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1篇
化学工业   8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6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6篇
水利工程   5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岑 《陕西水利》2013,(1):127-130
微囊藻毒素是在藻类细胞内合成的毒素,细胞死亡后释放出来并表现出毒性.本文主要综述了水体中藻毒素目前常用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低温等离子体灭活技术等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影响去除的因素、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用量子点偶联微囊藻毒素抗体作为探针,经过间接竞争反应之后,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Cd~(2+)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检测。分别对缓冲液p H、浓度、沉积电位、沉积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Cd~(2+)在-0.768 V左右会出现一个灵敏的溶出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进行检测,峰电流值与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对数值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在0.1~8μg/L之间,线性方程为y=-196.66x+242.15,相关系数R2=0.992 45,检出限为0.08μg/L,加标回收率为91.0%~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97%~6.98%。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定量检测洪泽湖鲢鱼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和MC-YR)的方法,用甲醇提取鲢鱼肉中的微囊藻毒素,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甲醇和0.1%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用C18色谱柱对鱼肉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分离,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选择模式进行检测。三种微囊藻毒素MC-RR,MC-LR,MC-YR的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2、0.4、0.4μg·L-1,定量限分别为0.8、0.9、0.9μg·L-1。对链鱼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7.1%~101.2%,10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单以及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适应大规模样品的快速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4.
为了快速灵敏的检测微囊藻毒素(MC)的含量,本研究根据微囊藻毒素LR亚型(MC-LR)的结构特点对纳米金进行了巯基β-环糊精和巯基磷酸的双修饰,建立了一种基于双修饰纳米金材料的微分脉冲伏安电化学分析方法检测MC。结果表明双修饰的纳米金对MC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量达到2.125μg/m L,静态分布系数为5.67。利用电聚合中性红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正电荷吸附双修饰纳米金材料制备电化学传感器,测定MC,结果表明该电极对MC-LR的线性范围为26 nmol/L213μmol/L,检测限为(3σ/S)19 nmol/L,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5.
微囊藻毒素的色谱保留行为与荷电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两种变体的荷电状态和色谱保留行为随流动相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pH范围内,MCRR的保留系数K随pH值的增加而单调增加,MCLR的K值则先增加后减小。2种MC荷电为零组分的比例8。随pH值的变化也有同样的规律,说明MC的色谱保留行为与其荷电状态有密切关系。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通过MC的结构信息来预测其色谱保留行为,进而为优化色谱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6.
对壳聚糖复配海泡石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Microcyctis aeruginos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用量0.56 mg.L-1、海泡石用量32 mg.L-1的情况下,藻个数由1.944×106cell.mL-1降为1.38×103cell.mL-1;浊度由65 NTU降到0.1 NTU,去除率达99.6%;实验还确定了絮凝的最佳工艺及pH值范围,最佳pH值在4~8之间;快搅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的絮凝效果影响较大,合适的快搅速度是400 r.min-1,快搅时间3~8 min;慢搅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一般在100~140 r.min-1之间,搅拌时间6min为宜;加药时间间隔8~10 min。  相似文献   
27.
固定化铜绿微囊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中,分别对合成污水和实际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合成污水经过5天的净化,固定化铜绿微囊藻对合成污水中NH3-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92.92%和69.19%,而悬浮态藻对NH3-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36.54%和26.77%;实际污水经过6天的净化,污水中NH3-N的浓度由27.1 mg.L-1降为0 mg.L-1;PO43--P的浓度由2.55 mg.L-1降为0 mg.L-1。  相似文献   
28.
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全球的淡水湖泊不同程度发生水华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毒素特别是微囊藻毒素的释放。有效控制微囊藻毒素应该首先了解其生物合成过程。针对这个问题,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硫模板合成机制、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因素对藻毒素合成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微囊藻毒素-LR诱导3T3永生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3T3永生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作用.将小鼠成纤维永生细胞3T3在含有MC-LR的培养液中培养3周后,通过细胞生长实验、血清依赖性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培养等方法检测3T3细胞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初步确定3T3细胞在MC-LR的诱导下发生了恶性转化,并将转化后的3T3细胞注射到SCID小鼠背部皮下,检测其体内致瘤性.3T3细胞在MC-LR的诱导作用下,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接触抑制性消失,生长速度增快,对血清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并能在软琼脂培养中形成克隆.转化后的3T3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呈浸润性生长,成瘤率100%,而正常3T3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未见肿瘤形成.可见,体外培养3T3永生细胞在MC-LR的诱导作用下可以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