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作用于T24细胞,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指数,半定量RT-PCR检测Cx43、Bcl-2、Bax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x43、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10和20μmol/L组β-胡萝卜素均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抑制率分别为28.83%、63.02%,并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凋亡率分别为0.126±0.022和0.190±0.024(P≤0.01),随β-胡萝卜素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大,呈剂量依赖性关系(P=0.002)。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μmol/L组β-胡萝卜素上调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强细胞间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下调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有上调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β-胡萝卜素(10,20μmol/L)能通过有效下调Bcl-2 mRN...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4种不同的细胞移植方法的优缺点,优选出裸鼠原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模型复制技术,并通过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为治疗膀胱癌药物的筛选提供稳定高效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稀酸碱腐蚀”或“硝酸银烧灼”方式破坏膀胱黏膜后,经尿道膀胱内注入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T24细胞);“手术直视下机械损伤膀胱黏膜”后膀胱内注入T24细胞;“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进行造模,于造模后14 d处死裸鼠,观察膀胱(肿瘤)质量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确认原位膀胱癌形成情况。并采用优选到的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的造模方法,观察原位膀胱癌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一线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验证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复制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稀酸碱腐蚀”或“硝酸银烧灼”方式破坏膀胱黏膜后,经尿道膀胱内灌注T24细胞,所有裸鼠膀胱内均未能生长出肿瘤;“手术直视下机械损伤膀胱黏膜”后裸鼠膀胱内注入T24细胞,成瘤率为100%,但肿瘤数量不一,常多点发生。裸鼠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方式,成瘤率为100%,基本仅为1个肿瘤,肿瘤大小一致性良好,并且在15 d内缓慢线性生长,第18天至第31天肿瘤呈快速线性生长。吉西他滨150 mg/kg膀胱灌注可以明显抑制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复制的裸鼠原位NMIBC的生长,抑瘤率达97.1%。 结论:“稀酸碱腐蚀”或“硝酸银烧灼”方式破坏膀胱黏膜,经尿道膀胱内灌注T24细胞不能复制原位膀胱癌模型;“手术直视下机械损伤膀胱黏膜”后膀胱内注射T24细胞,形成原位膀胱癌,数量、大小不一;膀胱壁内直接注射T24细胞可成功制备原位NMIBC模型,可以用于原位NMIBC治疗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53.
《Planning》2019,(35):145-146
目的:观察探讨TK1、Dickkopf-1(DKK-1)对膀胱癌治疗、预后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与患者生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又选取同期8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K1、DKK-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研究组TK1、DKK-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干预后TK1、DKK-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干预前的水平(P<0.05);3年后患者的生存率为77.38%(65/84),成功生存者TK1、DKK-1水平均明显低于生存失败者(P<0.05),TK1、DKK-1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均存在负相关性(r=-0.154、-0.146,P<0.01)。结论:TK1、DKK-1在膀胱癌患者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显著,且TK1、DKK-1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均存在相关性,TK1、DKK-1水平越低,患者预后情况越好,可将其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4.
姜琳 《饮食科学》2005,(3):25-2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罹患膀胱癌,其中75%的病例发生在男性身上,且以中老年人居多。其发病与一些化学致癌物质,尤其是芳香类氨染料、内原性色氨酸代谢异常及吸烟、摄入蛋白质过量、寄生虫、慢性炎症、病毒等因素有关。膀胱癌在中医学中属"溺血"、"血淋"的范畴,其发病多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或湿热下注膀胱,或肾虚气化不利、淤积成毒所致。  相似文献   
55.
《Planning》2013,(1)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癌术后早期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其中36例(观察组)于术后24h内开始行膀胱灌注,其余36例(对照组)于术后7d开始行膀胱灌注,随访24个月,比较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38.89%,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较观察组显著延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术后早期进行膀胱灌注具有降低复发率和延迟复发的特点,并且无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早期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膀胱癌癌系泌尿系统多发性肿瘤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启示我们:无痛性血尿是膀胱癌的特征性症状,只有继发感染后才会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手术方式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57.
《上海染料》2005,33(5):42-43
联苯胺即4,4’-二氨基联苯,它是重要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在众多染料类别的合成中有所应用,尤其是在直接染料合成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但它又是一种强烈致癌物,人体接触或吸入联苯胺有导致膀胱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8.
59.
《Planning》2018,(1)
研究姜黄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培养膀胱癌T24细胞,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进行干预。使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处理后T24细胞的存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T24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以及蛋白激酶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CCK8结果表明姜黄素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懒性抑制T24细胞的增殖。Transwell结果显示姜黄素能降低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能力。姜黄素也能降低T24细胞p-AKT和p-PI3K磷酸化以及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以上结果表明姜黄素通过抑制AKT/PI3K信号通路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60.
《Planning》2014,(5):146-167
目前膀胱癌诊断及随访主要依靠尿细胞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相结合,而膀胱镜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有诸多并发症及操作不便。因此,从尿液中寻找可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无创指标非常重要。本文概述了主要的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