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8篇 |
化学工业 | 44篇 |
金属工艺 | 11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6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无线电 | 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直径在0.81~2.83μm胺基磁性微珠;用戊二醛法对ApoB_(100)单抗进行了碱性磷酸醇的标记,并成功地进行了ApoB_(100)蛋白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3.
以亚致死剂量氯氰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染毒后,利用相对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研究斑马鱼钙调磷酸酶通路上几个关键信号分子在染毒前后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提示氯氰菊酯能有效诱导斑马鱼钙调磷酸酶信号途径上某些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构建人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Ⅱ型(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 Ⅱ,INPP4B)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的表达.方法 以人工合成的人INPP4B基因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C-FU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 相似文献
55.
基于腹泻性贝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致腹泻性组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s)能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的特点,建立了快速测定贝类中DSP的磷酸酶抑制比色分析方法。采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itro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p-NPP)为底物,其与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反应生成的黄色水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于405 nm波长处有强烈的吸收峰,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抑制剂的浓度。酶抑制法继承了小鼠生物法能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的优势,直接反映毒素的相对毒性大小,测定的是DSP毒素致腹泻性成分的总量,以OA浓度计。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考察了基质浓度的影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为80μg/kg。采用该方法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43%~118.5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85%~13.9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筛查工具用于贝毒的日常监控。 相似文献
56.
用粉煤灰去除富营养湖中酶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利用粉煤灰去除富营养型湖泊水体磷酸酶的可行性与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粉煤灰能有效地去除湖泊表层水和间隙水中的磷酸酶。温度、粉煤灰的用量、灰的粒径对去除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7.
58.
以硫酸氧钒、乙酰丙酮和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四种氧钒配合物,通过红外、核磁等手段表征和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进而探讨了四种配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的活性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与硫酸氧钒的抑制效率相比,草酸过氧钒(配合物2)、二乙酰丙酮氧钒(配合物4)和乙酰丙酮(8-羟基喹啉)氧钒(配合物5)对PTP1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2.6μmol/L、0.89μmol/L和0.74μmol/L;而二(8-羟基喹啉)氧钒(配合物6)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结构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采用两步水解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离测定疫苗中聚肌胞(polyinosinic-cytidylic acid,PIC)成分。方法对经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抽提、乙醇沉淀回收的含有PIC成分的狂犬病疫苗样品采用KOH碱水解及碱性磷酸酶水解2、6、10 h后,采用RP-HPLC法检测疫苗中的PIC成分,色谱条件:色谱柱Xtimate HPLC Column(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酸铵溶液-甲醇(96∶4),流速: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 PIC经碱性磷酸酶不同时间水解,确定最佳水解时间为6 h;疫苗中的PIC成分被成功分离成肌苷峰和胞苷峰,且分离度良好。结论两步水解及RP-HPLC法可成功分离出疫苗中的PIC成分,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及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引江济太对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2003年7—9月引江济太期间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以及总磷、总氮、正磷酸盐和叶绿素等其它水化学因子的同步监测,初步探讨了太湖水体在引入长江水之后,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营养盐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营养盐、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调水期间,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值降低,而米氏常数(Km)值普遍增高,表明引入长江水后,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的总催化效率降低;(2)太湖水体碱性磷酸酶的Vmax/Km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随着酶活性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