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6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8篇 |
综合类 | 126篇 |
化学工业 | 296篇 |
金属工艺 | 61篇 |
机械仪表 | 129篇 |
建筑科学 | 58篇 |
矿业工程 | 82篇 |
能源动力 | 45篇 |
轻工业 | 98篇 |
水利工程 | 19篇 |
石油天然气 | 181篇 |
武器工业 | 18篇 |
无线电 | 5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1篇 |
冶金工业 | 88篇 |
原子能技术 | 18篇 |
自动化技术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从国军标的迷彩伪装技术指标出发,对兼容伪装技术要求(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的热反射涂层的光谱技术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满足国军标对可见光-近红外的伪装要求,兼容伪装功能的热反射涂层反射率应限定上限值,以翠绿色涂层为例,热反射涂层太阳反射率≤41.8%,近红外反射率≤72.5%方可满足伪装技术要求;通过提高涂层的太阳反射率,有助于改善日照条件下涂层的热红外伪装效能以及放宽涂层低发射率的限定值,以翠绿色涂层为例,太阳反射率为35%的热反射涂层发射率可放宽到不超过0.72,太阳反射率为41.8%的热反射涂层发射率可放宽到不超过0.81。 相似文献
142.
143.
合肥盆地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口钻井23个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深度(Ro-H)剖面斜率及其对应地温梯度的筛分对比方法,综合研究了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的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不同区块二叠系、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Ro数值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介于0.82%~2.70%,但其相应的Ro-H剖面斜率均显著大于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表明上、下白垩统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下白垩统的地温梯度分布在70.80~130.90℃/km,相对稳定区接近70.80℃/km,表明早白垩世存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Ro集中分布在0.40%~0.74%,地温梯度为38.30℃/km。晚第三纪以来,盆地整体抬升冷却,地温梯度降至现今的27.50℃/km。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单反射率曲线拟合的方法,测定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巾常用的发光聚合物poly[2-methoxy-5-(2-ethyl-hexyloxy)-1,4-phenylenevinylene](MEH-PPV)和poly(9,9-dioctylfluoreny-2,7-diyl)(PFO)的光学常数和薄膜厚度.基于Forouhi-Bloomer(FB)色散模型,拟合得到了两种聚合物在可见波段的光学常数以及薄膜厚度.折射率和光学带隙的拟合结果符合文献报道的数值,各薄膜物理厚度的拟合值同样符合台阶仪的测量值,两者偏差小于4%.最后,对反射率测量过程中薄膜表面散射引起的损失对拟合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本文阐述了利用相对法测量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原理及野外分光反射率仪器系统的设计方法。仪器系统灵敏度 高,动态范围大,操作简单,便于野外使用,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超高反射率测量系统的精密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反射率的精确测量中,光腔衰荡系统的调节直接影响反射率测量结果的精度.介绍了大口径超高反射率测量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讨论了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理论上估算的测量精度为9.1×10-6.在直腔下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调试,根据衰荡波形的峰值包络线的变化趋势来调节衰荡腔的腔长;根据表荡波形中相邻奇、偶次脉冲幅值的大小对比调节衰荡光腔的腔镜角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优于7×10-6,最大测量误差为1.3×10-5,与理论上预计误差在数量级上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