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634篇 |
免费 | 6462篇 |
国内免费 | 538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441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7374篇 |
化学工业 | 29583篇 |
金属工艺 | 12384篇 |
机械仪表 | 6303篇 |
建筑科学 | 12321篇 |
矿业工程 | 4354篇 |
能源动力 | 1329篇 |
轻工业 | 11363篇 |
水利工程 | 1793篇 |
石油天然气 | 4945篇 |
武器工业 | 1375篇 |
无线电 | 700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520篇 |
冶金工业 | 4516篇 |
原子能技术 | 518篇 |
自动化技术 | 2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3篇 |
2023年 | 3595篇 |
2022年 | 4352篇 |
2021年 | 4696篇 |
2020年 | 3544篇 |
2019年 | 3607篇 |
2018年 | 1856篇 |
2017年 | 2636篇 |
2016年 | 2983篇 |
2015年 | 3516篇 |
2014年 | 7065篇 |
2013年 | 5594篇 |
2012年 | 6775篇 |
2011年 | 7069篇 |
2010年 | 6484篇 |
2009年 | 7486篇 |
2008年 | 8178篇 |
2007年 | 7417篇 |
2006年 | 7067篇 |
2005年 | 6777篇 |
2004年 | 5947篇 |
2003年 | 5004篇 |
2002年 | 3771篇 |
2001年 | 3141篇 |
2000年 | 2334篇 |
1999年 | 1951篇 |
1998年 | 1671篇 |
1997年 | 1309篇 |
1996年 | 1154篇 |
1995年 | 1136篇 |
1994年 | 844篇 |
1993年 | 610篇 |
1992年 | 537篇 |
1991年 | 442篇 |
1990年 | 352篇 |
1989年 | 398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1.55μm双异质结激光器中0.95μm的高能发光峰的分析,证明了InGaAsP有源区的Auger复合是造成载流子向侧InP限制层漏泄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激光器T0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以纳米尺度的镍粉为催化剂,使乙炔气体在高温下热解,制备了纳米碳纤维,利用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讨论了纳米碳纤维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进一步提高激光在金属厚板上深度打孔的速率,针对5mm厚不锈钢板,采用高峰值功率短脉冲串叠加大能量长脉冲的双光束复合激光打孔方法,建立了复合脉冲激光打孔的理论模型,提出大能量长脉冲激光束的主要作用是熔化金属,排出金属熔融物主要靠高峰值功率密度的激光脉冲串,并研究了脉冲能量、脉冲宽度、打孔方式等不同激光参量下的激光打孔效果。结果表明,与长脉冲激光单独激光打孔相比,复合脉冲激光打孔能大幅减小穿孔时间,对脉宽2ms、单脉冲能量2.9J的长脉冲,复合脉冲打孔速率提高2.3倍,所需能量减少20%,且脉冲能量越大,脉冲宽度越窄,打孔速率越快。此研究为复合脉冲打孔的激光器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在降低黑索今(RDX)机械感度的同时提高其热分解性能,以四甲氧基硅烷为前驱物,氟硼酸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RDX-Al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70%(RDX与Al质量比均为6∶1)的三种RDX/Al/SiO_2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样品的热性能;按GJB772A-1997的方法测试了样品的机械感度。结果表明:RDX/Al/SiO_2是以SiO_2为凝胶骨架,Al与RDX进入到凝胶骨架中形成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该复合材料中RDX的最小平均粒径为65.09 nm,且其粒径随RDX-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RDX-Al的质量分数为30%时,与纯RDX相比,该复合材料中RDX的分解温度较纯RDX提前22.4℃,与原料RDX相比,样品的特性落高提高108.6 cm,爆炸百分数降低60%。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爆炸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复合夹芯结构的防护能力和毁伤机理,采用TNT和预制破片开展了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玻璃纤维夹芯结构的联合毁伤实验。研究玻璃纤维复合夹芯结构的毁伤特性,将其防护能力与芳纶、高强聚乙烯复合夹芯结构进行了量化对比,并分析了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复合夹芯结构前面板、芯层、后面板的破坏模式及相应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选用复合夹芯结构抗冲击波和破片联合毁伤时,同等防护能力所需E玻璃纤维芯层重量分别为芳纶芯层、高强聚乙烯芯层的1.37倍、2.50倍;前面板破坏模式主要由冲击波载荷、破片载荷、芯层约束3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破片载荷对芯层破坏模式起主要作用,后面板破坏模式与芯层碰撞、破片载荷两方面因素有关,其中冲击波载荷和芯层碰撞为面载荷,使前后面板产生整体弯曲变形,破片载荷为点载荷,使面板和芯层产生局部的穿甲破孔,芯层约束限制了前面板变形空间。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由5 mm厚的前置钢板、60 kg/m2面密度的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抗弹芯层、10 mm厚的后置钢板构成的夹芯式复合装甲结构,模拟舰船舷侧复合夹芯舱壁结构。根据面板与芯层间有无50 mm的间隙,将复合装甲结构分为无间隙式、后间隙式、前后间隙式3种结构型式。开展了复合装甲结构在质量40 g、最高初速约为1 630 m/s的高速圆柱体弹丸冲击下的抗侵彻性能实验,提出了钢质面板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芯层的破坏模式,研究了复合装甲结构的抗侵彻机理,对比分析了同一穿甲载荷冲击下3种复合装甲结构的抗弹性能。结果表明:前置面板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冲塞;面板与芯层之间的间隙对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破坏模式及钢质背板的变形量影响较大、对前置面板影响较小;同一穿甲载荷冲击下,间距的存在有利于复合装甲结构综合抗侵彻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文给出了一种分析复合棒型超声马达固有频率的简便方法,并可在此基础上分析定子纵振动和扭转振动的位移分布。与有限元法和机电等效电路图法相比,此方法物理概念清晰,便于工程应用。为进一步研究超声马达提供了一个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根据Barlow提出的在TE(01n)模谐振腔上耦合一段截止波导构成复合腔的原理,首次在C波段对介质谐振器材料的介电性能进行了测量,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对相对介电系数有很高的测试灵敏度,本文给出了几种介质谐振器材料的测试结果,最后就样品厚度对测试精度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