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28篇 |
免费 | 1077篇 |
国内免费 | 157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6篇 |
综合类 | 1565篇 |
化学工业 | 3554篇 |
金属工艺 | 3312篇 |
机械仪表 | 821篇 |
建筑科学 | 462篇 |
矿业工程 | 909篇 |
能源动力 | 267篇 |
轻工业 | 359篇 |
水利工程 | 189篇 |
石油天然气 | 4682篇 |
武器工业 | 139篇 |
无线电 | 198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024篇 |
冶金工业 | 934篇 |
原子能技术 | 520篇 |
自动化技术 | 2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1篇 |
2023年 | 601篇 |
2022年 | 734篇 |
2021年 | 796篇 |
2020年 | 582篇 |
2019年 | 666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482篇 |
2016年 | 551篇 |
2015年 | 602篇 |
2014年 | 1184篇 |
2013年 | 961篇 |
2012年 | 1132篇 |
2011年 | 1254篇 |
2010年 | 1124篇 |
2009年 | 1227篇 |
2008年 | 1377篇 |
2007年 | 1232篇 |
2006年 | 1112篇 |
2005年 | 1094篇 |
2004年 | 1055篇 |
2003年 | 866篇 |
2002年 | 686篇 |
2001年 | 572篇 |
2000年 | 455篇 |
1999年 | 413篇 |
1998年 | 394篇 |
1997年 | 388篇 |
1996年 | 425篇 |
1995年 | 316篇 |
1994年 | 328篇 |
1993年 | 209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221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89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钢渗铬层上金刚石薄膜的表面、界面结构及附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钢渗铬层表面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金刚石薄膜.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压痕法研究了金刚石膜的表面、界面结构及附着力.用拉曼光谱分析了金刚石膜的纯度及非金刚石碳相.甲烷含量超过0.6%(体积分数)后,金刚石膜为球形纳米晶,形核密度>107cm-2.用甲烷含量为0.6%(体积分数)沉积的金刚石膜表面的残余压应力为1.22 Gpa,而膜背面的残余压应力更高,达2.61 Gpa.压痕显示在19.6 N载荷下膜发生开裂.TEM观察发现,膜/基界面为微观非平面,有利于提高金刚石膜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73.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石油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在不可能迅速发现新的大油田情况下,提高现有油田采出程度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措施。分子沉积膜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技术,它对于提高老油田注水开发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在以含油污泥为阳极底泥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体系中,通过改变产电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式,探究产电微生物对SMFC产电及降解性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采集输出电压、功率密度、表观内阻来检测石油去除率,比较了不同单菌-SMFC、不同混合菌-SMFC的产电性能和降解性能,考查了菌种分布对SMFC性能的影响。 结果在单菌-SMFC中,弗氏柠檬酸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均优于其他5种单菌构筑的SMFC;混合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较单菌-SMFC有较大提升,且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中间苍白杆菌-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最优,输出电压可达到515.30 mV;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和阳极底泥中都可以降解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但是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利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结论混合菌相对于单菌能够显著提升SMFC的产电及降解性能,而且菌种分布在阳极材料中更有益于SMFC产电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5.
V. Senthilkumar ;Le C. Tam ;Yong Soo Kim ;Yumin Sim ;Maeng-Je Seong ;Joon. I. Jang 《Nano Research》2014,(12):1759-1768
There has been growing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use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in the fields of optoelectronics and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 by virtue of its indirect-to-direct band gap tunability. However, obtaining large area thin films of MoS2 for future device application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mounts of the precursors (S and MOO3) were varied systematically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growth of highly crystalline and large area MoS2 layers by th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Careful control of the amounts of precursors was found to the key factor in the synthesis of large area highly crystalline flakes. The thickness of the layers was confirm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by photoluminescence (PL)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emergence of strong direct excitonic emissions at 1.82 eV (A-exciton, with a normalized PL intensity of -55 × 10^3) and 1.98 eV (B-exciton, with a normalized PL intensity of -5 × 10^3) of the sample at room temperature clearly indicates the high lumin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The mobility of the films was found to be 0.09 cm^2/(V.s)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study provides a method for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two-dimensional (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materials, useful for applications in nanodevices, optoelectronics and solar energv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76.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通过气相沉积法制备了超疏水亲油化妆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化妆棉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该化妆棉的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剂水解后与化妆棉高分子链中的羟基发生脱水反应,成功地实现了化妆棉的疏水化改性,改性化妆棉的水接触角为151°,油接触角为0°,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选择性吸附水中的油污,油水分离效率高,分离通量为22918 L/(h·m2),且重复使用10次后分离效率仍高于95.3%。重力驱动下可以有效实现乳液的油水分离,对常见生活污水及强酸、强碱水溶液均具有良好的防污效果,并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78.
79.
刘俊峰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24):160-16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生产工作进入全新阶段,需求总量不断增长,高含硫天然气开发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愈发突出。与常规天然气开采工作不同,高含硫天然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与剧毒性,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性质也会发生改变,集输管道内部很容易出现硫沉积与腐蚀现象。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硫沉积预测与防治技术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0.
向金属中加入纤维、颗粒、晶须等增强体是提高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保证其在高温、辐照等极端条件下的使用,研究人员设计了由纳米级交替层组成的材料体系——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界面密度,可以有效地阻碍位错移动从而强化材料,同时促进了辐照缺陷的吸收,有效减轻金属的辐照损伤,在快堆、聚变堆等先进核反应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制备技术、结构表征和综合性能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Cu/Nb纳米多层复合材料为例,综述了其制备技术、变形行为及热稳定性、抗辐照性、导电性等综合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