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2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锌固定相对有机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锌作为色谱固定相的玻璃毛细管柱的制备过程,并且对它们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这种色谱固定相不但对弱极性或中等极性的物质,如烷烃、芳烃、酮类、酯类有较好的分离 能力,而且对极性较强的羧酸类物质更具有独特的分离能力,且可直接进样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2.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分别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盐酸中合成了聚苯胺(PAn),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TGA-DTA技术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的结构变化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聚苯胺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比普通盐酸掺杂的聚苯胺对目标气体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当r(S:N)为0.4~0.5时,在室温下其对1000×10-6NH3的灵敏度达到了10.43,响应时间为30s,恢复时间为3min。且与盐酸相比,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索设备和工艺简单、低污染、生产过程费用低的脱盐新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对脱除水溶液中微量的硫酸铜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表观气速、表面活性剂浓度,泡沫塔液面高度及改变分离阴阳离子的先后顺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操作条件下:CuSO_4的去除率达到97.2%,富集比达到4.2.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比,没有向溶液中引入新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从而为脱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开发一种能够在热硫酸介质中长期保护316L不锈钢的新型复合涂层。方法使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一次掺杂聚苯胺(PANI),通过脱掺杂-二次掺杂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二次掺杂聚苯胺,并添加环氧树脂(EP)作为成膜剂制备PANI/EP复合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方法,对材料的官能团、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电化学测试法和划痕浸泡实验测试PANI/EP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并对复合涂层的保护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在50、60℃的1mol/L硫酸溶液中,PANI/EP复合涂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相对不锈钢显著提高,其中50℃时提高了560 mV,60℃时提高了450m V,均达到不锈钢的钝化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电流密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涂覆涂层后,试样的阻抗模值明显增大。划痕浸泡试验表明,在50℃的1 mol/L硫酸溶液中浸泡一周后,PANI/EP复合涂层试样没有发生脱落,且划痕处几乎没有腐蚀,主要原因是涂层促使不锈钢表面生成了稳定的钝化膜。结论在中温硫酸溶液中,PANI/EP复合涂层对不锈钢同时提供物理屏蔽作用和阳极保护作用,有良好的防腐蚀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5.
PANI-DBSA/MMA-BA共聚物导电涂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敏  宁平 《涂料工业》2006,36(5):33-35
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苯胺(PANI)为导电组分,三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苯胺/丙烯酸酯共聚物(AA)导电薄膜。对导电薄膜进行了导电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导电薄膜的电导率随PANI-DBS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体系的逾渗阈值低于4%(质量分数)。共混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6.
采用热掺杂法制得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掺杂态煤基聚苯胺 (CBP) ,并采用熔融共混工艺 ,制备出HDPE/CBP DBSA导电复合材料 ,研究了掺杂时间和掺杂温度对CBP电导率以及CBP DBSA用量对HDPE/CBP DBSA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m (DBSA)∶m (CBP) =1 6,70℃下退火 2h时 ,CBP DBSA的电导率可达0 179S/cm ;红外光谱说明DBSA对CBP起到了较好的掺杂作用。当CBP DBSA的质量分数为 13 %时 ,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达到 2 9× 10 7Ω·cm ,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7.
采用乳化液膜技术对湿法磷酸进行净化处理,针对磷酸-镁体系,选用带磺酸基团(-S03H)的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萃取剂,在其不同浓度下对pH=0.27的磷酸体系中的镁离子进行净化实验,得到了乳化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的临界浓度。最佳实验条件:十二烷基苯磺酸在有机相中的临界浓度为摩尔分率10%,最佳油水体积比为1/3,最佳乳化转速为5400 r/min,最佳乳化时间45 s。  相似文献   
78.
闫怀义  郭军军 《食品科学》2010,31(24):479-483
为拓展玉米淀粉的用途,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酯化剂,干法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证。分别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玉米淀粉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和反应pH值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酯化淀粉的取代度、黏度和黏度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玉米淀粉物质的量的比0.06、反应时间4h、反应pH14 条件下制备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的取代度较适宜,黏度最高,黏度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79.
一步共沉淀法合成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i(NO3)y9H20和Y(NO3)3-6H20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C18H30SO3)为分散剂,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合成钇铝石榴石(Y3A15O12,YAG)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Fourier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YAG前驱体及不同温度煅烧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AG前驱体化学组成为10[Al(Oh)3]·3[Y2(CO3)3+3H2O],900℃煅烧2h后转变为纯YAG相,1000℃煅烧2h后得到的粉体晶型完整、分散性好、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形状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为65nm。该方法较传统共沉淀法操作步骤简化、参量减少、可重复性提高,因此,更有利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0.
聚吡咯复合膜材料制备、表征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纤维(ACF)为基底电极,采用电化学恒电位聚合法制备了掺杂十二烷基苯磺酸阴离子(DBS-)的聚吡咯(PPy)复合膜(ACF/PPy/DBS),分别考察了聚合时间为0.5h和1h的两种复合膜(APD0.5和APD1)对Ca2 的离子交换性能和电流效率,并使用扫描电镜表征和分析了复合膜的形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膜厚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厚与Ca2 的交换量成正比,但对离子交换的电流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在Ca2 的掺杂过程中,复合膜内Ca2 离子的掺杂量和电流效率随阴极极化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Ca2 的解析过程中,复合膜内Ca2 离子解析的电流效率随阳极极化电位的正移而降低,但解析量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