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54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340篇
化学工业   2144篇
金属工艺   178篇
机械仪表   47篇
建筑科学   1786篇
矿业工程   308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66篇
水利工程   148篇
石油天然气   10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0篇
冶金工业   303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8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胶结材料是矿山尾矿胶结充填工艺中料浆配制设计的核心,它既是决定充填体强度的关键指标,又是影响工艺成本的最重要因素。针对传统尾矿胶凝材料存在用量大、成本高及性能差等问题,探讨以高炉水淬渣及其激发剂为原料,开发低成本、性能优良的新型胶结材料。  相似文献   
932.
以小秦岭金矿区内选矿厂尾渣堆为研究对象,采集尾渣堆积点及周边土壤样品36个,以土壤样品中的Cr、Cu、Zn、Ni、As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采样点及剖面土壤Cr、Cu、Zn、Ni、As污染程度及相关性进行分析。采集土壤样品附近芦苇、花生、茵陈蒿等典型植物样品共计12份,测定Cr、Cu、Zn、Ni、As含量,并计算各植物样品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对植物富集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距尾渣堆0~10 m范围内,Cu为重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0~30 cm土壤剖面Cu和Zn含量表明,二者平均含量表现出20~30 cm>0~10 cm>10~20 cm的趋势。茵陈蒿对Cu、Zn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作为植物修复Cu、Zn污染的选择。  相似文献   
933.
Ni-P金刚石化学复合镀层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微米金刚石对Ni-P金刚石化学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出一组优良的Ni-P化学镀工艺参数,在镀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粒径的金刚石微粒,制备含不同粒径微米级金刚石颗粒的化学复合镀层。用SEM和XRD,观察并分析了不同粒径金刚石对热处理前后Ni-P金刚石化学复合镀层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硬度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金刚石颗粒对复合镀层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复合镀层厚度为30μm左右,金刚石质量分数达到21%~25%,且金刚石均匀分散在Ni-P镀层中。热处理前镀层为非晶结构,经过400℃×2 h的热处理后,镀层晶化为硬度更高的Ni3P。金刚石能提高镀层硬度,其中粒径为9μm的复合镀层硬度最高,达到1261HV。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为0.4~0.52,随着金刚石粒径的增大,摩擦系数不断减小。金刚石使镀层的磨损机制发生了变化,随着金刚石粒径的增大,硬质合金球的磨损加剧。结论随着金刚石粒径的增大,镀层硬度增加,摩擦系数减小,耐磨性增大。  相似文献   
934.
宋学锋  杨萍 《硅酸盐通报》2017,36(3):905-909
以水玻璃激发矿渣为胶凝材料,采用压缩空气发泡方式制备了泡沫矿渣聚合物材料,通过Image-Pro plus(IPP)表征了不同泡沫掺量下泡沫矿渣聚合物的孔隙结构特征,并研究了泡沫掺量对泡沫矿渣矿物聚合物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泡沫掺量为4.45%~10.70%(质量分数)时,随泡沫掺量增加,泡沫矿渣聚合物的孔隙率增加、平均孔径及孔圆度值增大,泡沫矿渣聚合物相应的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均呈负指数关系降低且相关性强;当泡沫掺量为4.45%~12.00%(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碱激发矿渣聚合物泡沫材料的干密度389~1325 kg/m3、抗压强度1.12~17.81 MPa、导热系数0.0813~0.2211 W/(m·K),其综合性能优于通用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品.  相似文献   
935.
乔欢欢  蒋勇  卢涛  胡光霖 《硅酸盐通报》2017,36(4):1315-1320
采用三异丙醇胺、二乙醇胺、丙烯酸、HPEG400等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水泥助磨剂,检测了对钛矿渣水泥的助磨效果、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助磨剂后,钛矿渣水泥的比表面积提高了9.5%~14.7%,3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9.0%~21.2%和7.2%~10.6%.XRD和TG/DTA的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助磨剂能促进水泥水化的进行,但并不会产生新的水化相.  相似文献   
936.
以矿渣为原料制备矿渣基地质聚合物,重点研究了不同SiO2/Al2O3比对矿渣聚合物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选取4.5,4.8,5.1,5.4四个SiO2/Al2O3比制备矿渣基地质聚合物,通过XRF、XRD、SEM、TEM、FTIR等手段表征发现,SiO2/Al2O3比为5.1时,碱激发矿渣基地质聚合物具有较高强度,在3 d、7 d、28 d时强度高达97.86 MPa、97.54 MPa和114.91 MPa,其主要产物是水化硅铝酸钙(钠)(N,C-A-S-H)和水化硅酸钙(C-S-H)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937.
通过12根内置大尺度矿渣的薄壁钢管矿渣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以核心混凝土强度、截面含钢率、矿渣块体取代率为变化参数,分析了新型短柱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同时探讨了三种因素对新型短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全部试件均发生了剪切破坏,且试件都具有较高的轴压承载力和后期变形的能力;核心矿渣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新型短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含钢率,影响能力最小的是矿渣块体取代率.研究成果说明薄壁钢管矿渣混凝土短柱在承载力、延性方面有较多的优越性,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8.
魏莹 《硅酸盐通报》2017,36(5):1796-1800
低熟料矿渣水泥(LSC)是一种水泥熟料用量低,主要由粒化高炉矿渣和石膏组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本文研究水泥不同粒径分布(对应比表面积分别为358 m2/kg、450 m2/kg和516 m2/kg)对低熟料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电阻率和水化热、水化产物、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比表面积从358 m2/kg增加到450 m2/kg可以提高低熟料矿渣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当从450 m2/kg增加至516 m2/kg时,强度提高甚微.低熟料矿渣水泥主要的水化产物是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增加水泥细度导致放热速率明显加快,电阻率变化曲线的下降段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因而会产生更多的钙矾石.水泥细度增加,浆体的凝胶孔的体积分数增大,大孔减少,进一步提高浆体的密实度.  相似文献   
939.
朱街禄  宋军伟  王露  欧阳勇 《硅酸盐通报》2017,36(11):3676-3682
铜矿渣应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可降低炼铜企业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介绍了铜矿渣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对铜矿渣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铜矿渣可作为铁质原料配置生料,配置的生料易烧性好,并能改善熟料的岩相结构和力学性能;也可作为水泥熟料混合材,所制成的水泥具有早期水化放热低、后期强度发展高等优点.铜矿渣可作为细骨料应用于混凝土中,铜矿渣混凝土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相当的工作性、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铜矿渣和水泥熟料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激发铜矿渣的活性作为胶凝材料应用于混凝土中,与Ca(OH)2反应生成与水泥水化相似的水化产物.铜矿渣可降低混凝土的脆性系数,具有减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0.
高戈  李根深  朱建平  冯春花 《硅酸盐通报》2017,36(10):3311-3317
介绍了具有胶凝活性的粉煤灰、矿渣、纳米材料的颗粒特性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包括颗粒级配区间的优化、颗粒尺寸分布模型以及矿物掺合料的作用机理.细度对水泥强度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水化初期;目前大多研究中的紧密堆积模型采用fuller分布,可改善浆体的结构;高活性胶凝颗粒、水泥颗粒和低活性胶凝颗粒分别取代细、中和粗颗粒区间,可优化区间提高整体性能.最后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展望了胶凝组分粒度特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