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2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37篇 |
化学工业 | 822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15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22篇 |
石油天然气 | 26篇 |
无线电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0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通过水解缩聚法制备含有不同苯基含量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探究苯基的引入对超支化聚合物在CO2中溶解性能的影响。浊点压力测试得出苯基的引入在超支化结构中对聚合物在CO2中的溶解度影响不大,超支化聚合物中苯基含量的增加没有导致浊点压力的明显升高,有望实现作为CO2增稠剂兼具较好的溶解度和增稠性能。分子模拟计算分析了超支化聚硅氧烷和直链聚硅氧烷与CO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超支化聚硅氧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含苯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具有更低的内聚能密度(CED)和溶解度参数(δ),表现出更弱的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利于超支化有机硅氧烷在CO2体系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64.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分子链段的柔顺性,选用聚硅氧烷(PDMS)对其改性。将PDMS母粒(PBT-b-PDMS)与PBT按一定质量配比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不同PDMS母粒含量的PBT-b-PDMS/PBT共混切片(简称共混切片),对共混切片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DMS母粒中软链段PDMS质量分数约为50%,硬链段PBT质量分数约为50%;PDMS以微米级微球均匀分布于PBT连续相中形成海岛结构;PDMS母粒与PBT在共混改性过程中,不存在较强的分子作用力,两者为宏观上的相容, PDMS质量分数大于等于16%后相容性逐渐变差;随着PDMS的增加,共混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表面接触角先逐渐减小后增大;当PDMS添加质量分数小于16%时,共混切片的亲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5.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长链烷基支化聚硅氧烷和交联聚硅氧烷,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能谱仪(EDS)、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了线性结构、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聚硅氧烷在车用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分布和微观形貌,考察了不同结构聚硅氧烷对聚丙烯复合材料耐刮擦、应力发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聚硅氧烷均匀地分布在复合材料表层和内层,线性聚硅氧烷的耐刮擦性能优于交联聚硅氧烷,可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耐刮擦性能,但会引起复合材料应力发白和力学性能的下降;长链烷基接枝后,耐刮擦性能提升不明显,但复合材料应力发白和力学性能下降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6.
将聚氨基环氧基硅氧烷(PSQ)以及亚磷酸酯功能化的聚氨基环氧基硅氧烷(PPSQ)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扩链PLA。研究了亚磷酸酯基团的引入对PSQ在PLA中的扩链和阻燃性能的影响,探究PPSQ在PLA中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PSQ,PPSQ可以明显提高PLA的分子量和复合黏度,具有更好的扩链作用;PPSQ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PLA的阻燃性能,使得PLA-PPSQ的极限氧指数提高至25. 4%,比纯PLA提升了31. 6%,且使得PLA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8. 1%和16. 6%。分析可知,由于亚磷酸酯基团的引入,促使PLAPPSQ中的硅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向炭层表面迁移形成更多富含碳化硅和氧化硅的致密炭层,起到隔热隔氧的作用,进而发挥优异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甲基氢聚硅氧烷在有机硅下游产品合成领域的作用以及理论研究价值,叙述了有机氢氯硅烷与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有机氢氯硅烷与其他硅氧烷催化平衡法、有机氢氯硅烷(或与三甲基氯硅烷的混合物)先醇解后水解催化平衡法和含Si—Cl键的硅油还原法合成制备甲基全含氢硅油(高含氢硅油).混合有机氯硅烷共水解缩合法和混合硅氧烷平衡法合成制备部分含氢硅油(低含氢硅油)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可以采用正压或常压进行非溶剂法水解反应,以石油醚为溶剂进行溶剂法水解反应;在水解物调聚之前.应采用相分离装置或别的过滤装置进行脱水和杂质.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