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43篇
  免费   2723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电工技术   13383篇
综合类   2552篇
化学工业   5065篇
金属工艺   368篇
机械仪表   1279篇
建筑科学   5726篇
矿业工程   715篇
能源动力   2555篇
轻工业   1365篇
水利工程   1883篇
石油天然气   956篇
武器工业   38篇
无线电   10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71篇
冶金工业   1329篇
原子能技术   167篇
自动化技术   1524篇
  2024年   463篇
  2023年   1440篇
  2022年   1760篇
  2021年   1899篇
  2020年   1385篇
  2019年   1261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771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1167篇
  2014年   2504篇
  2013年   1917篇
  2012年   2269篇
  2011年   2234篇
  2010年   2093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2108篇
  2007年   1953篇
  2006年   1786篇
  2005年   1794篇
  2004年   1540篇
  2003年   1308篇
  2002年   1063篇
  2001年   845篇
  2000年   741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66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81.
利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热态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污泥的中低温气化及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表明,对冷煤气效率和碳转化率影响最大的是气化温度,其次是空气当量比,而一二次风配比和流化数影响较弱。污泥中低温气化的焦油产率较之高温气化明显增加。随着二次风占比和空气当量比的提高,焦油产率单调下降。气化温度由600℃升至850℃,冷煤气效率和碳转化率均呈升高趋势;空气当量比由0.2升至0.4,冷煤气效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0.3时达到最大值,而碳转化率则呈单调升高趋势。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污泥中重金属转移至产气、焦油及飞灰的迁移率升高。随着空气当量比的升高,Ni、Cu的迁移率降低,Cr升高,Cd、Zn、As和Pb等其他重金属的迁移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982.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水厂进水从黄浦江原水切换为金泽水库原水,闵行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文中阐述了闵行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工艺,对比了原水切换前后的生产运行效果,进而分析了影响岗行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生产试验探索解决方法,最后归纳了对自来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优化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983.
响应曲面法分析pH和温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温度和pH交互作用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单因素试验中,在30℃下,总氮去除负荷(NRR)为32.1 mg/(L·h),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效果最好。在pH单因素试验中,NRR随pH升高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温度下的最适pH存在变化。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预测温度和pH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交互作用的影响模型,在温度大于25℃、pH值为7.6~8.2时,NRR最高,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最佳;低温条件(15℃)下,较高的pH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有强化作用。对低温条件下NRR的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试验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偏差较小,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84.
研究了混合粒径与不同粒径好氧颗粒污泥(AGS)在储存过程中的三维结构、质量变化、微生物活性以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经过室温(16~25℃)下31天的储存,污泥的三维结构均保持较好,未出现明显解体现象。混合粒径的AGS在储存前20天,其质量和比耗氧速率(SOUR)下降缓慢,胞外聚合物(EPS)先减小后上升。20天之后由于厌氧菌在竞争中逐渐占得优势,其质量减小了46.3%,EPS与SOUR分别下降69.0%和72.7%,导致稳定性随之下降。不同粒径AGS经过储存后,其颜色仍为橙黄色且结构完整;1~2mm和3~4mm粒径的AGS质量减小(分别为49.1%和53.9%)较大,且SOUR和EPS下降了亦较大;0.3~1mm粒径的AGS质量减小较少,EPS下降较少,但SOUR下降幅度较大,而2~3mm粒径的质量仅减小了33.7%、SOUR下降幅度最小(39.8%),EPS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小(58.7%),表明其在储存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活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5.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丹  窦昱昊  卢平  黄亚继  周军 《化工进展》2019,38(10):4722-47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污泥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焦点问题,污泥脱水是制约污泥处置处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开展,首先简述了不同来源污泥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然后重点阐述了不同污泥预处理技术,分析了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作用机理,并对各自脱水效果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中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的可脱水程度提升最大。较低声强、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化学法在污泥过滤性能以及脱水速率方面有很大优势,酸碱处理后污泥zeta电位上升,污泥过滤性能及脱水速率得到改善。高级氧化法处理后污泥脱水效果高于酸碱处理,微生物细胞被溶解释放出有机物,可脱水程度改善。生物法处理污泥除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外,还有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但耗时较长。最后对污泥的后续脱水工艺进行综述,介绍了现存的主流脱水工艺,包括机械脱水、热干化技术、水热脱水工艺等;并针对不同的污泥后续利用方法,选取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提出相应优化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水稳性试验研究了水泥、粉煤灰掺量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路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水泥、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均减小.含油污泥热解残渣路基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考虑经济性和强度值,选择水泥掺量为4%制备路基材料.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10% ~ 30%),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粉煤灰掺量存在最优值(20%).含油污泥热解残渣路基材料的水稳系数随水泥掺量和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87.
以人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试探了在不同DO下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和曝气池中N_2O气体产生量,结果表明:双污泥反硝化工艺对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较好,对COD和BOD_5的去除效果甚微;曝气池中产生的N_2O量在曝气前30min几乎呈线性增长,随后区域稳定,曝气池中DO为2、3、4 mg/L时,曝气60 min后产生的N_2O分别为0.37、0.32和0.47 mg/L;为使该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控制曝气池中DO浓度为3 mg/L。  相似文献   
988.
针对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含量高、生物降解性差的特点,采用"预处理、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水解酸化、循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CASS)、厌氧-好氧法(A/O)、Fenton氧化"工艺路线.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综合进水COD为9 g·L-1、NH3-N的质量浓度为600...  相似文献   
989.
考查了不同初始磷含量下聚合氯化铝污泥(PACS)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速率控制步骤,试图对在长期工作后实际处理系统中所获得的吸附剂实算吸附量,与通过静态吸附试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获得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产生的不一致做出进一步解释.结果表明,PACS对不同初始磷含量下磷的吸附符合平行1级动力学方程(R2>0.98),说明PACS对磷的吸附反应是由PACS与2种磷酸根离子(H2PO4-和HPO42-)同时进行的子反应完成的;当磷的初始质量浓度从2mg·L-1增加到100mg·L-1时,颗粒扩散和吸附反应这2个过程同时控制着PACS对磷的吸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990.
造纸污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纸污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生物质资源,对其开发利用既能解决二次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造纸污泥的分类及组成,综述了造纸污泥热解制油、热解气化、水热处理、制氢、焚烧发电、厌氧消化、农用、制备活性炭及吸附剂等国内外造纸污泥生物质利用的现状,并对中国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