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30篇
  免费   4749篇
  国内免费   3095篇
电工技术   8484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058篇
化学工业   29069篇
金属工艺   2650篇
机械仪表   3188篇
建筑科学   5222篇
矿业工程   2281篇
能源动力   1244篇
轻工业   3363篇
水利工程   1206篇
石油天然气   14256篇
武器工业   634篇
无线电   74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54篇
冶金工业   3197篇
原子能技术   362篇
自动化技术   5592篇
  2024年   608篇
  2023年   2226篇
  2022年   2457篇
  2021年   2541篇
  2020年   2058篇
  2019年   2396篇
  2018年   1227篇
  2017年   1757篇
  2016年   2075篇
  2015年   2425篇
  2014年   4841篇
  2013年   4067篇
  2012年   4618篇
  2011年   4858篇
  2010年   4269篇
  2009年   4792篇
  2008年   5251篇
  2007年   4534篇
  2006年   4496篇
  2005年   4531篇
  2004年   4362篇
  2003年   3687篇
  2002年   3160篇
  2001年   2810篇
  2000年   2501篇
  1999年   2075篇
  1998年   1787篇
  1997年   1593篇
  1996年   1571篇
  1995年   1338篇
  1994年   1179篇
  1993年   1108篇
  1992年   1088篇
  1991年   995篇
  1990年   877篇
  1989年   86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基于烷氧基镁载体的Ziegler-Natta聚乙烯催化剂具有活性高、氢调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聚烯烃工业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烷氧基镁载体的发展进程,综述了烷氧基镁载体的制备及改进方法,分析了烷氧基镁载体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开发适用于乙烯聚合的烷氧基镁载体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孔杰威  郑小红 《低温建筑技术》2022,44(3):98-101+115
为探讨剪跨比对无腹筋UHPC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文中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剪跨比为主要参数,对3种不同剪跨比的无腹筋UHPC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进行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的剪跨比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剪跨比的增大,无腹筋UHPC梁的抗剪承载力降低,且降低速率逐渐减小;剪跨比越大,纵筋配筋率对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越小。文中采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无腹筋UHPC梁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0.2 Mt/a C5/C6烷烃异构化装置以连续重整装置的拔头油为原料,使用NNI-1催化剂,采用一次通过流程,不设脱异戊烷塔和稳定塔,经设在连续重整装置内的脱丁烷塔稳定处理后作为汽油调合组分。该装置于2006年9月开工投产,截至2015年3月已连续运行3个周期。长周期运行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周期中NNI-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异构化活性及选择性,C5异构化率为60%左右,C6异构化率为80%左右,C6选择性为15%左右,产品辛烷值基本达到技术指标要求(RON≥78);而在第三周期运行中,催化剂积炭增加等原因导致其异构化活性及选择性降低,异构化产品辛烷值提升能力呈现逐步衰减的趋势,提高反应苛刻度已不能弥补催化剂活性下降造成的产品辛烷值降低。为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建议择机停工对催化剂进行再生,或是直接换用与装置原料性质匹配的异构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以某公司重整装置2014年2月因水、氮超标导致催化剂氮中毒和后续活性恢复为例,分析连续重整反再系统出现高水、高氮、低氯的环境后,催化剂发生严重氮中毒时装置的工艺表现以及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由于加工福蒂斯等高氮原油比例过高,造成重整原料油氮含量升高,装置负荷优化调整大而注氯量偏低,同时重整再生空气干燥器干燥效果下降等原因,共同造成催化剂氮中毒,活性大幅降低,出现反应温降降低、产氢降量、生成油芳烃产率大幅下降。通过调整加工原油比例,优化原料预加氢操作、降低重整加工负荷和反应苛刻度、更换空气干燥剂等一系列措施,减少系统中氮和水等毒物的携带量,并提高重整再生注氯量等措施,使重整催化剂氮中毒得以有效控制并逐渐恢复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晋城无烟煤对干粉煤气流床气化技术的适应性,结合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对原料煤的要求,分别从晋城无烟煤水分、挥发分、灰分、硫分、发热量、化学活性、灰熔融性、灰渣的粘温特性等方面进行比对析,结果认为晋城无烟煤可以适应干粉煤气流床气化技术;但要控制其灰质量分数在(18±2)%,硫分小于3%,并添加2%~3%的石灰石,或掺配一定比例的低灰熔点煤。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6):83-86
目的:探讨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超声监测在颅高压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本院颅脑疾病患者26例为观察组,根据入院时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脑肿瘤5例,术后1、2、3 d根据病情变化动态用彩超经眼眶检查观察组眼球后3 mm处ONSD大小,每眼每次检查3次,计算ONSD平均值,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统计生存率。结果:术后平均ONSD<5 mm 17例,>5 mm 6例,>6 mm 6例;死亡7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动态监测颅脑术后ONSD变化有助于正确判断颅脑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及时复查CT或再次手术,可成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船舶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磁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船舶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有必要选用优良的励磁系统。为此,介绍励磁系统的构成及分类,以及目前船舶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多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5,(5):878-881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合成大孔容构架式结构的氧化铝载体及催化剂。通过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A、B改善Mo-Ni双金属活性组分的负载方式,制备Mo-Ni-P纳米自组装氧化铝催化剂。通过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系列催化剂的最大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别为0.49 cm3/g和211 cm2/g,孔道集中分布在10~60 nm之间,所占的比例平均在50%以上;B系列催化剂最大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别为0.41 cm3/g和202 cm2/g,孔道集中分布在6~30 nm之间,所占的比例平均为55.72%。并且A、B系列催化剂在0~6 nm和60~100 nm之间的孔分布也有10%以上的分布。由此可知,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金属形成一种稳定的自组装体,从而提高活性金属在载体上的分散性,并且这种多极孔存在的Mo-Ni-P纳米粒子催化剂适用于渣油等重油的加氢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制备不同晶相结构〔单斜相(m-ZrO_2)、四方相(t-ZrO_2)和无定型(a-ZrO_2)〕ZrO_2载体,再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得Cu/m-ZrO_2、Cu/t-ZrO_2和Cu/a-ZrO_2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二乙醇胺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反应。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脱附、XPS、H_2-TPR、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m-ZrO_2催化剂界面更加有利于Cu~+/Cu~0稳定存在,具有更多的碱性位点,且抗氧化性较好。在二乙醇胺脱氢反应中,Cu/m-ZrO_2催化剂性能最好,反应时间为2.5 h,亚氨基二乙酸收率为97.64%。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9):96-9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6)。两组均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PaO_2、PaCO_2、SaO_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给予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