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8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18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293篇 |
化学工业 | 322篇 |
金属工艺 | 1363篇 |
机械仪表 | 443篇 |
建筑科学 | 523篇 |
矿业工程 | 115篇 |
能源动力 | 86篇 |
轻工业 | 158篇 |
水利工程 | 90篇 |
石油天然气 | 46篇 |
武器工业 | 53篇 |
无线电 | 14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9篇 |
冶金工业 | 502篇 |
原子能技术 | 35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现场跟踪、形貌观测、硬度检测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UCM轧机中间辊在正常轧制周期内辊身表面接触疲劳硬化层深度进行研究,给出了正常轧制下机后中间辊磨削运维的建议,降低了该类轧机中间辊失效的风险。UCM轧机中间辊在正常轧制周期内,在轧制力和辊间循环接触应力的叠加下,其辊身表面产生接触疲劳硬化,辊身中部硬度可提升HSD 1~2,相应操作侧硬度与新辊相比变化不大,但传动侧由于轴向窜入受轧制力和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在距端部100 mm左右位置硬度会增加HSD 5~6,接触疲劳硬化明显。根据Hertz接触疲劳理论计算得出,在此工况下中间辊辊身表面最大剪切应力出现在轧辊表面以下0.3 mm左右(半径方向),通过设计直径方向0.6 mm的修磨量可有效去除疲劳硬化层,使辊身表面硬度恢复至新辊硬度值,随后继续上机使用可有效降低轧辊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针对Cr8冷作模具钢的二次硬化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和洛氏硬度计,研究了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对Cr8冷作模具钢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长为9~41μm、宽为2~11μm大颗粒共晶碳化物;不同回火温度下,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长为4~25μm、宽为1~8μm的大颗粒共晶碳化物及细小二次析出碳化物;经1030℃淬火、高温520℃回火之后材料出现二次硬化现象,硬度为58. 4 HRC,比低温200℃回火下的硬度高出1. 4 HRC。Cr8钢的二次硬化是由于高温520℃回火之后,二次纳米级小颗粒碳化物析出较多,且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评估DP980高强钢材料的成形与回弹特性,通过加载-卸载实验与单向拉伸-压缩循环加载实验,获得了考虑包申格效应的吉田-上森硬化模型参数,并对DP980高强钢的U形弯曲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P980高强钢U形件在凹模圆角处易开裂,在成形过程中需减小压边力并增大凹模圆角。由于材料的回弹量与施加的压边力有关,可通过增大压边力来减小U形件的回弹,但压边力过大又可能导致开裂,因此,需合理选择压边力。同时,对U形件成形后的回弹进行仿真分析,仿真中分别采用等向硬化模型与吉田-上森硬化模型,通过将实验数据与模拟的回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吉田-上森硬化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吉田-上森硬化模型模拟回弹的准确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回弹仿真中。 相似文献
994.
采用VRH-CO2法硬化水玻璃砂,在一定真空度和CO2吹气压力条件下,研究了水玻璃加入量对试样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断口形貌及砂粒表面水玻璃膜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0.056 MPa的真空度及0.04 MPa的CO2气体压力下,水玻璃砂抗拉强度随水玻璃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略有降低。试样失效形式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95.
996.
研究了不同成分的Fe-Cu二元合金在过饱和固溶体状态下晶粒尺寸和硬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Cu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研究了Fe-Cu二元合金的时效硬化现象和Cu元素的析出过程。结果表明Fe-Cu二元合金硬度值增加近一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随时效时间的增加,析出相的尺寸逐渐增大,形状由球形变为棒状。电子衍射花样分析得知,时效处理硬度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析出相具有B2型晶体结构,与基体之间保持平行位向关系。透射电镜观察到位错与析出相之间存在典型的引力型交互作用,由于软析出相对运动位错的钉扎效应而使Fe-Cu二元合金得到有效强化。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干磨和湿磨、不同磨削进给量和砂轮种类等工艺条件对Cr12钢磨削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磨状态下,使用碳化硅砂轮在磨削进给量为0.04mm时,磨削硬化效果最好。磨削硬化层的最大硬度为1,414HV,比基体硬度805HV提高了约75%。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物理化学相分析试验和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了Ti、N原子比大于1、等于1、小于1的3种Nb-Ti处理ULC-BH钢板的第二相析出规律.相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3种成分钢板析出相主要为(Ti,Nb)(C,N)、MnS,试验钢中未发现Ti4C2S2和TiS相;Ti、Nb元素的氮化物主要在A,温度以上析出,而碳化物主要在铁素体相区析出.在热轧板经卷取保温后,Nb、Ti元素接近完全析出形成M(C,N);短时退火后,M(C,N)相有少量回溶.当Ti、N原子比接近1时,N主要与Ti结合,C单独由Nb固定,有利于预估钢中固溶c含量.钢中增加酸溶铝含量有利于避免形成A120,夹杂. 相似文献
999.
对铸造Mg-5Zn-0.6Zr-1RE-2Y镁合金进行450℃固溶+100℃时效处理,时效时间0~5个月,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XRD、光学金相、SEM、EDS等方法对合金时效过程中的合金相和显微组织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0℃×12 h固溶和100℃时效后,合金随时效时间延长,晶内时效硬化效应增强,100℃时效3个月时达到硬化峰值87 HV.时效初期时合金晶内析出W相,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晶内形成长周期结构X(Mg12 YZn)相,并析出β'1(MgZn)相,且含量逐渐增多.长周期X(Mg12 YZn)相和细小针(棒)状的β'1(Mgzn)相的形成是Mg-5Zn-0.6Zr-1RE-2Y合金低温时效强化的两个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