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07篇
  免费   3133篇
  国内免费   3170篇
电工技术   117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232篇
化学工业   17063篇
金属工艺   5707篇
机械仪表   2401篇
建筑科学   1317篇
矿业工程   896篇
能源动力   367篇
轻工业   4254篇
水利工程   140篇
石油天然气   1377篇
武器工业   458篇
无线电   43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164篇
冶金工业   1937篇
原子能技术   323篇
自动化技术   982篇
  2024年   416篇
  2023年   1658篇
  2022年   1946篇
  2021年   1975篇
  2020年   1452篇
  2019年   1743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1176篇
  2016年   1346篇
  2015年   1596篇
  2014年   3256篇
  2013年   2653篇
  2012年   3228篇
  2011年   3473篇
  2010年   3036篇
  2009年   3718篇
  2008年   4175篇
  2007年   3921篇
  2006年   3732篇
  2005年   3708篇
  2004年   3235篇
  2003年   2516篇
  2002年   1641篇
  2001年   1149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PACVD)在60Mn钢基片上沉积2.5μm厚的TiN膜.借助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和微拉伸设备,测量该附着膜纵向(加载方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及外载应变,进而求其等效应力-等效单轴应变关系,并由此算得它的条件屈服点σ0.1和σ0.2分别为4.2和4.4GPa,加工硬化指数为0.36.用纳米压痕仪测得其硬度为25GPa,弹性模量为420GPa.TiN膜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992.
纳米晶Al88Ce2Ni10铝合金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晶化法,可以将快凝Al88Ce2Ni10非晶铝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的组织为αAl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Al3Ni及Al11Ce3组成的多相纳米晶结构。在603~773K较宽退火温区内,用Scherer公式计算各晶化相,得到αAl、Al3Ni及Al11Ce3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1~316、22~207及19~165n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热处理条件,可以获得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合金。其中获得晶粒细小、结构均匀超细纳米晶合金的最佳退火温度为第二DSC峰值温度附近  相似文献   
993.
AZ31镁合金表面液相渗铝的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液相扩渗技术在挤压态AZ31镁合金表面快速渗入铝,在合金表面获得过共晶渗层,并对渗层的成分、相组成、扩渗过程、纳米硬度和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在480℃热扩渗铝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凝固”变化,渗层为典型的过共晶组织:渗铝层含有Mg17A112相和镁的铝饱和固溶体,这种渗层具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较好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提高扩渗温度进行液相扩渗可以大大提高扩渗速度,但由于快速凝固收缩会造成表层产生起伏现象,控制冷却速度可以将表层起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994.
一种制备纳米复合镀层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制备纳米复合镀层的新方法--在直流电镀过程中对电镀液施加强磁场以代替机械搅拌来制备Ni/Al2O3纳米复合镀层,考察了镀层的结构,并对镀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强磁场下可以制得纳米复合镀层;与未加磁场的纯镍镀层相比,施加磁场后镀层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择优取向;当磁场强度为8T时,复合镀层的磨损率仅为纯镍镀层的25%,其耐蚀性与Q235钢相比提高56.3%,与纯镍镀层相比提高46.8%.强磁场对电镀液起到较好的搅拌作用,通过影响镀层中纳米微粒的含量,使镀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镀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5.
纳米MoO3/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各了纳米MoO3/PMMA杂化材料。XRD分析表明,杂化材料是无定形的。SEM分析表明,杂化材料中MoO3含量不同,材料的断面形貌明显不同,随MoO3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脆性增加。EDS分析表明,Mo在杂化材料中的含量为1.09%(质量分数)。实验表明,随MoO3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透过率和溶解性降低,材料的硬度和断裂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96.
ZnO掺杂纳米CeO2的共沸蒸馏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结合正丁醇共沸蒸馏处理前驱体合成了ZnO掺杂纳米CeO2颗粒,通过XRD,DSC/TG,IR,TEM,原子吸收光谱以及紫外透过率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根据XRD线宽法,由Scherrer公式计算其晶粒尺寸,研究了共沸蒸馏、ZnO掺杂、以及焙烧温度和时间对CeO2纳米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共沸蒸馏法能有效脱除前驱体凝胶中的水分,防止干燥和焙烧过程中硬团聚的形成,从而得到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分散性更好的纳米CeO2颗粒;2 mol%~10 mol%掺杂ZnO能与纳米CeO2形成固溶体,且掺入量增加引起纳米CeO2晶粒有所增大;随焙烧温度提高,ZnO掺杂纳米CeO2晶粒显著长大,而高温下随焙烧时间延长,其晶格进一步趋于完整,晶粒尺寸增加;纳米CeO2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和紫外光吸收能力,ZnO掺杂不会影响纳米CeO2的紫外遮蔽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稀有金属快报》2006,25(12):39
一种纳米级锫基非蒸散型吸气材料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利用物理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将常规锫或锫合金粉末进行颗粒细化,获得颗粒度小于100nm的金属粉末;(2)将细化后的纳米粉末与活性金属间化合物粉末。  相似文献   
998.
纳米铁微粒制备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纳米铁微粒是重要的纳米金属材料。本文综述了纳米铁微粒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9.
纳米晶Mg2Si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的制备及微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压方法制备了纳米晶Mg2Si块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宏观密度测定对合成粉体及块体样品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己烷作为合金化过程控制剂能有效避免粉体板结、团聚及防止合成粉体的氧化;合适的工艺参数(如配球、球料比及球磨转速)可有效促进合金化和降低杂质含量;配镁量对获得纯相Mg2Si块体至关重要;热压压力增大能显著提高Mg2Si块体的致密度;在1.5 GPa压力热压获得了相对密度大于98%、晶粒度为69 nm的纯相纳米晶Mg2Si块体.  相似文献   
1000.
Y-shaped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ethanol catalytic combustion(ECC) technique on the copper plate substrate, without directly seeding catalyst into the flame. The as-grown Y-junction carbon nanofibr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very common laboratory ethanol burner was used for synthesizing carbon nanofibres. Two kinds of the catalyst precursor, which are iron nitrate (Fe(NO3)3) and nickel nitrate (Ni(NO3)2), were respectively employed to assist the formation of Y-junction carbon nanofibres. TEM analysis confirm the formation of Y-junction in the coiled and noncoiled carbon nanofibres. The type of the catalyst is found to be crucial to grow different Y-junction carbon nanofibres. Different Y-shaped structure may possess different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These three-terminal nanofibres provide the nanoelectronics community with a novel mater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scale electronic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