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9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获得高产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采集土样进行筛选,并优化获得最佳产酶发酵条件。经过碱性磷酸酶筛选平板初筛和发酵复筛,分离得到一株优势产酶菌株。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为醋杆菌奥尔兰亚种(Acetobacter orleanensis),编号S377。以碱性磷酸酶活力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果糖、尿素、pH、碳酸钙为实验因素,采用中心组合实验方法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果糖8.9 g/L,尿素0.4 g/L,碳酸钙4.5 g/L,初始pH9.2。利用该最优组合培养,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28600±65)U,比优化前酶活力提高6.4倍。Acetobacter orleanensis S377产酶活力明显高于其它报道的产碱性磷酸酶微生物,为碱性磷酸酶生产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对该酶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以pET-30a和pET-22b两个质粒表达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的活性差异。方法以质粒pET-30a-AP为模板,克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ATCC 25922的碱性磷酸酶成熟肽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2b-AP。将这2种表达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AP。对温度和甲醇对AP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pET-30a-AP所产AP浓度约为pET-22b-AP 10倍时,才可达到类似催化效果;表达自pET-22b-AP质粒的AP对甲醇的耐受性略好于pET-30a-AP。结论本研究可为AP的生产及基因工程抗体-AP融合蛋白在类似ELISA等免疫检测方法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绵羊20只,随机分成五个组,对照组不投钼,四个处理组,其中A组投钼60mg/Kg体重/天;B组投钼30mg/Kg体重/天;C组投钼15mg/Kg体重/天;D组投(15mg钼+7g硫酸盐)/Kg体重/天。连续投钼150天后将绵羊捕杀,取新鲜骨骼用极普法测定钼含量,用KMnO_4滴定法测试骨骼的铜、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还测定了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采用扭转和冲击试验方法,测试了肱骨的扭转剪应力、蹠骨的冲击韧性等机械性能指标。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对硫及钼中毒对绵羊骨骼机械性能等特性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74.
谭琦 《清洗世界》2024,(2):65-67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污水污泥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了生活污水污泥、工业污水污泥和畜禽养殖污水污泥三种类型污泥,与对照处理(不施用污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污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工业污水污泥处理的抑制作用最大,这可能与其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污水污泥的土壤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75.
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制备及动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为菌种液体培养制备碱性磷酸酶,研究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碱性磷酸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性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装液量180mL/500mL三角瓶,接种量5%,初始pH值为7.8,35℃振荡培养20 h,酶活最高.对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催化底物磷酸苯二钠水解反应的最适温度为76℃,最适pH值为10,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动力学参数Km值为0.68 mmol/L.  相似文献   
76.
邓祖跃  黄俊俊 《金属学报》2018,23(10):1126-1131
目的: 研究仙灵骨葆联合益生菌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愈合作用。方法: 将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常规骨折对照组、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仙灵骨葆组、益生菌组、仙灵骨葆联合益生菌组,每组10只。除常规骨折对照组外,其余均切除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6周后,每组均制备右侧股骨中段横型骨折模型。然后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仙灵骨葆(250 mg·kg-1·d-1)及益生菌(12.5 g·kg-1·d-1)。术后5周取各组右侧股骨标本,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CR摄片和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相关参数。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显色法测定钙浓度(Ca),HE染色观察骨折骨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比较,给予仙灵骨葆或益生菌组的BALP水平增高,TRACP水平降低,骨密度和骨痂量增多,骨折线模糊,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增加,骨小梁间隔降低,而仙灵骨葆联合益生菌组作用最明显(P<0.05,P<0.01)。结论: 益生菌和仙灵骨葆均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有更佳效果。  相似文献   
77.
通过体外矿化实验, 对比研究了熔融法生物玻璃45S5和溶胶-凝胶法生物玻璃58S、77S的生物矿化性能的差异;并运用了这三种生物玻璃的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浸提液对MC-3T3细胞进行培养, 以考察不同生物玻璃在培养液中的离子溶出对成骨细胞增殖及ALP(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体外矿化实验可以发现, 77S的生物矿化性能相对45S5和58S较差, 在SBF溶液(模拟体液)中浸泡96h只能形成HA(羟基磷灰石)晶体, 45S5和58S则能生成类骨HCA(碳酸羟基磷灰石)晶体; 但细胞培养实验发现, 77S浸提液中培养的细胞, 其细胞增殖和ALP活性都明显高于45S、58S和对照组. 由此认为, 一定的离子浓度范围内, Si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裂.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Aα亚基基因PPP2R1A启动子区的遗传多态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取部分广东汉族人群,获取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获得PPP2R1A基因5'-侧翼区的目的片段产物直接再测序,筛查并确证潜在的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该人群多态性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分析、并与HapMap结果进行分布特征比较.结果:PCR扩增和成功测序63例健康人(126条染色体)PPP2R1A基因-1 844~+201 nt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发现该人群中6个已知多态性位点及其人群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 039 G>T(+Ins)(rs10414793,但其中T等位基因型含有29个碱基片段的插入)(8.73%)、-568 G>A(rs1864007)(25.40%)、-241 -/G(rs11453459)(26.90%)、+87 T>C(rs13344984)(7.94%)、+107 -/C(rs3833207)(30.16%)和+108 A>G(rs17554825)(7.94%);且其中2个位点在该人群中的分布与HapMap公布的国外人群数据存在不同(P<0.05);同时,该人群中还发现-512 G>A(2.38%)的潜在新多态性位点.结论:筛查PPPwR1A基因5'-侧翼区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多态性功能性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沿绒布河谷海拔4400~5550m的夏季土壤中水解酶类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并探讨了这两种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和海拔高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呈高低波动变化,在研究区域出现多个峰值,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5500m和5450m处.(2)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海拔的相关性不具显著性意义,中性磷酸酶活性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磷脂酸磷酸酶(PAP)是一类重要的去磷脂酸酶,该酶的低水平表达会降低酿酒酵母细胞对外源脂肪酸的耐受性,从而阻碍了改造酿酒酵母使其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程.本实验克隆获得磷脂酸磷酸酶的编码基因PAH1,构建了过表达PAH1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BY-PAH.限氮发酵72 h后,重组菌株BY-PAH胞内油脂浓度较对照菌株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