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12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5篇
轻工业   26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苦丁茶叶中生物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紫茎女贞芽叶、老叶、粗壮女贞芽叶、老叶生物类黄酮含量分别为:(2.67±0.23)%、(2.08±0.21)%、(3.15±0.18)%、(2.78±0.2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2种川产苦丁茶芦丁含量分别为:紫茎女贞芽叶、老叶分别为(0.118±0.011)%,(0.083±0.012)%,粗壮女贞芽叶、老叶(0.082±0.012)%,(0.065±0.008)%.2种川产苦丁茶中生物类黄酮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生物类黄酮的原料;芦丁含量很低,仅为生物类黄酮的2.3%~4.4%.  相似文献   
72.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米能增强精神警觉,提高生命水平和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因此,从槐米中提取芦丁,并对芦丁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探索,进而在实验室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出芦丁。对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pH、提取次数、料液质量比、酸沉pH值、静置时间7个主要因素对芦丁提取率的影响。其提取工艺条件是:槐米的提取温度50℃~60℃,每次提取时间20min~30min,石灰水调pH值至8~9,提取3次,每次料液质量比1∶50,酸沉时pH值在4以下,静置时间为6h~8h。  相似文献   
73.
以改性瓜尔胶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复合成膜,研究发现当两者质量配比为1∶0.6时,综合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表现最优,此时膜的拉伸强度为39.92MPa,断裂伸长率为31.13%,热分解温度为147.85℃,通过两者间的复合可有效弥补单体膜的缺陷。另外,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具有光滑、透明的特征,且两者间的相容性好。通过向膜中添加芦丁,制备出改性瓜尔胶/乳清蛋白/芦丁复合膜(G’/W-R),结果表明,芦丁的加入可赋予膜良好的抗氧化性。同时,将复合膜应用于保鲜实验时,发现G’/W-R可有效延缓双孢菇褐变并维持较高的硬度,抑制呼吸速率,呼吸峰值仅为2.8×103 mL/(kg·h),而整体质量损失率仅为对照组的25%。同时该处理有效抑制了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丙二醛水平,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终止自由基链反应,维持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清除菇体中多余的活性氧,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74.
杜程  崔晓东  王转花 《食品科学》2018,39(14):91-98
为获得苦荞麦中芦丁水解酶基因(Fagopyrum tartaricum rutin-hydrolyzing enzyme gene,FtRHE),以云荞1号苦荞种子为材料,制备获得天然芦丁水解酶(rutin-hydrolyzing enzyme,RHE),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天然RHE序列信息,结合转录组数据,筛选苦荞RHE基因FtRHE。结果显示,纯化的天然RHE,分子质量约为62?kDa,肽质量指纹图谱证明其为一种β-葡萄糖苷酶,质荷比为914.428?6的肽段FSISWSR为其特征肽段。在苦荞种子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FtRHE基因序列基础上,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了苦荞FtRHE基因。FtRHE开放阅读框由1?539?个碱基组成,编码512 个氨基酸,1~29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多重序列比对发现RHE与不同物种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氨基酸保守性不高,同源性普遍集中在54%~62%之间。构建Bacmid-FtRHE杆粒,转染昆虫细胞Sf9后,成功表达了具有较高活性的重组RHE。结果表明,获得的FtRHE即为苦荞中RHE基因。该研究为高含量芦丁及无苦涩味荞麦育种以及由芦丁生物转化生产槲皮素等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5.
离子液体[BPy]BF_4双水相萃取芦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N-丁基吡啶[BPy]BF4和(NH4)2S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芦丁的新方法。研究了(NH4)2SO4浓度、芦丁溶液浓度、离子液体用量和溶液酸度对双水相形成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水相体系组成为:(NH4)2SO41.5 g,2.0 mL离子液体,1.0~1.2 mL芦丁溶液,溶液酸度在pH4~6范围内,该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芦丁有较高的萃取率(E%>90)。  相似文献   
76.
以戊二醛交联的胶原纤维为吸附剂,研究其对芦丁和槲皮素的吸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在乙醇中,胶原纤维吸附剂对芦丁和槲皮素的吸附以氢键作用为主;在水中,吸附作用以疏水键为主。采用90%乙醇水溶液和70%乙醇水溶液进行分步洗脱,芦丁和槲皮素能够得到分离,回收率分别为96.70%和101.47%。胶原纤维吸附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特性,在5次重复分离实验中,其分离性能无明显降低。因此,戊二醛交联胶原纤维吸附剂可以用于芦丁和槲皮素混合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77.
崔晓东  王转花 《食品科学》2012,33(7):223-227
干燥的苦荞麦种子粉碎后经20mmol/L的醋酸盐缓冲液抽提,Resource Q和Superdex G75 HR 10/3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芦丁水解酶,测定该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研究Cu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芦丁水解酶的分子质量约70kD,最适作用pH值为5.0。反应体系选择20%乙醇时,可保留酶的活性不被抑制,当乙醇体积分数大于50%时,对酶的活性抑制率达90%以上,表明可选用低体积分数乙醇作为芦丁的溶剂,用于芦丁水解酶测活体系及后续槲皮素制备研究。荧光光谱表明,Cu2+与芦丁水解酶以物质的量比1:1的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可以使酶的荧光发生猝灭,水解芦丁的活性降低。表明Cu2+对芦丁水解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一种采用N-辛基吡啶六氟硝磷酸盐(n-octylpyridinum hexafluorophosphate,OPFP)离子液体为电极粘合剂和石墨烯(graphene,GR)纳米材料为电极表面修饰剂的新型丝网印刷电极(GR-ILSPE),用于检测药品中芦丁的含量。该新型电极结合了丝网印刷电极制作成本的低廉,离子液体在室温下优良的离子导电性、粘合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石墨烯大的比表面积、高的电子传递和强的催化性能,极大的提高了电极的实用价值和电化学性能。并通过循环伏安法、阻抗谱和差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芦丁在GR-ILSPE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检测参数。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芦丁的浓度在5×10-8~5.5×10-6 mol/L与其对应的氧化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5×10-8 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I(μA)=1.01C(μmol/L)-0.024,线性相关系数0.999。将该新型的丝网印刷电极用于检测药片中芦丁的含量,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从槐米和槐花中提取出含有不同比例芦丁和槲皮素的天然染料,将所提染料用于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前媒染,探讨媒染剂浓度和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测试前媒法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芦丁和槲皮素染料前媒法染色织物的色相为黄色,其中Fe2(SO4)3媒染织物的颜色偏深偏暗。前媒法染色中,媒染剂浓度和染色温度对Fe2(SO4)3媒染织物K/S值影响较大,对KAl(SO4)2和Cu SO4媒染织物K/S值影响较小。芦丁和槲皮素的混合染料比高比例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染色织物的色牢度要更好。  相似文献   
80.
分光光度法测定维吾尔传统药用植物何首乌的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何首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得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含量最高,石油醚部位的黄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