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32篇 |
免费 | 295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0篇 |
综合类 | 435篇 |
化学工业 | 4606篇 |
金属工艺 | 150篇 |
机械仪表 | 95篇 |
建筑科学 | 193篇 |
矿业工程 | 191篇 |
能源动力 | 44篇 |
轻工业 | 1236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650篇 |
武器工业 | 23篇 |
无线电 | 5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5篇 |
冶金工业 | 211篇 |
原子能技术 | 118篇 |
自动化技术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321篇 |
2021年 | 327篇 |
2020年 | 259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546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436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93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328篇 |
2005年 | 334篇 |
2004年 | 300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15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明确重组培根加工过程中N-亚硝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原料肉、腌制、蒸煮、烟熏加工环节中pH值及亚硝酸盐、生物胺、N-亚硝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同时考察重组培根的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的进行,重组培根pH值和亚硝酸盐残留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监测的8 种生物胺中,原料肉中仅检出精胺,随着重组培根加工的进行,生物胺的种类不断丰富,含量逐渐升高,烟熏显著加速了生物胺的生成;原料肉中仅检测出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和N-亚硝基吡咯烷(N-nitrosopyrrolidin,NPYR);腌制后可检出N-甲基乙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ethylamine,NMEA)、N-二丙基亚硝胺(N-nitrosodipropylamine,NDPA)、N-二丁基亚硝胺(N-nitrosodibutylamide,NDBA)和N-亚硝基哌啶(N-nitrosopiperidine,NPIP),NDMA含量超过了国标限量; 蒸煮后新增N - 二乙基亚硝胺( N - n i t r o s o d i e t h y l a m i n e ,NDEA)和N-亚硝基吗啉(N- n i trosomorpholine,NMOR),且NDMA、NDPA、NDBA、NPIP含量显著升高(P<0.05);烟熏过程中N-亚硝胺总量显著增加(P<0.05),烟熏6~9 h增幅最大;重组培根的感官评分随着烟熏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P<0.05)。综合食用安全性和感官评分,建议制作重组培根时选择腌制16 h,热熏法(55±2) ℃烟熏6h。 相似文献
102.
建立黄酒发酵醪液(固液混合物)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并测定绍兴某黄酒厂发酵醪液的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的检出限为0.187μg/L^0.35μg/L,定量限为0.323μg/L^1.06μg/L,且在0.5μg/L^2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生物胺在黄酒发酵醪液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31%~105.22%,相对标准偏差在3.21%~9.87%,均小于10%,符合国家标准中残留检测要求。在黄酒发酵醪液中,8种生物胺均能检出,总生物胺的范围是151.02 mg/L^181.48 mg/L,其中腐胺和酪胺是主要的生物胺。 相似文献
103.
以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素为合成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使木素胺化改性;以氮元素含量来确定木素的改性率;采用正交实验来确定温度、甲醛和己二胺的用量对木素改性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比较了超声活化对木素的胺化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电镜对木素和改性木素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改性木素进行了品红溶液的絮凝脱色实验,研究了脱色时间和改性木素用量对品红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木素改性率的主要因素是甲醛用量和温度,改性木素对品红溶液具有很强的絮凝脱色效果,当脱色时间为100 min、样品用量为10 mg(即0.5 g/L)时脱色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104.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经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的具有特殊风味、色泽、质地和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发酵肉制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其富含蛋白质,有极大的可能出现高含量的生物胺。其中以组胺和酪胺的毒性最强,食用富含酪胺的食物会引起头痛、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控制发酵肉制品中的酪胺含量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对发酵肉制品中酪胺的形成途径、控制方法及作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形成途径是酪氨酸经脱羧酶作用脱羧,此外存在着与脂质氧化产物有关的化学途径,而较为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添加辅料和接种发酵剂。本文以期为降低发酵肉制品中的酪胺含量,提高发酵肉制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5.
106.
研究了由枯草芽孢杆菌BLBc11获得的酶制剂用于脱毛工序,旨在替代使用硫化物和石灰等有害化学品的传统脱毛方法。用粗酶提取物处理,整个过程只需6h,快速又廉价,且脱毛效果良好。经酶处理后的皮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评价其质量,并对纤维间质(蛋白多糖和葡糖胺多糖)进行了分析。对皮革粒面的损害情况通过测定废液中游离羟脯氨酸的量来评价。此外,比较了化学处理和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含氮总量和硫化物的量。相比于化学方法,酶法处理在脱毛、脱灰和软化工序的COD分别下降了42%、100%和82%。酶脱毛的效果很好,脱毛时间减少了50%以上,并且无需脱灰,这表明酶法处理可以替代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pH值、温度、乙醇含量以及NaCl含量条件对组胺、腐胺、尸胺降解的影响,探究是否与菌种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有关。建立一种测定生物胺降解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通过丹磺酰氯衍生后,采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p H 6.5时,组胺、腐胺、尸胺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76%,25.82%,23.76%。在37℃条件下,组胺、腐胺、尸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3.02%,24.22%,23.02%。乙醇体积分数为2%时,组胺、腐胺、尸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3.68%,24.65%,21.89%。NaCl质量分数为2%时,对生物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3.77%,24.62%,21.89%。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从新疆熏马肠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降解生物胺的效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两株菌在不同条件下(生物胺浓度、初始pH、温度、NaCl浓度和乙醇浓度)降解生物胺的情况。结果表明:当生物胺浓度在200~300 μg/mL时两株菌生物胺降解能力基本达到最大,而当生物胺浓度大于300 μg/mL时两株菌降解生物胺的能力逐渐下降,但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对生物胺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0.05),分别在pH为6.5和7.0时对大多数生物胺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两株菌均在32~37 ℃温度范围内对生物胺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NaCl浓度达到8%,乙醇浓度达到4.5%时,两株菌对生物胺的降解活性被强烈抑制。可见本研究中的唾液乳杆菌相对于植物乳杆菌更适合作为商业发酵剂,具有更好的降解生物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9.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在人体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活性抑制剂,具有降血压、缓解焦虑、安眠等功效。食用植物(如糙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中均含有一定量的GABA,是开发高GABA食品的良好来源。本文将对植物合成GABA两种代谢途径(GABA支路、多胺降解)进行阐述,同时介绍环境胁迫作用对两种代谢途径的影响,以期为环境胁迫在高GABA食品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研究油橄榄叶醇提取物(OLME)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200 mg/kg·d)、OLME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d)。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600 mg/kg·BW 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腹腔注射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12 h后,摘眼球取血,取材。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活性。与模型组比较,OLME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MDA、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但OLME对GSH-Px改善作用不明显,仅OLME高剂量有一定效果;OLME低、中、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p<0.05)。OLME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