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83篇
化学工业   12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396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1418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用岩心资料刻度测井响应以确定裂缝孔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涛  李先鹏 《测井技术》1993,17(4):279-283
裂缝孔隙度是评价裂缝性储集层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野外观察岩石露头的裂缝宽度、长度和密度可确定裂缝孔隙度,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岩心。取心是昂贵的;要对连续井段进行评价,只有通过测井资料来实现。双侧向测井能较好地反映裂缝孔隙度,但是由双侧向计算的裂缝孔隙度必须经过岩心资料的刻度才能更符合裂缝发育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2.
转向重复压裂暂堵剂ZFJ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是提高油层挖潜水平的有利手段。文章通过对聚合物浓度、预胶联浓度、第二交联剂浓度、破胶剂浓度系统的研究,确定转向重复压裂暂堵剂ZFJ主要配方组成:2.5%~3%聚合物A+聚交比为70:1的预胶联+0.8%~1.2%第二交联剂+0.2%~0.35%破胶剂X。评价了暂堵剂ZFJ耐酸碱性及抗盐性能和对不同渗透率、缝宽地层的暂堵和破胶情况。实验研究表明暂堵剂ZFJ有较好的耐碱和抗盐性,有一定的耐酸性能够满足暂堵转向重复压裂要求。  相似文献   
83.
克拉玛依油田J1b5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八道湾组J1b5储层油水分布复杂、测井资料解释难度较大、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等问题.研究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舍油性两两之间的关系;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该区泥质质量分数计算模型、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模型,根据储层特点建立了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模型经验证均具有较高精度;结合试油层段孔隙度-电阻率交会关系,建立了五区八道湾组储层的解释标准。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储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度。对储层综合解释及剩余油挖潜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采用双层非均质岩心模型,将调剖和驱油结合,评价不同级差条件下8种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为30×10-3/1000×10-3μm2时,单独聚合物驱和三元驱使含水率下降约15%,采收率分别提高6.7%和8.3%。用改性淀粉凝胶封堵后,三元驱岩心含水率下降至44%,明显低于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最低含水率60%、70%,三元驱、聚合物驱及水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23.5%、19.2%和10.1%。三元驱能有效启动低渗层位,三元复合驱对低渗层位剩余油的开采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物驱。“改性淀粉凝胶体系+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为40.4%,好于二者单独作用时的采收率增幅加和35.6%,并比“铬凝胶+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高4.3个百分点。岩心渗透率为30×10-3/2000×10-3 μm2和30×10-3/500×10-3μm2时,“改性淀粉凝胶体系+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45.3%和34.4%,三元驱提高采收率25.1%和22.2%,油藏非均质性越严重,该组合调驱体系开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5.
油层润湿性对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塔里木盆地某储层岩心样品洗油后及老化后的岩电实验及润湿性测量结果研究表明,老化前后储层岩样的润湿性有明显改变,且反映其电学性质的饱和度指数差别很大。根据L油田某油基泥浆取心井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和岩心分析的含水饱和度对比,表明油藏润湿性的变化对测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较大影响,所以,利用测井资料研究油藏饱和度一定要考虑油层润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新型体膨型堵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溶性淀粉、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硫酸高铈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体膨型堵水剂。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优合成条件是:AA与AM质量比3∶1,淀粉用量15%,AMPS用量5%,引发剂用量0.5%,交联剂用量0.0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通过并联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合成的堵剂的选择性,该堵剂优先进入水层或高渗透地层,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87.
疏松砂岩油藏冷冻岩心与常规岩心相渗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评价疏松砂岩油藏的水驱开发特点,针对实际油藏地质和流体性质特征,用室内水驱油非稳态法,研究近似油藏条件下冷冻岩心与常规岩心的油水相渗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JBN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采用对数函数对其进行拟合与回归,最后绘出油水相渗曲线,并作为判断水驱效果的依据。结果表明,水驱后冷冻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平均为29%,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为0.32,驱油效率平均为52%;常规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平均为30%,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为0.30,驱油效率平均为52%。同一含水饱和度所对应的冷冻岩心,其水相相对渗透率高于常规岩心所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但常规岩心见水时间早于冷冻岩心,且含水上升较快。冷冻岩心的最终水驱油效率和无水采收率均高于常规岩心。  相似文献   
88.
采用单管岩心对比了实验室研制的两种抗盐性能优良的胶态分散凝胶体系及相应聚合物溶液在天然岩心中的注入性和注水后的渗流特性;采用双管非均质模型研究了交联体系在高低渗透层中的流动分布及液流改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交联体系在多孔隙介质中的渗流规律不同于单纯聚合物,其渗流阻力远大于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又渗流阻力最大值出现在后续水驱阶段。(2)抗盐P体系在岩心中比MO4000体系成胶快,成胶强度大,连续注入时压力上升快,注入压力高(最高压力大约是后的4倍),可能存在端面堵塞。(3)交联体系对非均质地层具有调节作用,能改善高低渗透层的吸水状况,特别是对级差相对较小的地层调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9.
二元复合体系与油藏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港西三区储层以高孔高渗为主,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处于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亟待实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以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港西三区油藏条件为工程依据,开展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油藏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与油藏间适应性受岩石渗透率、聚合物质量浓度、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溶剂水化学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和溶剂水矿化度减小,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增大,油藏适应性变差;随表面活性剂加入,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增加,油藏适应性变差;与港西三区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相适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104,“孔隙半径中值(Rp) /Dh”范围为7~10;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增加,导致聚合物岩心渗透率极限提高10×10-3~20×10-3μm2.  相似文献   
90.
温西三区因为油藏渗透率低,注水后期水驱效果变差和注入能力下降,导致开发效果变差,而空气驱技术针对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为此,本文在温西三油藏条件下进行空气驱岩心驱替试验,试验研究不同空气段塞大小(0.05 PV、0.1 PV、0.2 PV、0.3 PV、0.4 PV)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段塞的增加,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变大,且低渗管采收率提高幅度高于高渗管。当空气段塞为0.3 PV时,提高的采收率为6.25%,采收率提高幅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