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9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471篇
电工技术   106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131篇
化学工业   3296篇
金属工艺   312篇
机械仪表   556篇
建筑科学   1394篇
矿业工程   892篇
能源动力   702篇
轻工业   455篇
水利工程   115篇
石油天然气   10765篇
武器工业   153篇
无线电   1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1篇
冶金工业   368篇
原子能技术   65篇
自动化技术   286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544篇
  2022年   718篇
  2021年   696篇
  2020年   592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1236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074篇
  2010年   971篇
  2009年   873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820篇
  2004年   811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423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驱后油层内仍有40%~50%的剩余油未被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采用动静实验技术,优选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发泡剂3#A及其最佳发泡质量分数;系统研究了氮气泡沫阻力系数和驱替效果;在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剂3#A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氮气泡沫性能最佳;既能有效封堵大孔径孔隙,又能提高小孔径内剩余油采收率,最终采收率可达到79%,较聚驱提高近5百分点。现场试验表明,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具有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减缓层间矛盾,降低综合含水率等优势。研究成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目前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模拟采出液的水相弹性模量及热沉降后水相含油量、油层上部含水率和脱出水量,考察了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采出液水相流变性及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所含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并且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时,采出液在经过90min热沉降后,脱出水量随水相弹性模量的增大明显降低。水相弹性模量可以代替聚合物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2个因素与脱出水量进行关联。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含量增大,油层上部含水率和水相含油量均呈现变大的趋势。采出液乳化严重、稳定性提高、油水分离困难。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可采用热化学脱水工艺实现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993.
原油碱水乳化活性组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张世英  刘有邦 《油田化学》1993,10(4):342-347
对河南油田三种原油中的有机酸和非酸含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了它们在碱水乳化中的作用。有机酸是引起各原油碱水乳化的活性物质,非酸含氧化合物本身无碱水乳化活性,但对有机酸的乳化活性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温米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温米油田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原油粘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对采液、采油指数随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不同微相的采液指数随生产压差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后指出,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大,河道砂的采液指数比边缘砂采液指数下降快一些;储集层渗透性越差,由压力下降引起的渗透率就越严重;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受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大;地层脱气可导致采液、采油指数下降。这对油田进行提液采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以无机弱碱(Na2CO3,NaHCO3)、缓冲碱(Na2CO3/NaHCO3)及有机弱碱(弱聚合物酸性钠盐)构成的弱碱驱油体系可取得强碱(NaOH)三元复合驱同样采收率;而以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及疏水缔合聚合物/双子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利用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性,使采收率大幅提高,后者更适合高温高盐油藏。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以其特殊流变性及表面活性,可取代碱及聚合物实现一元驱替,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蠕虫状胶束驱油体系采收率较高,有望在三采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在微亲水人造岩心上开展的室内驱油物理模拟试验,探讨了毛管数对不同粘弹性聚合物溶液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在相同毛管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其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粘弹性条件下毛管数与驱油效率关系的一族曲线;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下毛管数对驱油效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规律,即在毛管数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高,体系的采收率越高,残余油饱和度越低,说明了聚合物溶液的弹性也是影响其提高采收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的重要因素.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和现场作业具有行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济阳坳陷油溶气的释放规律与有利含气区带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溶解相态是济阳坳陷天然气的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并从油和地下水溶解天然气模型出发,首次定量地确定了济阳坳陷油溶释放气的起脱气深度,分析了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建立了济阳坳陷油溶解放气的脱气模式,不同洼陷起始脱气深度略有差异,一般在1700-2000m之间,平均1900m,埋藏深度小于起始脱气深度,是气藏2气存在的主要区域,在起始脱气深度至1200m之间,以气顶气和夹层气藏为主,深度小于1200m,以纯气层气藏为主,在3900m至起脱气深度之间,天然气在油田处于欠饱和状态,以溶解气的赋存形式为主,深度大于3900m,烃源岩开始进入游离气生成阶段,可开甩深层原生气藏,另外,本文浓度性地提出了“饱和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预测了济阳坳陷天然气的有利含气区带。  相似文献   
998.
《石油化工应用》2019,(12):49-54
介绍了一种驱油用氨基酸型氟碳表面活性剂。该驱油体系由0.1%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0.4%Na2CO3、1 650 mg/L缔合聚合物组成。测定这种驱油剂各个组分不同浓度的乳化性、泡沫性能、界面张力、表面张力、耐温耐盐性等,确定体系配方。实验结果表明:1%这种泡沫驱油剂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有利于使得油层从砂层上剥离,抗盐度可以达到40 000 mg/L,洗油率为95%左右,耐温性很好,可以达到200℃。由于这种泡沫驱油具有耐盐耐高温的特性,因此可以适用于各种油田。与纯水驱相比,从动态驱油结果表明这一驱油剂可以使得油田采油率提高8.47%。  相似文献   
999.
报道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烷基磺基甜菜碱/黄胞胶复合驱油段塞结构:预冲洗段塞,10g/LKCl溶液;前置聚合物段塞,1500mg/L黄胞胶溶液;主驱油段塞,1.5×104mg/L混合天然羧酸盐+800mg/L烷基磺基甜菜碱DSB+800mg/L黄胞胶+5×103mg/L复碱(质量比1∶1的Na2CO3+NaHCO3)溶液;后置聚合物段塞,1000mg/L黄胞胶溶液。在岩心流动实验中0.3PV主段塞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8.19%。胡状集油田胡5 15井区采出程度18.48%,油藏温度86℃,地层水矿化度1.7×105mg/L,Ca2+浓度4799mg/L,Mg2+浓度830mg/L,有油、水井各5口,综合含水已达96%(92%~99%)。从2000 01 24到2001 03 20,在5口注水井中依次注入预冲洗液2920m3,前置液2920m3,主驱油液49640m3(除一口井外均不加复碱),后置液2920m3,5口油井均见效,一些油井有效期超过20个月,油井产油量增加,含水下降,自然递减降低62.7%,采油速度升高0.46%。图3表2参3。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创新的高压氮气气举工艺设计的运用,使得北佛罗里达州Jay/LEC油田的几口井得以恢复生产。从该油田的三次采油注气工程中获得的氮气用于该油田首次连续氮气气举系统,使得一些很深的气举井恢复生产。该工艺技术适合深的高含水、含硫油井采用连续氮气举升系统生产的独特气举要求。该项目的设计未局限于常规人工举升工艺技术。而是利用油田注气工程中现有的氮气解决气源问题。此高压氮气举升工艺可使一些应用常规烃类气体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