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1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篇 |
综合类 | 109篇 |
化学工业 | 80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190篇 |
矿业工程 | 39篇 |
能源动力 | 42篇 |
轻工业 | 35篇 |
水利工程 | 833篇 |
石油天然气 | 99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原子能技术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城市湖泊是城市重要的水体形态,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简述国内外城市湖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湖泊风景区在城市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城市湖泊风景区不仅提高了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而且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
湖泊流域中农业种植排放的磷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湖泊流域农业种植系统的静态磷物质流分析模型,并以巢湖流域为例,运用模型系统地量化并分析了2006年流域农业种植系统中的种子、化肥、农药、粪便、作物、秸秆等含磷物质的代谢过程。结果表明,系统对水体磷贡献为20.84 kg/亩,其中畜禽粪便还田和化肥施用是造成水体磷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含磷量分别占系统磷总输入量的74.68%和15.07%,并提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提高磷肥施用效率等减少系统对水体磷污染的主要措施。研究为高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寻找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2011年鄱阳湖面临严重干旱,湖面面积急剧下降,公众给予巨大关注。本文在数据分析与对比的基础上,从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及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36.
通过对某湖泊底泥中DDTs和PCBs残留量的分析,DDTs检出率为100%,其中p,p’-DDE和o,p’-DDT的检出率为100%,p,p’-DDD和p,p’-DDT的检出率分别为88.9%和77.8%,PCBs的检出率为100%。底泥中的DDTs随着土层的深度变化出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41~60cm土层剖面出现了DDTs的峰值。PCBs在21~40 cm土层剖面出现峰值,此剖面PCBs的均值为3.68 ng/g。 相似文献
37.
查干湖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监测其湖面温度及其变化是研究湖泊环境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利用2001年至2020年MODIS 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获取查干湖表面温度(Lake water surface temperature,LW-ST)时间序列,分析近20年查干湖湖表温度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38.
文南油田投入开发的石油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沙二下亚段,砂体规模小,平面和层间非均质严重,层间矛盾突出,注水效果不显著,本文通过岩石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的沉积环境为受洪水期、枯水期控制发育的陆相间歇性浅水湖泊环境,砂体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精细的储层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指导油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9.
浅水湖泊直立沿岸带一般具有水深岸陡、水体污染严重、底泥不利于水生植物生长等特点,生态恢复困难.为了修复受损的浅水湖泊直立沿岸带,结合在滇池福保湾的生态恢复实践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出采用清洁底泥吹填技术减少水深、改善底质性状、创造多样性地形,为水生植被恢复创造有利的生境条件.清洁底泥吹填技术的工艺流程为,首先对工程区周边进行勘察,确定泥源;接着选用合适的疏挖设备按工程区基底修复设计的要求进行吹填施工;最后在基底修复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水生植被种植等工程.该技术在滇池福保湾的应用显示,吹填工程实施2年后,工程区内水生植物得到初步恢复,恢复效果明显好于未采用该技术的恢复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