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75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67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陶瓷新彩工笔牡丹是在传统粉彩工笔牡丹画法基础上结合新彩颜料的特性而创新的一种绘瓷技艺。  相似文献   
502.
研究了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牡丹籽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8.12%和76.55%,水分含量、溶解度与色泽有显著差别(P <0.05)。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呈球形,光滑无褶皱,少部分有凹陷,粒径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2 563 nm;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微胶囊呈不规则片状,表面有凹陷及孔洞,粒径未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765.5 nm。红外光谱图曲线表明,2种干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中芯材均被壁材包裹。用2种干燥技术制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氧化稳定性优于冷冻干燥法,该研究为牡丹籽油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3.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牡丹籽粕酱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5.5℃、发酵时间18d、盐水浓度12%,此时籽粕酱油氨基态氮含量为0.616g/100 mL。体外抗氧化性试验表明,高温高压灭菌下的牡丹籽粕酱油对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可达94.19%。  相似文献   
504.
王丹雅 《陶瓷研究》2020,(4):106-108
从古至今,陶瓷文化在不断地变化,从陶到瓷都有着制瓷人的智慧与汗水,也让许多美的瓷器呈现在广大人们的眼中,我们也要探讨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更好的工艺也不断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粉彩工艺在与陶瓷的结合与运用。  相似文献   
50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137-143
以"凤丹"牡丹鲜花为原料,研究酶处理制备牡丹鲜花汁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MS)联用技术分析牡丹鲜花汁中化学物质。结果表明,由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质量比1∶2∶1)能提高牡丹鲜花出汁率,达22. 3%。复合酶处理的条件为∶酶添加量0. 15%(质量分数),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90 min。鉴定了牡丹鲜花汁中的20个主要成分,包括3个有机酸、8个酚酸、7个黄酮以及2个单萜糖苷。酚酸和黄酮苷是牡丹鲜花汁中主要活性成分,主要以没食子酸、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单宁、芹菜素葡萄糖苷、芹菜素新橘皮糖苷和山奈酚二葡萄糖苷等形式存在。研究结果为牡丹鲜花制汁方法以及牡丹鲜花液态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6.
近10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成绩喜人。然而在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较大,产出较慢;采集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专用加工装备研发滞后;加工企业过多过小,产品附加值低;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滞后等。需要重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促进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07.
牡丹花蕊多糖三相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磊  薛依涵  杨永庆  朱文学 《食品与机械》2018,34(8):123-128,134
采用三相分离法纯化牡丹花蕊多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的最优条件是pH 7、硫酸铵质量分数10%、叔丁醇与提取液体积比为2. 0,该条件下多糖回收率为69%,蛋白质去除率为73%,纯化后多糖纯度为99. 24%,色素清除率为95. 36%; 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PMP-HPLC)分析表明,牡丹花蕊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里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1. 24:1. 59:2. 00:9. 11:1. 68;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R-IR)与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结果表明,牡丹花蕊多糖是一种以半乳吡喃糖为主的酸性多糖,并且同时存在α-构型和β-构型,以β-构型为主。  相似文献   
508.
《Planning》2016,(4):4-7
目的:探索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特色民族植物滇牡丹果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提取次数后,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滇牡丹果皮中多糖提取的最佳溶剂为50%乙醇,提取的料液比为1∶40,提取方法为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的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滇牡丹果皮多糖的提取量为(72.73±3.61)mg/g;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滇牡丹果皮多糖提取的贡献率分别是89.256%、7.702%和1.512%。结论: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显著影响滇牡丹果皮多糖的提取,该工艺条件能够有效提取滇牡丹果皮中的多糖。  相似文献   
509.
采用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法对西藏大花黄牡丹籽油脂进行提取工艺正交设计优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大花黄牡丹籽去壳样品含油量为(39.51±1.04)%,带壳样品含油量为(28.26±1.22)%;油脂提取最优工艺为处理温度60℃、超声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60 W、样品粒度100目、液料比12 mL/g,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8.24±0.63)%。大花黄牡丹籽油的碘价(153.234±2.963)gI/100 g,酸价(1.521±0.062)mgKOH/g,皂化价(186.398±3.531)mgKOH/g,过氧化值(1.406±0.069)mmol/kg,折光指数(1.470±0.013)nD 20℃,处于LS/T 3242—2014优质水平。籽油中VE以γ-生育酚为主,总含量550.27 mg/kg,β-谷甾醇4.94μg/mL,岩藻甾醇4.33μg/mL,角鲨烯153.67g/mL。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油酸、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其中大花黄牡丹籽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其脂肪酸总量的87.44%,其中含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1.40%,多不和脂肪酸为3种,占46.04%,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29.90%;饱和脂肪酸占其总量的12.56%。  相似文献   
510.
张喜峰 《中国油脂》2020,45(12):93-99
采用温敏性低共熔溶剂(DES)双水相萃取分离油用牡丹籽粕多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以16种DES为提取剂制备油用牡丹籽粕多糖粗提物,优选出DES8(氯化胆碱-乙二醇)作为提取剂,在其含水量50%、固液比1∶ 3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40 min时,多糖得率最高,为96.58 mg/g;采用EOPO/DES双水相体系对多糖提取物进行萃取,当EOPO2500在溶液中终质量分数为55%、萃取温度为45 ℃时,多糖萃取率最大,为89.56%;将富含多糖的EOPO相进行温度诱导分离,多糖回收率为86.15%。低共熔溶剂制备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为67.76 kDa,其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 2.5∶ 0.78。基于热分离的双水相体系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及组分易回收等优点,可作为多糖萃取分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