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3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FNH的CT和MR表现,研究其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FNH的CT和MR中21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术前作出正确诊断。10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和轻度强化;术前5例诊断为恶性肿瘤,5例诊断为血管瘤。而MRI注射特异性造影剂后能正确诊断为FNH。结论FNH的CT和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多数可明确诊断。对于不典型表现的FNH,MRI对FHN的诊断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13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灶;动脉期4例未见强化表现,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6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整个瘤体较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整个瘤体强化减弱;2例表现为病灶周边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PCC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3.
蒲德利  廖江荣  彭刚 《工业加热》2013,(10):851-853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和外周0.5 cm,粒子间距0.5 ~ 1 cm,粒子活度0.60 ~ 0.80 mCi(2.22 × 107 ~ 2.96 × 107 Bq)。术后即刻行CT扫描,层厚2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TPS进行质量验证。其中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用同法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治疗后溃疡病灶逐渐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疼痛逐渐减轻;治疗6个月后原发灶近期疗效CR为50.0%,PR为38.9%,有效率为88.9%。转移颈部淋巴结近期疗效CR为70.0%,PR为20.0%,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有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随访9 ~ 24个月,其中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72.2%,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pply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that enable examination ofmacadamia kernel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kernels during postharvest processing. These techniques, such as X-ray tomography, could be applied for quality monitoring in the macadamia industr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browning centre symptoms that usually occur in macadamia nuts-in-shell. The applied techniques included confocal microscopy, X-ray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v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macadamia nuts (A38, 246, 816, 842 and Daddow) were selected to includ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rop pattern and growing location.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kernels by confocal microscopy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of possible brown pigment compound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lipids, carbohydrates and proteins inside macadamia cells. Physical properties data, including shell density and seed to volume ratio, were obtained by X-ray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used in this study showed marked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which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varieties exhibit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expressed as fraction ofanisotropy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at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brown centre. Hen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postharvest techniques used in the macadamia processing industry. They will be of benefit to the industry in terms of improved quality control and cost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15.
水模型鉴定PET-CT同机融合图像配准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应用水模型模拟PET-CT实际检查检测同机融合图像的配准误差。首先制备含59.2 MBq[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水模型,静置80 min,采集2D PET图像20 min,然后经形态学处理与阈值法得水的CT与PET图像,把两组图像的质心位置经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求配准误差。并用Alignment软件测量CT与PET成像系统配准误差4次。得出水PET图像质心较CT图像在X轴偏移(0.011×层数+0.63)mm;在Y轴质心偏移(0.022×层数+1.35)mm,PET图像须经平移且X轴须旋转(0.06±0.07)、Y轴旋转(0.01±0.08)才能与CT图像配准。所以检查床的负载与分布不影响本PET/CT仪系统的配准校正,测量坐标轴旋转角度的随机误差易使PET与CT配准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16.
44例小肠原发疾病患者(恶性25例,良性19例)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和/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目测法、定量方法(测病变肠壁的厚度)及半定量方法[测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分析PET/CT影像特点,以最大约登指数(YImax)时的SUVmean及肠壁厚度作为判断良恶性的阈值;以最后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结果显示:(1)小肠恶性肿瘤PET/CT表现为小肠局部肿块形成、局部肠壁增厚、肠管狭窄、肠梗阻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征象,而良性病变仅显示小肠肿块形成(χ2=10.40,p<0.01)、局部肠壁增厚(χ2=3.90,p<0.05),二征象有显著性差异。(2)小肠良、恶性病变肠壁厚度分别为(7.53±3.24)mm、(14.24±2.02)mm(t=2.66,p<0.01);YImax=0.589时,肠壁厚度为9.5 mm,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0.00%、78.95%和79.55%。(3)小肠良、恶性病变的SUVmean分别为3.55±1.84、6.98±3.62(t=3.77,p<0.01);YImax=0.379时,SUVmean=3.65,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0.00%、58.85%和70.45%。(4)以小肠肿块形成作为恶性的判断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4.00%、78.95%和81.82%,YImax=0.630。(5)以小肠局部肿块形成及病灶SUVmean≥3.65、局部肠壁增厚及厚度≥9.50 mm为主要依据,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0%、89.47%和93.18%,YImax=0.855。表明18F-FDG PET/CT显像提示小肠局部肿块形成及病灶SUVmean≥3.65、局部肠壁增厚及厚度≥9.50 mm的定性定量征象对准确诊断小肠原发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7.
锥束准三代三维工业CT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健  路宏年  王宏钧 《兵工学报》2005,26(6):776-779
基于FDK( Feldkamp,Davis and Kress)重建算法的圆轨道锥束扫描方式,因为算法的简洁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成为目前主要的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 3D-ICT)成像技术。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该种技术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尺寸受到限制。为解决较大尺寸构件3D-ICT检测问题,讨论了一种扫描锥束偏转的准三代3D-ICT成像方法,推导了它基于FDK原理的滤波反投影( FBP)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在扫描锥束偏转两次情况下,其有效扫描视野比圆轨道扫描方式提高1.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8.
梁开运  杨华  姜纯蓉 《激光杂志》2010,(1):94-94,96
目的:评价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传统方式扫描,B组采用ECG电流调制技术。对两种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噪声、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E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评分分别为:A组(3.58±0.22)分和(23.13±3.45)分,B组(3.56±0.25)分和(23.27±3.32)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CTDI和ED分别为:(93.03±4.32)mGy和(35.53±2.01)mSv,B组为(58.36±3.24)mGy和(20.00±2.77)mSv,B组的辐射剂量较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ECG电流调制技术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可以作为冠状动脉CTA的常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19.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 ~ 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Ⅰ经验公式确定,粒子活度为0.5 ~ 0.85 mCi,以间距1.0 ~ 1.5 cm布源。植入完毕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行CT或PET CT复查,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结果 27例中,25例手术一次植入成功,达到剂量要求,粒子分布满意率92.6%(25/27例),2例首次术后未达到要求而补种粒子。术前8例伴有明显疼痛患者中,6例于术后1 ~ 3周疼痛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患者均生存。2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4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74.1%(20//27)。本组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剧烈疼痛、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Ⅰ 粒子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0.
收集61例采用双源CT Flash大螺距冠状动脉CCTA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受检者资料,按WHO亚洲人体质量指数(BMI )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组(12例)、超重组(41例)和肥胖组(8例),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数学模型软件计算三组受检者大螺距与常规螺距行CCTA的器官剂量,比较两种螺距CCTA时受检者的器官剂量分布特点及两种螺距CCTA的有效剂量变化幅度,并与大螺距模式下CT设备直接读取法所得有效剂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蒙特卡罗软件计算的双源CT大螺距CCTA受检者的器官剂量比常规螺距技术的剂量降低约70%,其中心脏、胸腺的器官剂量下降最为明显,降幅最大约80%;三组CCTA受检者大螺距较常规螺距的有效剂量(E)均降低明显(p<0.05),正常组使用大螺距技术后有效剂量E降幅最为明显;大螺距模式下数学模型软件模拟有效剂量E与CT设备所测有效剂量E间的偏差度小于50%。说明Monte Carlo数学模型软件可用于检查前预估或回顾性分析CCTA扫描时受检者的器官剂量与有效剂量的分布情况,并预判CCTA大螺距模式对受检者的胸部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从而达到了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尤其对BMI较小的受检者(如儿童)控制辐射风险更具意义。对开展低剂量CT技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