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544篇
综合类   70篇
化学工业   496篇
金属工艺   256篇
机械仪表   69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68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1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4篇
冶金工业   44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铜电解直收率是反映金属铜原料利用程度的标志,直收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车间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文章分析影响铜电解精炼直收率的因素,如残极率、电解液含铜、阳极泥含铜等,通过提升阳极单重,提高阳极浇铸的物理规格,提升阳极整形机组的铣耳质量,精准控制电解槽液位,提升阴极及导电排的导电均匀性能有效降低残极率;控制阳极含氧与电解液温度,强化阳极装槽前的泡洗工作能减少进入电解液和阳极泥中的铜量;发展净液新工艺,实现铜与杂质的定向分离,电解液中上升的铜全部以生产电积铜的方式脱除。  相似文献   
992.
袁燕岭  徐云  秦春林 《电源技术》2007,31(11):910-913
介绍了钒电池的设计和初步研究成果.采用碳硅棒作电极,自行设计了钒电池的结构,该设计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且成本较低.根据理论分析配制电解液,并对电池恒流电解时间和充电时间进行了计算.实验证实,设计的钒电池运行良好,配制的电解液合乎实验要求,测得的恒流电解时间和充电时间与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运行一定周期后,阳极出现轻微的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993.
采用高比表面积椰壳基活性炭作电极材料,分别以1 mol/L(Et)4NBF4/PC、1 mol/L LiPF6/(PC DMC EMC)、1mol/L LiPF6/(EC DMC EMC)和1 mol/L LiClO4/PC作为电解液,组装成有机体系双电层电容器.采用恒流充放电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进行测试,考察采用同种电极材料情况下,各种有机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在不同充电电压下均以1 mol/L LiClO4/PC为电解液时得到最高比电容值(2.5 V时高达 123.5 F/g),1 mol/L(Et)4NBF4/PC的比电容值也比较理想(2.5 V时为104 F/g),且其内阻最小,功率特性最佳.综合分析得知,以1 mol/L LiClO4/PC为电解液的双电层电容器综合性能最佳,且此电解液价格较1 mol/L(Et)4NBF4/PC低廉.  相似文献   
994.
针对镍电解液中杂质锌的选择性分离困难,制备了一种咪唑基离子液体复合树脂。对复合树脂吸附锌氯配合离子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吸附选择性以及 pH、和温度对锌吸附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吸附符合 Freundlich 等温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温度越低时吸附率越高,树脂对锌表现出了优异的选择性,低pH的溶液条件更有利于树脂吸附锌。离子液体复合树脂对锌的饱和吸附量可达62.38 mg/L。使用该树脂处理实际镍电解液中的杂质锌,移除率最高可达到97.28%,树脂经重复再生6次后仍然能达到85%以上的锌移除率。  相似文献   
995.
非标银锭电解过程中,始终保持电解液中高浓度银离子,有利于抑制碲在阴极上的析出.银与碲的析出电位相近,随着电解的不断进行,电解液中碲离子浓度不断增大,使得碲的析出电位也相应提高,电解液中银离子浓度的不断降低使得银的析出电位也相应降低,析出电位越来越接近时,碲就可能在阴极上析出沉积.电银粉中碲的超标与单槽中非标银锭块数无关...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改变Na2SiO3、NaOH、KF和NaAlO2 4种组分的搭配,在AZ91D镁合金上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电解液配方对膜层成膜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回归方程非常显著,预测精度高。帕累托分析显示,4种电解质均对膜层耐蚀性影响显著。通过响应面分析可知,增大主盐Na2SiO3或者NaAlO2的浓度可以显著提高膜层的耐蚀性。但二者复合却不利于耐蚀性的提高。主盐对于提高膜层成膜性及耐蚀性至关重要。当电解液中无主盐时,膜层的成膜性及耐蚀性都很差。当电解液中含有主盐时,适当增加NaOH与KF的浓度,膜层耐蚀性提高。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膜层耐蚀性主要受致密度及孔隙率的影响,同时也受膜厚、物相等其他特征参量的影响。而电解液各组分通过影响上述微观结构特征参量从而影响膜层性能。  相似文献   
997.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电池被大规模应用在储能领域,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和容量成为发展研究的方向。在18650容量型锂电池[NCM∶Li MnO2=7∶3 (质量比)]的基础上,通过对LiODFB、TMSB、MMDS、TMSP的实验研究和对比,结果发现4种添加剂对电池的电压平台和存储性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池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8.
磷酸铁锂结构稳定、循环性能优异,但是随着主机厂家对质保要求的不断提升,磷酸铁锂仍面临着高温循环性能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以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了基础电解液体系和改善电解液体系[在基础电解液中添加二氟二草酸硼酸锂(LiODFB)]对电池高温循环性能的影响。对循环后的电池采用直流内阻(DCIR)、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d Q/d U(恒定的电压间隔内电池容量的变化)曲线等无损分析方式进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改善电解液体系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进一步降低。通过对电池进行解剖,对两种电解液体系的电池极片进行了厚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改善电解液体系的电池在抑制负极表面副反应、减少正极铁溶出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利用ECV的方法测试分析双异质结多层结构外延片方法,在测试厚度、掺杂浓度、导电类型等材料的结构参数过程中,解决了外延片参数不稳定时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铝电解电容器中气体析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测出了电容器的气体析出曲线,研究了升压电流、蒸汽压和电解液量等对释放气体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升压电流越大,释放气体越多;电容器中多余电解液越多,其内压越大。推算了电容器临界起鼓压力为6860 Pa(21℃)。对电容器中气体析出的抑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