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7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9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4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1.
本研究旨在研究牡丹蛋白的安全性,为牡丹蛋白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大鼠28 d经口毒性试验和90 d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灌胃剂量11700 mg/kg)小鼠无中毒反应,亦无动物死亡;大鼠28 d及90 d经口毒性试验中牡丹蛋白各剂量组(1500、3000、6000 mg/kg)大鼠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及各项生命活动与空白组相比均无异常,血常规指标及血生化指标值与空白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各组织形态完好,未见中毒性病变。证明在低于11700 mg/kg剂量范围内牡丹蛋白无毒,具备应用于食品领域的前景。  相似文献   
612.
牡丹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主要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原料装填量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方程,分析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2.8 h,分离温度35℃,分离压力11.5 ...  相似文献   
613.
采取超声辅助提取油用牡丹籽种皮中的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进一步测定牡丹籽种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牡丹籽种皮多酚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超声功率为480 W,提取时间50 min,多酚提取量为83.11 mg GAE/g。牡丹籽种皮多酚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以及FRAP的IC50分别为8.19、5.83、16.46 mg GAE/g,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体外发酵试验证明,牡丹籽壳多酚均可降低正常组和肥胖组中发酵液的pH值,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且对肥胖组的影响更加明显。这表明从油用牡丹籽种皮中分离的多酚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降低肠道体外发酵液pH值,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功效。  相似文献   
614.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籽粕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利用昆明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对总黄酮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5、温度65℃、提取时间95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牡丹籽粕总黄酮提取率为1.4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黄酮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含量分别下降了19.6%(P<0.05)、31.6%(P<0.05),黄酮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HDL-C含量上升了53.5%(P<0.01),而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LDL-C含量分别降低了34.9%(P<0.05)、40.1%(P<0.01)、39.2%(P<0.01)。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总黄酮提取率高,且对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研究可为牡丹籽粕黄酮降血脂活性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15.
本文简要论述了曹州牡丹园的设计思想、总体布局、景点设计及设计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616.
《应用化工》2022,(2):406-409
采用扩散皿吸收-盐酸滴定法测定牡丹花籽的蛋白质含量法。牡丹籽粉末在10 m L浓硫酸、0.2 g CuSO_4和6.0 g K_2SO_4的条件下电炉加热碳化。扩散皿内室是3 m L 20 g/L的硼酸吸收液,移取5 m L消化液于扩散皿外室,加入10 m L浓度400 g/L的NaOH溶液,盖上皿盖,置于烘箱内24 h。用盐酸滴定硼酸吸收液。硫酸铵为标准液,其浓度在10200μg/m L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R200μg/m L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R2=0.996 6,添加回收率74.62%2=0.996 6,添加回收率74.62%106.07%,相对标准偏差0.27%106.07%,相对标准偏差0.27%2.88%,4种牡丹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0%2.88%,4种牡丹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0%14%,与国标的凯氏定氮法对比,平均差异为0.84%。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操作简单,用于蛋白质的批量检测,可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17.
以脱脂牡丹籽粕主要原料,在碱溶酸沉法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提取其中蛋白质。研究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糖化酶剂量对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条件,并将提取的牡丹籽粕蛋白功能性质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取牡丹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120 min、糖化酶添加量2%;影响因素大小按顺序排列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糖化酶剂量>料液比;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牡丹籽蛋白质得率为26.65%,其蛋白质含量为91.02%;牡丹籽粕蛋白的持水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比大豆分离蛋白强,但其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弱于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618.
为‘凤丹’牡丹籽油风味研究提供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测定‘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组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总峰面积为响应值,以样品量、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为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对‘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的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采用SPME-GC-MS测定‘凤丹’牡丹籽油的挥发物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的最佳条件为样品量4.0 g(15 mL样品瓶),平衡时间40 min,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80℃;在最佳条件下结合GC-MS分析测得‘凤丹’牡丹籽油中共有22种挥发物,其中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杂环类、芳烃类和酚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3.34%、21.12%、20.76%、19.05%、3.48%、1.67%、0.61%。综上,该响应面法优化的固相微萃取条件适合快速测定‘凤丹’牡丹籽油挥发物,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是‘凤丹’牡丹籽油中的重要挥发物。  相似文献   
619.
以经超临界CO2萃取提油后的油牡丹籽粕为原料,研究油牡丹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通过Osborne分级法分离出四种蛋白质,并对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及球蛋白提取工艺进行初步优化,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油牡丹籽粕主要蛋白质清蛋白最佳提取条件,分析四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四种蛋白的抗氧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油牡丹籽粕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100目,提取温度依次为45、40、50、30℃,提取时间依次为86、100、100、60 min,清蛋白提取率为47.02%。此外,四种蛋白质均为完全蛋白质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能力。油牡丹籽粕蛋白是优质蛋白质资源,本研究为油牡丹籽粕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0.
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凤丹’和‘紫斑’牡丹籽中差异代谢物进行研究,并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2种牡丹籽油性质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2种牡丹籽共有282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黄酮以及黄酮醇等化合物。差异代谢物相关的途径主要为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及2-氧代羧酸代谢等。2种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差别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牡丹籽油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