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9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09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90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833篇
石油天然气   99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1年10月15日,水利部水文局在武汉主持召开西部重要湖泊测量技术总结会。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展的纳木错、艾比  相似文献   
52.
编辑同志:我一直关注填湖的话题,最近又看到一些曝光武汉填湖的报道,想借贵刊的读编往来栏目,谈谈我的想法。我认为很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在某些人的思维定式里,武汉的发展建设就非得填湖呢?一个说法是为了经济发展而填湖。这是不对的,因为填湖不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填湖根本不能决定经济发展。在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为什么武汉的发展就一定要背道而驰呢?相反的,湖泊有很多好处,我想这些是不言自明的,简单说说我自己知道的一些好处:1.湖泊有排涝、调节地下水含量的功能;2.湖泊能够调节气温,特别是在夏天这么热的武汉,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3.
孙浩  姜健俊  蒋雷 《治淮》2012,(3):37-39
一、江苏省灌区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采用“蓄、引、提、调”并举的方法,开渠挖河、修塘建库,充分拦蓄本地径流,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20世纪50年代,建成了洪泽湖、骆马湖等综合利用湖泊水库,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灌溉条件初步改善.60年代,建成了江都抽水站并在京杭运河沿线兴建多级翻水枢纽,形成了以江都站为龙头,京杭运河为输水线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90年代,开凿引江运河,实行跨流域调度水源,进一步改善了江苏灌区灌溉水源条件.在灌溉水源建设的基础上,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自流和提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00余万亩,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36.6%;灌区水利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已成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城乡人民生活、工副业生产用水以及环境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4.
刘晓敏  徐慧  张其成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4):103-105,158
基于健康湖泊“形态合理、生态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景观优美”的理念,从湖滨带功能区划、岸线形态优化、环湖保护控制模式构建、湖滨带生态修复与保护及滨水景观塑造等方面,综合研究了城市湖泊滨水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多角度探讨了湖泊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思路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5.
为加强湖泊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行为,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按《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湖泊健康出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流域、区域防洪和水资源规划的安排,突出湖泊空间要素、资源和公益性功能保护,逐步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编制《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突出2010年前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56.
数十年来水位一直在下降的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将在近十年后开始持续回升。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利用数值模型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在2010年前处于波动状态,其后达到稳定状态,2016年后持续回升,2030年左右水位将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比目前升高3m多。  相似文献   
57.
德国湖泊治理的经验与启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对湖泊治理没有专门立法,而是基于水法的一般规定。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对危害水的设施与物质实施严格许可审批制度,德国湖泊水体点源污染趋势已经可控,但依然面临来自于农业的面源污染。根据《欧盟水框架指令》,湖泊水体管理同样需要适用水体综合管理的理念。湖泊管理需要从水生态系统出发,从汇水区(流域)整体着手,加强各行政区域和各相关专业部门的交流、协调与合作。从博登湖管理的实例可见,多层次多领域的协调机构、通过民主协调制订的管理规划以及以信息透明为基础的公众参与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德国湖泊治理在流域综合管理、多种协调机制、严格用水管理和废水排放许可制度、全面而高标准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及经济手段和公众参与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8.
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指出达到景观要求的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59.
本文总体概述我国淡水湖泊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淡水湖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外以及近年来我国进行湖泊治理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以流域角度的视野,从湖岸上入手,与湖泊水体结合,运用湖泊水动力水质模型辅助手段,进行湖泊流域污染物控制、入湖污染物的阻断、水力调度控制系统和管理保障措施研究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以湖泊二元水循环为基础,综合考虑湖泊治理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结合污染物在湖泊水体中的存在和灭失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有效地促进湖泊水环境保护与总量控制制度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60.
德国对湖泊治理没有专门立法,而是基于水法的一般规定。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对危害水的设施与物质实施严格许可审批制度,德国湖泊水体点源污染趋势已经可控,但依然面临来自于农业的面源污染。根据《欧盟水框架指令》,湖泊水体管理同样需要适用水体综合管理的理念。湖泊管理需要从水生态系统出发,从汇水区(流域)整体着手,加强各行政区域和各相关专业部门的交流、协调与合作。从博登湖管理的实例可见,多层次多领域的协调机构、通过民主协调制订的管理规划以及以信息透明为基础的公众参与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德国湖泊治理在流域综合管理、多种协调机制、严格用水管理和废水排放许可制度、全面而高标准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及经济手段和公众参与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