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87篇 |
免费 | 4615篇 |
国内免费 | 168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6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219篇 |
化学工业 | 7204篇 |
金属工艺 | 1220篇 |
机械仪表 | 2591篇 |
建筑科学 | 2425篇 |
矿业工程 | 1791篇 |
能源动力 | 601篇 |
轻工业 | 2173篇 |
水利工程 | 1479篇 |
石油天然气 | 3173篇 |
武器工业 | 648篇 |
无线电 | 594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821篇 |
冶金工业 | 1314篇 |
原子能技术 | 376篇 |
自动化技术 | 19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737篇 |
2023年 | 1210篇 |
2022年 | 1436篇 |
2021年 | 1547篇 |
2020年 | 1492篇 |
2019年 | 1100篇 |
2018年 | 815篇 |
2017年 | 1059篇 |
2016年 | 1175篇 |
2015年 | 1344篇 |
2014年 | 2214篇 |
2013年 | 1918篇 |
2012年 | 2053篇 |
2011年 | 2075篇 |
2010年 | 2038篇 |
2009年 | 2158篇 |
2008年 | 2262篇 |
2007年 | 2104篇 |
2006年 | 1849篇 |
2005年 | 1772篇 |
2004年 | 1693篇 |
2003年 | 1474篇 |
2002年 | 1172篇 |
2001年 | 1064篇 |
2000年 | 1031篇 |
1999年 | 882篇 |
1998年 | 820篇 |
1997年 | 779篇 |
1996年 | 675篇 |
1995年 | 616篇 |
1994年 | 577篇 |
1993年 | 524篇 |
1992年 | 520篇 |
1991年 | 478篇 |
1990年 | 458篇 |
1989年 | 453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65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分析了多孔材料缓冲吸能机理,综述了多孔缓冲材料吸能特性的几种表征方法:缓冲曲线、缓冲系数、Janssen因子、Rusch曲线、能量吸收率曲线和能量吸收图,并分析了各种表征方法的优缺点。能量吸收图汇集了应变率和材料结构特征等信息,且能够模型化,对于不同密度多孔材料吸能特性的表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3.
124.
矢量像差理论表明,一个已经校正过初级像差的光学系统,在微小失调量状态下仍会出现特定的像差表现,而工作在恶劣环境下的机载、星载光学系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波前编码技术已被证实对一阶、三阶像差有一定的钝化作用,基于波前编码原理,从矢量像差的角度研究了三次相位板对光学系统失调产生像散的钝化作用,并以卡式折反系统为例做了仿真验证。研究显示,波前编码计算成像系统对于元件倾斜引起的失调像散不敏感,系统轻微失调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成像效果,这对于降低光学系统的装调难度以及增强机载、星载光学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5.
设计了一种相位板,用来拓展初始光学结构的景深。对于波前编码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几个需要考虑的事项及设计需求,并根据这些事项结合选定的基本参数,利用Zemax设计了一个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并优化。该初始结构是一个物距为4 m、F数为3、有效焦距为50 mm的像质良好的成像物镜。添加选择的三次相位板,其面型为扩展多项式。通过设置复杂的评价函数,将相位板的三次项系数作为变量,然后将相位板优化,得到其参数。最后通过传统光学系统和添加相位板的光学系统的各种数值对比,分析得出该设计的景深能够实现从4 m拓展到2.5 m至8 m。 相似文献
126.
127.
为研究卸矿过程中矿石的运动规律及对溜井井壁的冲击力大小,以鞍钢眼前山铁矿主溜井为工程背景,基于运动学理论推导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方程,得到矿石碰撞时的速度和夹角。基于Hertz接触理论及修正Hertz接触理论对最大冲击力进行理论计算。对现场冲击产生的振动波进行了测量,进行反算得到应力波,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符合斜抛运动,矿石与井壁结构发生碰撞时的法向速度和切向速度为3.5 m/s和9 m/s,与井壁结构的夹角为69°,垂直下落高度为3.6 m;矿石对井壁冲击力大小总体趋势满足先增大后减小,且法向冲击作用远大于切向冲击作用,通过实测得到的应力波,其最大值与修正Hertz接触理论计算的最大冲击力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利用叠前道集数据进行叠前地震反演已经成为油藏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常用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对于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利用叠前地震反演进行地球物理“甜点”储层预测与描述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常用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是基于Zoeppritz方程的线性化近似式,且主要利用反射纵波数据。考虑到近似方程有着小角度入射的条件限制,对远偏移距数据不适用,而远偏移距数据有利于提高弹性参数反演精度,正演时近似方程与精确Zoeppritz方程存在误差,反演过程中累计误差会降低反演精度,因此使用精确Zoeppritz方程可以有效提高反演精度。为了提高叠前地震反演的适定性,本文提出了利用精确Zoeppritz方程解析表达式的反演方法,避免引入Zoeppritz方程近似式的限制条件,极大提高了叠前地震反演的精度,同时反演中联合使用了反射纵波及转换波数据。联合纵波与转换波数据进行反演,通过增加地震叠前反演中的输入信息,提高反演结果的准确度。而且,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纵横波联合反演得到更准确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三个参数,可以更好地对油气藏储层进行描述,确定油气藏的有利“甜点”区。同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