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237篇
金属工艺   157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55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篇
冶金工业   991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某含锑砷金精矿,通过直接氰化试验、两段焙烧氰化试验、直接氰化—浮选回收锑—浮选尾矿两段焙烧氰化试验等工艺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直接氰化、二级氰化尾矿浮选富集锑精矿、三级为锑浮选尾矿两段焙烧氰化关键集成技术方法,含锑含砷金精矿直接氰化金、银浸出率分别为31.22%、85.19%,氰化尾矿浮选产出锑含量为38.80%的锑精矿,精矿产率为10.50%,锑回收率达到90.94%,锑浮选尾矿采用两段焙烧氰化金、银回收率分别达到90.07%、52.70%,该关键集成技术方法使金、银、锑的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3.56%、92.99%、90.94%,显著提高了有价金属资源的综合回收效果,实现了含锑砷金精矿资源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2.
足银样品用硝酸溶解后,直接加入盐酸沉淀分离银基体,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铋含量,计算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发现氯化银沉淀对于铋吸附能力较强,回收率低,达不到检测要求。用盐酸沉淀加入EDTA络合剂和硫氰化钾沉淀去除银基体,都能降低氯化银沉淀对铋的吸附,加标回收率达到85%~99%。  相似文献   
63.
缅甸某砷铜炭质金矿中的金系难浸矿物之一。直接用碳浆工艺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为60%。矿物中的铜在氰化过程中易形成Cu(CN)2 沉淀覆盖在矿物表面上,阻碍金的进一步氰化反应。研究中在金矿石中添加助浸剂后,矿石中的一些矿物与之反应,使金的氰化速度增加,浸出率达到了90%-92%。  相似文献   
64.
砷硫铅质金矿中金的氰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砷硫铅质金矿中金的品位为17~18g/T,砷的质量分数为20.1%~20.5%范围,硫的质量分数为18.46%,铅的质量分数为3.05%等以及其他的元素干扰使金的氰化浸出率为5%~10%范围内。矿样经过氧化12~15h后,在防膜剂和活化剂存在下,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80%~85%范围。二次氰化浸出后,可使金的氰化浸出率达90%以上,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5.
某含砷金精矿含金52.80 g/t、砷6.31%、硫21.50%,是典型的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以及氧化焙烧、两段焙烧预处理后氰化,金回收效果不理想。试验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二级酸浸、三级氧化焙烧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经还原焙烧—酸浸—氧化焙烧—氰化工艺处理,金浸出率达93.60%,较两段焙烧—氰化工艺提高6.80百分点,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含砷金精矿中金的高效回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6.
郭建东  温海涛 《黄金》2022,(12):79-82
针对某含砷银精矿采用直接氰化法或焙烧—酸浸—氰化法处理,银浸出率低于70%,有价金属银难以有效回收的技术难题,进行了两级焙烧—氰化提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级氧化焙烧脱砷脱硫脱碳、二级中温氯化焙烧、热水洗涤、氰化浸出提银工艺,银回收效果良好;在一级焙烧温度600℃,二级焙烧添加氯化钙50 kg/t、焙烧温度630℃、焙烧时间60 min,热水洗涤温度70℃~80℃、洗涤时间60 min,氰化钠质量浓度2.0~2.5 g/L、氰化浸出时间24 h等条件下,银浸出率达95.89%。  相似文献   
67.
辽宁某氰化尾渣金品位2.01 g/t,银品位36.23 g/t,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33%、1.91%、3.01%。针对该氰化尾渣进行铜铅锌混合浮选试验及优先选铅—尾矿选锌浮选试验。铜铅锌混合浮选试验可获得金品位13.72 g/t、银品位281.70 g/t、铜品位3.63%、铅品位16.01%、锌品位36.92%,金、银、铜、铅、锌回收率分别为50.09%、57.22%、80.69%、61.33%、90.88%的混合精矿;优先选铅—尾矿选锌浮选试验可获得铅品位48.95%、铅回收率52.29%的铅精矿,锌品位43.21%、锌回收率89.45%的锌精矿,铅精矿中金、银、铜品位分别为54.02 g/t、891.42 g/t、5.92%,锌精矿中金、银、铜品位分别为2.43 g/t、134.79 g/t、2.19%,总金、总银、总铜回收率分别为62.39%、73.43%、77.76%。选别指标良好,为该类氰化尾渣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的浸出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针对某冶炼厂金精矿配矿后金浸出率降低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探讨了影响金精矿氰化浸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段焙烧系统的调浆工段物料打散不充分、存在团聚状硫化物假颗粒是影响生产现场金浸出率指标的主要因素;金精矿中伊利石是载金矿物之一,在焙烧过程中伊利石发生脱羟反应、结构破坏、发生相变、对赋载其中的金产生束缚效应是影响生产现场金浸出率指标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李玉敏 《黄金》2006,27(10):54-54
在原生矿石中金以微细粒与原生矿物黄铁矿、砷黄铁矿、磁黄铁矿共生.因此不能被回收。典型的金、银难选矿石中.金、银和硫化物共生,氰化之前需要氧化预处理。目前,应用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焙烧、高压或低压氧化、化学氧化和细菌氧化。这些预处理方法有的存在环保问题,多数基建投资高.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工艺维护成本高,或需要高技术素质操作人员。为此,科技人员继续研发预处理难选冶金、银矿石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黄金》2006,27(3):50-50
碱硫氧压浸出提取金/银方法,超微细浸染型金矿多段式固硫固砷控温焙烧工艺及设备,一种以氰化提金废渣再提金的工艺方法,由电解含金萃取有机相制备高纯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