ,挖掘剩余油为主要内容的注采调整 ,积极进行滚动增储 ,可采储量增加 ,开发效果显著提高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同类油藏借鉴。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已取得明显进步,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由早期的非均质分类、储集体描述向储层非均质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领域由常见油藏拓展到潜山油藏、礁灰岩油藏、岩性油藏、窄薄砂岩油藏等复杂油藏;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进步,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的兴起,非均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技术的进步,使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更加符合油藏真实情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正在朝着应用多种不同尺度的资料,综合多个学科,基于多种先进技术的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4.
针对卫360块沙三下渗透率低,注采井距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对该块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具体提出油田稳油控水对策,制定调整挖潜方案,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实现油田稳产,提高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95.
5^1/2"套管开窗侧钻是一种有效利用油田事故老井眼,深入挖掘油藏开发潜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行之有效的新型钻井技术。濮城油田在老油田技术改造实践中,利用该技术在完善注采井网,挖潜油藏剩余油,节约投资上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阐述了该项技术在应用中取得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6.
油藏监测仪(RMT)是目前各种碳氧比测井仪器中计数率和测量精度最高的一种新型的测井仪器。本研究从碳氧比能谱测井基本原理出发,对RMT测井仪器结构、测井解释基本原理、数据记录格式以及测井解释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解编RMT测井记录的原始数据曲线,采用寻峰、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数学物理方法对原始谱进行了谱漂移校正,建立了RMT测井求解饱和度的数学模型。并在FORWARD测井解释平台下对现场RMT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与取心及其他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解释模型和处理方法切实可行,测井解释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97.
勘探、开发结果表明,深入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孔喉特征,是正确评价、开发及改造低渗透油藏的关键。本文以S井区为例,开展孔隙结构研究,探讨孔隙结构的分类及特征,分析孔隙结构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而总结不同孔隙结构中宏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8.
根据老爷庙油田庙北浅层的构造特征及开发现状,分析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的潜力做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多种挖潜对策。利用这些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9.
文15块由于水驱效率高,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到1998年采出程度已达47.8%,其中一类层动用程度达64.9%,综合含水96.7%,水淹较为严重,同时井况损坏严重,井损井占总井数31.8%,致使区块自然递减高达38.78%,开发形势变差。针对开发中暴露出的矛盾,开发方向逐步向二、三类层转移,形成以动用二、三类层为主的注采井网,精细断块内部小断层、边部构造研究和剩余油研究。  相似文献   
100.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位于濮城构造西部,是一被断层复杂化的断块构造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好,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导致剩余油分布零散。通过对该油藏剩余油的精细描述,正确地评价了该油藏储层沉积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属于层状油藏,以及该油藏的分层动用状况,定量描述了剩余油的分布类型,对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