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121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轻工业 | 28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化学工程》2017,(1):22-26
针对传统红霉素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膜过滤、吸附、杂质洗涤、红霉素洗脱、洗脱液成盐及树脂再生等步骤组成的红霉素提取新工艺过程。以红霉素发酵液为原料,研究和优化了各单元操作的工艺条件和实际效果。采用孔径为50 nm的无机陶瓷膜对红霉素发酵液进行预处理,过程的平均脱色率为54.0%,平均脱蛋白率为67.5%,红霉素平均收率为92.5%。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滤液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浓缩、富集,过程收率为92.6%,结晶后所得红霉素硫氰酸盐的纯度相比原有工艺提高2.31%。筛选出体积分数50%丙酮和50%0.40mol/L NaOH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对使用后的树脂进行再生,再生后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不低于新鲜树脂饱和吸附量的80%。 相似文献
52.
对利用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降解水中红霉素(ERY)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RY的加入使MFC阳极上的产电菌活性受到抑制,ERY浓度越大,对产电菌抑制性越强。当ERY质量浓度为30 mg/L时,MFC最大功率密度为400 mW/m^2,ERY降解率为(83.21±1.4)%,COD去除率为(84.91±2.1)%。加入ERY后,阳极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但主要物种相同且数量较大,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这3类产电菌门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前驱体,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为碳源,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辅助作用下,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介孔磁性复合碳球Fe3O4@C-M。考察了醇水比〔V(乙醇)∶V(水)〕、表面活性剂用量、TEOS用量和水热温度(HT)对碳球的形貌、粒径和表面孔结构的影响。在84 mL乙醇/水混合液〔V(乙醇)∶V(水)=3∶4〕、CTAB 0.6 g、TEOS 4 mL、水热温度100℃下制备得到Fe3O4@C-M,采用TEM、XRD、XPS、BET、TGA、VS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C-M的比表面积为553m2/g,较不引入硅前驱体时制备的磁性复合碳球Fe3O4@C-0增大1.7倍,介孔孔容占比由18%增大到83%。考察Fe3O4@C-M对红霉素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为255 mg/g;用乙酸正丁酯对吸附后材料进行再生,5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维持在初始吸附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54.
55.
56.
本文研究了不同pH对硫氰酸红霉素粗品精制过程中各组分含量的影响,通过控制pH使杂质B在一次结晶过程中大量析出,降低二次晶体中杂质B的含量提升A组分含量。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pH分阶段结晶试验中,一次结晶过程中将pH控制在8.0有利于杂质B的去除,二次结晶过程将pH控制在8.0有利于去除杂质B提升A组分含量。(2)不同起始pH析晶试验中,起始pH为9.0时有利于去除杂质B提升A组分含量。综上,该试验通过pH的确定可以有效提高硫氰酸红霉素二次结晶质量,进而实现产品的效能增收。 相似文献
57.
58.
利用琥乙红霉素与百里酚蓝在乙醇介质中发生荷移反应,建立了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片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荷移反应生成1:1型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6×103 L·mol-1·cm-1,琥乙红霉素测定线性范围为1.724~146.600 ms/L. 相似文献
59.
Carrousel型模拟移动床在红霉素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将模拟移动床技术推广到红霉素提取中,采取了以下步骤:首先通过固定床的吸附穿透和洗脱实验,确定树脂的基本吸附和洗脱参数;其次结合移动床设备指标,确定移动床循环工艺和运行参数;最终利用30柱Carrousel型模拟移动床,使用Amberlite XAD-16大孔吸附树脂,从实际的工业红霉素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在树脂体积仅为2 700 mL,循环时间405 min,进料流速125 mL/min,进料液效价大约2 700 U/mL时,可连续提取得到效价高于45 000 U/mL的红霉素产品,同时产品收率在98%以上。该系统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环保压力轻,经计算其工业规模设备可替代红霉素提取工艺中的传统固定床系统。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