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65篇 |
免费 | 572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篇 |
综合类 | 733篇 |
化学工业 | 7719篇 |
金属工艺 | 129篇 |
机械仪表 | 88篇 |
建筑科学 | 898篇 |
矿业工程 | 87篇 |
能源动力 | 35篇 |
轻工业 | 2044篇 |
水利工程 | 149篇 |
石油天然气 | 704篇 |
武器工业 | 20篇 |
无线电 | 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75篇 |
冶金工业 | 162篇 |
原子能技术 | 30篇 |
自动化技术 | 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408篇 |
2021年 | 418篇 |
2020年 | 325篇 |
2019年 | 318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80篇 |
2015年 | 332篇 |
2014年 | 653篇 |
2013年 | 544篇 |
2012年 | 661篇 |
2011年 | 722篇 |
2010年 | 681篇 |
2009年 | 691篇 |
2008年 | 860篇 |
2007年 | 713篇 |
2006年 | 716篇 |
2005年 | 703篇 |
2004年 | 712篇 |
2003年 | 555篇 |
2002年 | 449篇 |
2001年 | 394篇 |
2000年 | 299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252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80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942.
94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反应单体进行细乳液聚合,制得了MMA-co-TFEMA共聚物乳液。利用FTIR和GP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分子量,采用激光光散射法及透射电镜对乳胶粒子的粒径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接触角法对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乳液相比,以细乳液方法制得的MMA-co-TFEMA共聚物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分布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窄,并且共聚物膜随着氟含量的增加疏水疏油性增强,表面能降低。 相似文献
944.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各种放空气体,有吹风气、合成放空气、液氨贮槽弛放气、碳丙脱碳闪蒸气、变压吸附脱碳放空气,将这些气体进行合理回收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5.
946.
947.
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以铁氰化钾为水相的司盘80/吐温80/正丁醇/异辛烷复配反相微乳液的扩散系数,并结合黏度测试,建立了推算复配反相微乳液液滴大小的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复配反相微乳体系在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是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推算结果表明,该复配反相微乳体系液滴都在纳米范围内,符合理论液滴大小,且液滴大小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可理论解释,证明了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复配反相微乳液液滴大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8.
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α-甲基丙烯酸(MAA)、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硅烷偶联剂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水解抑制剂、软硬单体配比、VTES加入方式及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反应温度为75~80℃,熟化温度为90℃,中和温度为40℃;m(St)∶m(BA)=4∶5,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5%,水解抑制剂乙二醇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VTES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按此工艺制得的VTES改性苯丙乳液的外观、钙离子稳定性、冻融稳定性、成膜性都较好;与纯苯丙乳胶膜相比,其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耐有机溶剂性更好,Tg升高5℃,耐热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49.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