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3篇
  免费   1693篇
  国内免费   1535篇
电工技术   921篇
综合类   1895篇
化学工业   12012篇
金属工艺   2353篇
机械仪表   739篇
建筑科学   1488篇
矿业工程   1073篇
能源动力   874篇
轻工业   2583篇
水利工程   317篇
石油天然气   1534篇
武器工业   188篇
无线电   10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83篇
冶金工业   4419篇
原子能技术   731篇
自动化技术   422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837篇
  2022年   990篇
  2021年   1086篇
  2020年   872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685篇
  2015年   831篇
  2014年   1699篇
  2013年   1310篇
  2012年   1420篇
  2011年   1549篇
  2010年   1404篇
  2009年   1540篇
  2008年   1652篇
  2007年   1481篇
  2006年   1411篇
  2005年   1508篇
  2004年   1411篇
  2003年   1315篇
  2002年   1135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1006篇
  1999年   879篇
  1998年   858篇
  1997年   782篇
  1996年   781篇
  1995年   804篇
  1994年   619篇
  1993年   571篇
  1992年   526篇
  1991年   543篇
  1990年   474篇
  1989年   45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3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空间站工作的太阳电池阵板间电缆上下表面为聚酰亚胺薄膜,在低轨运行时会受到原子氧的强烈侵蚀,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电缆表面制备了颗粒尺寸均匀、排列致密的SiO2膜层。通过表征空间环境试验前后样品发现由于电缆表面的凸起颗粒等缺陷无法完全被SiO2膜层覆盖,导致原子氧会对缺陷位置产生侵蚀作用。采用全氢聚硅氮烷溶液对板间电缆基底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的聚硅氧氮烷涂层(SiON)可以有效地覆盖电缆基底表面的凸起颗粒等缺陷,使得其上溅射的SiO2膜层表面光滑平整。经原子氧暴露试验,SiON/SiO2层内部没有受到其侵蚀作用,可以防止原子氧对电缆基底的破坏。经多次冷热循环试验,SiON/SiO2复合膜层仍然具备良好的结构特性与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可控的金属沾污程序 ,最大金属表面浓度控制在 10 1 2 cm- 2数量级 ,来模拟清洗工艺最大可能金属沾污表面浓度 .利用斜坡电流应力和栅注入方式测量本征电荷击穿来评估超薄栅氧特性和金属沾污效应 .研究了金属锆和钽沾污对超薄栅氧完整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锆沾污对超薄栅氧完整性具有最严重危害 ;金属钽沾污的栅氧发生早期击穿现象 ,而金属铝沾污对超薄栅氧完整性没有明显影响 .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Al-0.04Er-0.08Zr合金进行200°C 到450°C 范围内的热压缩测试对该合金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Arrhenius-type方程进行线性拟合从而分析应力-应变曲线,之后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研究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对于固溶态以及时效态合金来讲,在热压缩过程中动态回复是使合金软化的一个主要机制。高温以及低应变速率的热变形会诱导固溶态合金快速析出。动态析出会明显增加固溶态合金在热压缩过程中其表面的流变应力,但是却不能有效提高变形合金的硬度。动态析出还会导致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出现Arrhenius型偏差。  相似文献   
994.
以明胶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工艺进行对比处理实验,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水质改善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达到72h的时候,溶解氧为1.3~1.6mg/L的微好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5%,溶解氧为0.3~0.5mg/L的厌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2%;微好氧反应器的VFA的含量达到12mg/L左右,厌氧反应器只有8mg/L左右;微好氧反应器的pH值可由最初的12.5降至7.5左右,而厌氧反应器只能降至8.0左右;两个反应器对蛋白质去除效果的差别并不明显,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微好氧反应器的氨氮浓度只有22mg/L,小于厌氧反应器中的氨氮浓度,说明微氧条件有利于氨氮的扩散挥发,低浓度的氨氮对微生物的危害较小。对比得出微好氧反应器的出水水质较好,更适合明胶废水水解酸化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995.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其颗粒化过程、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等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 ,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 .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和适当的选择压等因素 .SBR反应器 (SequencingBatchReactor)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选用新型助剂或改变加料顺序开发了筒子纱短流程氧漂和染色工艺。在筒子纱氧漂时,使用多功能快速氧漂助剂BLG,其可替代烧碱、渗透剂、双氧水稳定剂、螯合剂,减少了助剂使用量和加工时间,实现了筒子纱短流程氧漂前处理。在筒子纱染色时,采用预加盐碱的短流程染色工艺,避免了盐浓度高使染料分子缔聚、碱液浓度高使染料水解等弊端,染色易于控制,所得纱线匀染性好。在筒子纱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水洗中使用皂洗酶EOQ,其可催化分解未固色以及已经水解的活性染料发色基团,提高了水洗效率和纱线的色牢度。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工艺大大节约了水、电、汽、时间和人力,达到了节能、降耗和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主要研究大晶粒退火态纯锆在液氮温度下均匀轧制时的形变组织特征及孪生机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衬(EBSD)、X射线衍射等对不同变形量样品的变形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研究,重点结合软件对EBSD结果进行组织重构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液氮温度轧制时大晶粒纯锆中产生的孪晶类型为C1{112}<11>、T1{102}<10>和T2{111}<11>孪晶,其中C1{112}<11>孪晶最容易产生且为主要孪生类型。变形开始时,3种孪晶的数量迅速增多,而小角度晶界含量较少;变形量增大到30%时,小角度晶界含量占优势。变形初始阶段孪生优先于滑移进行, 且孪生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方式,当变形量为30%时,孪晶协调的位错滑移成为主要的变形方式。变形过程中织构类型未发生变化,保持基面双峰织构(偏离ND方向±30°左右),但强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直径双晶C/O仪器的响应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直径C/O测井仪器的测井响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优势和缺点,为仪器的研制提供参考。采用Monte Carlo方法,在孔隙度为20%的砂岩地层中,对直径为89 mm、54 mm和43 mm三种C/O仪器的测井响应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各直径仪器C/O值随源距的变化关系。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认为:大直径仪器受井眼影响最小,短源距不能对长源距起到有效的补偿作用;中等直径仪器区分地层能力最强;小直径仪器受井眼的影响最严重,其短源距能有效地对长源距起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简要叙述了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指出微生物降解原油有喜氧/厌氧降解2种机制,实验室条件下一般进行喜氧生物降解,由于厌氧降解的速率很慢,因而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可能完全模拟地下厌氧生物降解;温度对生物降解有控制作用,40℃左右时实验室生物降解效果最佳;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对原油的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个组分都产生影响,使饱和烃含量相对下降,芳烃、非烃、沥青质的含量相对上升,而沥青质不易被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共沉淀法制备了n(TiO2):n(ZrO2)=4:1,3:2,1:1,2:3,1:4及单一TiO2、ZrO2氧化物,并用浸渍法制备了10% MoO3/TiO2-ZrO2,10% MoO3/TiO2,10% MoO3/ZrO2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N2吸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上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550 ℃煅烧2 h后,TiO2-ZrO2(1:1),TiO2-ZrO2(2:3),TiO2-ZrO2(3:2)为无定型,其余载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晶。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均大于单一氧化物,其中TiO2-ZrO2(1:1)的比表面积最大(191.2 m2/g)。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作为模型反应来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随着ZrO2在复合载体中含量的增加而提高,10% MoO3/TiO2-ZrO2(1:1)的活性最高。当ZrO2含量进一步增加时,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单一ZrO2载体催化剂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