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1046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4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4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采用本体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讨论了影响聚合反应及其微乳液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封头剂六甲基二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KOH为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5~135℃,反应时间3~5h,催化剂用量为40×10-6~80×10-6;将其制成微乳液的乳化工艺为以2种HLB值不同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成乳化剂,搅拌速度80~100r/nin,温度30~60℃.在乳液聚合法中,采用有机硅环体先预乳化、再滴加到反应釜中的工艺,乳化剂由二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二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两种方法制成的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性能都优异,用于织物的后整理均能赋予织物优异的手感和柔软性.  相似文献   
72.
有机硅—醋酸乙烯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含氢聚硅氧烷与醋酸乙烯酯、羟甲基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制得有机硅-醋酸乙烯酯复合乳液。讨论了温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到了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84.96kJ/mol;考察了含氢聚硅氧烷对复合乳液的稳定性,粘度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反应的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都相应增加,最佳反应温度为346-356K;随着含氢聚氧烷的用量增多,复合乳液的粘度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阎建辉  唐课文  易健民 《化学试剂》2001,23(2):86-88,106
合成了非水溶性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超声波处理使其成溶胶状固定液,用OV-17改性,采用超动态法,制备出柱效高、热稳定性好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并对一系列异构体进行了色谱分离,对分离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以胆甾液晶单体和向列液晶交联剂与含氢聚硅氧烷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弹性体.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 H-NMR)确定了液晶单体及弹性体的化学结构.通过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以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其介晶性质及液晶相行为.结果表明,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向列液晶交联剂的加入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向列液晶交联剂的加入,系列弹性体的X-射线衍射峰弥散,且最大反射波长略微变长,说明液晶分子间的有序性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75.
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备含有不同苯基含量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探究苯基的引入对超支化聚合物在CO2中溶解性能的影响。浊点压力测试得出苯基的引入在超支化结构中对聚合物在CO2中的溶解度影响不大,超支化聚合物中苯基含量的增加没有导致浊点压力的明显升高,有望实现作为CO2增稠剂兼具较好的溶解度和增稠性能。分子模拟计算分析了超支化聚硅氧烷和直链聚硅氧烷与CO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超支化聚硅氧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含苯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具有更低的内聚能密度(CED)和溶解度参数(δ),表现出更弱的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支化有机硅氧烷在CO2体系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分子链段的柔顺性,选用聚硅氧烷(PDMS)对其改性。将PDMS母粒(PBT-b-PDMS)与PBT按一定质量配比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不同PDMS母粒含量的PBT-b-PDMS/PBT共混切片(简称共混切片),对共混切片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DMS母粒中软链段PDMS质量分数约为50%,硬链段PBT质量分数约为50%;PDMS以微米级微球均匀分布于PBT连续相中形成海岛结构;PDMS母粒与PBT在共混改性过程中,不存在较强的分子作用力,两者为宏观上的相容, PDMS质量分数大于等于16%后相容性逐渐变差;随着PDMS的增加,共混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表面接触角先逐渐减小后增大;当PDMS添加质量分数小于16%时,共混切片的亲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7.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长链烷基支化聚硅氧烷和交联聚硅氧烷,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了线性结构、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聚硅氧烷在车用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分布和微观形貌,考察了不同结构聚硅氧烷对聚丙烯复合材料耐刮擦、应力发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聚硅氧烷均匀地分布在复合材料表层和内层,线性聚硅氧烷的耐刮擦性能优于交联聚硅氧烷,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耐刮擦性能,但会引起复合材料应力发白和力学性能的下降;长链烷基接枝后,耐刮擦性能提升不明显,但复合材料应力发白和力学性能下降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8.
将聚氨基环氧基硅氧烷(PSQ)以及亚磷酸酯功能化的聚氨基环氧基硅氧烷(PPSQ)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扩链PLA。研究了亚磷酸酯基团的引入对PSQ在PLA中的扩链和阻燃性能的影响,探究PPSQ在PLA中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PSQ,PPSQ可以明显提高PLA的分子量和复合黏度,具有更好的扩链作用;PPSQ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PLA的阻燃性能,使得PLA-PPSQ的极限氧指数提高至25. 4%,比纯PLA提升了31. 6%,且使得PLA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8. 1%和16. 6%。分析可知,由于亚磷酸酯基团的引入,促使PLAPPSQ中的硅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向炭层表面迁移形成更多富含碳化硅和氧化硅的致密炭层,起到隔热隔氧的作用,进而发挥优异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9.
以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酰氯与正辛酰氯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二辛酸酯,随后与低含氢硅油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有机酯改性硅油,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红外、核磁表征。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甲基氢聚硅氧烷在有机硅下游产品合成领域的作用以及理论研究价值,叙述了有机氢氯硅烷与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有机氢氯硅烷与其他硅氧烷催化平衡法、有机氢氯硅烷(或与三甲基氯硅烷的混合物)先醇解后水解催化平衡法和含Si—Cl键的硅油还原法合成制备甲基全含氢硅油(高含氢硅油).混合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和混合硅氧烷平衡法合成制备部分含氢硅油(低含氢硅油)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可以采用正压或常压进行非溶剂法水解反应,以石油醚为溶剂进行溶剂法水解反应;在水解物调聚之前.应采用相分离装置或别的过滤装置进行脱水和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