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3篇 |
免费 | 340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09篇 |
综合类 | 265篇 |
化学工业 | 463篇 |
金属工艺 | 48篇 |
机械仪表 | 101篇 |
建筑科学 | 625篇 |
矿业工程 | 559篇 |
能源动力 | 414篇 |
轻工业 | 323篇 |
水利工程 | 431篇 |
石油天然气 | 1560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16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2篇 |
冶金工业 | 373篇 |
原子能技术 | 1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299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79篇 |
2014年 | 443篇 |
2013年 | 315篇 |
2012年 | 405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291篇 |
2009年 | 308篇 |
2008年 | 343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343篇 |
2005年 | 436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表面活性剂驱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之一,目前商业软件在评价表面活性剂驱时,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应力敏感等因素的影响,且计算速度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考虑了非均质性、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吸附及界面张力效应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而对分流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应于低渗透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快速评价模型。通过与商业软件Eclipse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新模型被应用于延长油田20个油藏的表面活性剂驱效果预测中,预测平均可提高采收率8.1个百分点,为延长油田提高采收率方法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合采层间矛盾突出、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岩心、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沙一段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为湖底扇相,砂体主要分布于断层活动较弱的横向背斜位置处。结合古地貌及砂体展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沙一段湖底扇相沉积模式。砂体平面呈朵状,向凹陷中心方向依次发育内扇、中扇、外扇3种亚相,中扇亚相成藏潜力最高,其次为内扇亚相,外扇亚相潜力较差。该研究为区域内后期勘探部署及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以含油气盆地咸水层为对象,针对规模化工程实施需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3方面限制条件,提出了适合于含油气盆地特点的四尺度、三层级碳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含油气盆地特点,将含油气盆地封存潜力划分为盆地级、坳陷级、区带级与圈闭级4个评价尺度,封存潜力评价划分为理论封存量、工程封存量与经济封存量3个层级。理论封存量基于含油气盆地地质参数、储集层条件及流体性质,可细分为构造封存、束缚封存、溶解封存、矿化封存4种埋存机理;工程封存量受注入能力、安全封存压力、布井数量、注入时间影响;经济封存量基于盈亏平衡原理,主要考虑碳价收益、钻井投资及操作成本的影响。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咸水储集层评价结果表明,咸水储集层理论封存量中构造封存量占比最大,其次为溶解封存量和束缚封存量,矿化封存量最低;考虑注入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条件后,CO2工程封存量和经济封存量与理论封存量相比大幅降低,分别仅为理论封存量的21.0%和17.6%。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露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主要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主要发育6个区域地层不整合,由下至上分别是前震旦系与震旦系之间、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前二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中上二叠统之间、中上三叠统之间以及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已发现的21个常规大气田(包括致密气)中有16个的形成与区域性不整合有关。(2)区域性地层不整合对四川盆地大气田成藏有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风化壳岩溶作用改善不整合面之下储集体的孔渗条件,形成规模岩溶储集层;二是不整合面附近有利于形成良好源储盖组合,为大气田形成提供基础;三是产生地层尖灭和高低不平的古地貌,形成大面积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群;四是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优势通道;五是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3)与区域性不整合相关的领域是四川盆地大气田勘探的重点,前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烃源岩、储集层及其良好的配置条件,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有望成为重要战略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05.
枯竭气藏是进行CO2埋存的有利场所之一,进行气藏CO2埋存潜力评估至关重要。基于气藏生产和CO2埋存采注过程中物质的量平衡原理,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依据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气藏CO2埋存潜力评估模型,分析了采出程度和气体偏差系数对气藏CO2埋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气体偏差系数越大,越有利于CO2埋存。结合川中A区块L1井的实际参数进行了CO2埋存潜力评估,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储层温度和压力变化预测的CO2埋存量比传统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埋存量高27%。该方法对CO2埋存潜力评价研究及埋存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在以往的勘探实践中,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长期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层,未曾针对性地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东地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风险探井XT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性测试、薄片鉴定、电镜扫描、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开展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获取川东地区茅一段的储层特征及烃源特征。研究成果表明:(1)川东地区茅一段以中层状、中—薄层状深灰—灰黑色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与中厚—厚层状灰—深灰色泥晶生屑灰岩、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为主,沉积水体深度较大;泥晶生屑灰岩及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互层形成的“眼球状构造”发育。(2) XT1井茅一段储层岩心柱塞样氦气孔隙度分布在0.24%~6.98%,平均为1.39%;渗透率分布在0.001 4~1.720 0 mD,平均为0.083 0 mD,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其中眼皮状构造灰岩(简称为“眼皮灰岩”)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分布在0.24%~6.98%,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片状滑石晶间微孔、微裂缝;而眼球状构造灰岩(简称为“眼球灰岩”)储集性能较差,孔隙度分布在0.24%~... 相似文献
107.
注水开发是海上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针对海上低渗油田尚无完善的注水潜力评价方法。文章在陆上低渗油田注水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从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两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引入低渗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共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再利用模糊数学算法经过两次模糊变换,建立了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低渗油田A油田,与油田实际注水效果一致,为油田下一步开发策略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指导海上低渗油田的进一步挖潜。 相似文献
108.
“慕课”(MOOC)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了解慕课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近五年CNKI中MOOC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文献进行了基于研究数量、期刊来源、研究内容维度等信息的梳理.研究结论;①2012年慕课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之后文献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②慕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慕课的相关概念、特征;慕课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学的实践研究、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平台开发、应用模式等;慕课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各种新型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在线互动学习模式下的慕课学习研究都会是今后慕课的潜力领域. 相似文献
109.
桂中坳陷南丹地区中—下泥盆统塘丁组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桂盆地桂中坳陷南丹地区泥盆系页岩特征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地区下—中泥盆统塘丁组页岩气勘探前景,以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对该地区泥盆系页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桂中坳陷泥盆纪广泛海侵和陆内裂陷使该地区发展成为"台—盆相间"格局,台盆环境发育大量页岩和碳质泥岩,其中塘丁组为一套黑色、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沉积,具有页岩气开发潜力;(2)塘丁组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介于0.38%~4.21%),成熟度介于1.5%~3.6%,储层微孔隙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适中(介于44%~76%),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资源基础和成藏条件;(3)南丹地区塘丁组发育有连续且具一定厚度的页岩地层,其地化特征、物性特征及沉积厚度可与北美及四川页岩气储层对比。结论认为该区塘丁组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塘丁组上段页岩气开发潜力好于下段。 相似文献
110.
按区域地质-盆地-含油气系统-成藏组合的研究思路,总结了南美地区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评价重点盆地资源潜力。研究认为,南美洲大陆受大西洋、太平洋的"开"、"合"区域构造作用的控制,造就了东、西、南、北不同构造位置(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不同,发育了克拉通、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和前陆等4类主要的原型盆地。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于安第斯弧后的前陆盆地群和大西洋西岸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已发现油气储量分别占80.4%和14.7%;层系上,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发育砂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储集层,以前者为主。在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完成了9个重点盆地34个成藏组合待发现资源量定量计算评价,优选了Ⅰ、Ⅱ类有利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