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8篇 |
免费 | 519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2篇 |
综合类 | 934篇 |
化学工业 | 7415篇 |
金属工艺 | 142篇 |
机械仪表 | 65篇 |
建筑科学 | 681篇 |
矿业工程 | 81篇 |
能源动力 | 26篇 |
轻工业 | 1190篇 |
水利工程 | 65篇 |
石油天然气 | 609篇 |
武器工业 | 63篇 |
无线电 | 9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60篇 |
冶金工业 | 42篇 |
原子能技术 | 274篇 |
自动化技术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257篇 |
2020年 | 237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61篇 |
2014年 | 533篇 |
2013年 | 496篇 |
2012年 | 608篇 |
2011年 | 689篇 |
2010年 | 662篇 |
2009年 | 730篇 |
2008年 | 819篇 |
2007年 | 702篇 |
2006年 | 707篇 |
2005年 | 753篇 |
2004年 | 597篇 |
2003年 | 473篇 |
2002年 | 476篇 |
2001年 | 430篇 |
2000年 | 383篇 |
1999年 | 360篇 |
1998年 | 349篇 |
1997年 | 308篇 |
1996年 | 299篇 |
1995年 | 275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94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60篇 |
1990年 | 156篇 |
1989年 | 13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磺化度为75%的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共混后浇铸成膜,在程序升温的过程中进行热交联,通过控制不同交联时间得到不同交联密度的交联膜.考察了交联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吸水率、溶胀性和尺寸稳定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交流阻抗仪对交联膜的表面形貌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交联膜的IEC值略有降低;吸水率和溶胀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膜表面出现了明显的亲水相和憎水相相分离,且亲水相微区的聚集尺寸和连续性随交联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随交联时间的延长,交联膜的电导率值略有下降,但交联后膜的室温电导率仍高于0.01 S/cm. 相似文献
42.
43.
研究了高氯氯化聚乙烯(HCPE)对氯丁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及其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HCPE能加快聚合速率,提高转化率、接枝效率和接枝度。含HCPE的产物,含有较高分子量的级份,分子量分布较宽,树脂相的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44.
将两亲性PS-b-PNIPAAm嵌段共聚物(BCP)溶解在四氢呋喃中配制成浓度为2%(质量分数)的溶液,旋涂后得到初生嵌段共聚物薄膜,以乙醇为退火溶剂退火后,探讨了退火时间对薄膜微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膜表面的微相分离越明显,微孔结构的分布更均匀。进一步将在乙醇中退火预处理的薄膜分别在乙醇或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胀处理,通过选择性溶胀成孔法制备PS-bPNIPAAm纳米多孔膜。研究了溶胀时间、温度及溶剂类型对薄膜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升高溶胀温度和延长溶胀时间均有助于膜表面微孔结构的形成,且该过程中乙醇的成孔作用比水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5.
以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成功合成了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MMA-b-PTMSPMA)。利用所制得的大分子偶联剂对玻璃表面进行了接枝改性,对改性后的玻璃表面形态及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CuBr2/PMDETA络合物为催化体系,溴化铜(CuBr2)用量为n(CuBr2)/n(单体)=5×10-4时,PMMA段以辛酸亚锡(Sn(EH)2)为还原剂,PTMSPMA段以铜(Cu)为还原剂,用ARGET ATRP两步法成功制备了嵌段共聚物PMMA-b-PTMSPMA。采用"接枝到(graft onto)"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在玻璃表面接枝上了大分子偶联剂。玻璃表面的接触角可从30°提高到65°,提高了玻璃表面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46.
采用NaOH溶液对腈纶进行水解,表面接枝蛋白质制得改性腈纶。讨论了NaOH浓度、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腈纶接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解反应温度80~90℃、NaOH溶液质量分数14%、水解时间15 m in时,改性腈纶接枝率较高。力学性能分析和电镜表面观察表明:在腈纶表面接枝大豆蛋白质,不仅可以赋予纤维表面完整的蛋白质覆盖层,而且还可以较好的弥补纤维因水解而产生的表面损伤和力学性能下降等缺陷。 相似文献
47.
乳状液由于其优异的界面性质,可以通过贾敏效应控制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而基于纳米二氧化硅稳定的乳状液可以获得比单纯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状液更加优异的稳定性和界面弹性,但是油田使用的配液水中存在较高的盐含量,由于电荷屏蔽等作用纳米二氧化硅在高矿化度盐水中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导致其在油田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为了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在盐水中的稳定性,制备可用于油田现场调驱的纳米二氧化硅稳定的乳状液,因此研究中利用低分子量配体[3-(2,3-二羟基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材料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固体核磁以及TEM对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结构表征。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在室温和高达70℃的温度下超过30 d基本保持恒定,说明该改性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纳米材料在含有二价阳离子的浓盐水中的空间稳定性,利用该纳米材料制备了水包油乳状液体系,并进行了矿场应用,措施井组综合含水率由调驱前的96.2%降至91.9%,降低4.3%;井组日产油量由4.6 t增加至8.3 t,日增油量达3.7 t,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研究对于提高纳米材料在油... 相似文献
48.
49.
50.
本研究通过新型湿法球磨表面处理方法改性沉淀法二氧化硅,湿法球磨工艺依靠球磨过程的机械力,代替传统湿法工艺的热处理步骤,促使二氧化硅表面羟基与改性剂反应,选择醇水混合液作为反应溶剂,简化了后处理步骤。利用偶联剂Si69湿法球磨改性二氧化硅,结果表明,改性后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由48.48μm降低到3.08μm,吸油值提升了8.2%;TG、FTIR和XPS测试结果证明改性剂与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发生了化学接枝反应;复合材料中,BMS(Ball Milled Wet Modified Silica球磨湿法改性二氧化硅)-5%Si69-C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5.57±1.19 MPa,撕裂强度为57.34±1.27 k N/m,与Silica-C样品相比分别提升了37.0%和25.5%;而BMS-7.5%Si69-C样品具有最低的Payne效应;BMS-10%Si69-C样品具有最低的滚动阻力、最佳的抗湿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