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5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9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有机溶剂法合成了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阳离子改性剂将其用于棉纤维的改性,测试了改性后纤维对磺酸铁酞菁(FePcS)的负载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确定了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CHPTA 50 g/L,NaOH 15 g/L,90℃反应60 min;负载最佳工艺条件:FePcS 0.4 g/L,pH=4.95℃反应80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负载量可达到1.90%.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分析葡萄新梢长度与叶面积的关系,以探讨红地球葡萄留梢密度及合理的负载量。1 材料与方法1.1 试材试验于2001~2002年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葡萄园和昌吉园艺场葡萄园进行。试材为4~7年生红地球葡萄。小棚架,1×4(m)、1.5×5(m)的株行距。葡  相似文献   
23.
在近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其理论能量密度的极限,并且随着化石能源消耗和电动车需求量的增加,锂离子电池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的需要,寻找可替代的绿色新能源也变得愈发重要。其中,锂硫电池是最有希望代替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电池之一。由于硫的无毒性、低成本和高的能量密度等优势,使得锂硫电池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硫作为锂硫电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极材料,对于电池的循环寿命、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库伦效率等方面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锂硫电池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例如硫的导电性差、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较低的硫负载量、大的体积膨胀以及复杂的内部反应机理等。为了提高锂硫电池整体的性能,设计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优越的导电性以及更多的活性位点的基底材料来负载硫变得越来越重要。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设计了各种不同材料来进行硫的负载,例如碳-硫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材料、聚合物-硫复合材料等。其中由于碳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结构多样、易于加工制备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者们相继实现了用一维、二维以及三维等不同结构的碳材料来负载硫,使得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虽然在循环寿命等方面,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硫的负载量却有限,从而导致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仍然很低。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电池能量密度的高低才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因此研究者们在提高其性能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硫的负载量,以求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总结:首先,概述了锂硫电池最新发展状况;其次,概要介绍了锂硫电池中存在的反应机理和阻碍锂硫电池发展的主要问题;再次,重点总结了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和载硫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面载量、面容量和电解液与硫的比值对电池整体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和展望了锂硫电池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谢玉仙  刘涛  苏胜  刘利军  钟毓秀  马智伟  许凯  汪一  胡松  向军 《化工学报》1951,73(10):4410-4418
目前,工业窑炉主要采用钒钛系SCR催化剂对烟气中氮氧化物(NO x )进行控制,然而工业窑炉部分工序烟气O2含量高,且高O2含量对SCR反应过程的机理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实验研究了烟气中不同O2含量下钒钛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并采用多种表征方法系统分析了O2含量对催化剂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原位红外技术,进一步揭示了不同O2含量下钒钛催化剂SCR脱硝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150~400℃的反应温度下,较高O2含量可一定程度提高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效率,钒负载量增加可使催化剂脱硝活性温度窗口扩展且向低温区移动;催化剂在不同O2含量条件下经过NH3-SCR脱硝反应后,其物理结构变化不明显,反应过程中较高的O2含量可促进催化剂表面酸循环和氧化还原循环,加速SCR脱硝反应;较高O2含量使得SCR反应过程活性中间体 NH3(L)和NH4+(B)消耗加快,促进桥型硝酸盐物种的形成,从而提高其SCR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2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还原法结合制备了Pd/Al2 O3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SEM、TEM、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CO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样品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考察了不同Pd负载量和测试条件下CO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合肼还原法实现了Pd在Al2 O3载体上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26.
李玉才  郭效军  朱啟进  司稳琴 《煤化工》2023,(3):116-119+136
为改善煤的气化特性,在常压中试固定床上,研究了H2O/空气气氛下CaCO3催化剂与石嘴山煤共气化的产气特性,并采用SEM和XRD对原煤和残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气化温度800℃,当CaCO3负载质量分数为2%时,H2和CO生成量最高,分别占煤气组分体积分数的41.98%和26.66%,煤气热值最大,为9.05 MJ/m3;与原煤相比,添加CaCO3可使煤气化温度降低约50℃;气化后的残焦中出现了CaCO3、微弱的CaS、钙长石,表明CaCO3有一定的固硫作用,由于残焦表面的CaCO3有团聚现象,分散性较差,导致其催化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27.
车用催化剂负载量对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研究了车用氧化催化剂浸渍法制备工艺中浸渍液浓度和浸渍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大浸渍浓度和增加浸渍次数都有利于提高负载量,低浓度时增大浸渍液浓度效果更显著,当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浓度的增大对转化率贡献不大,浸渍次数一般以2~3次为佳。  相似文献   
28.
通过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出了一系列低负载量的钌基催化剂,在Ru-B二元催化体系中加入少量W,催化剂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且采用反加法、超声波辅助法及添加分散剂PEG对载体NaY进行涂覆,进一步改良了Ru催化剂的加氢性能。采用XPS、H2-TPD、XRD、SEM、ICP-OES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物相结构、组成、形貌等进行详细表征,发现采用反加法、添加W、超声波辅助、使用PEG对载体NaY进行涂覆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金属粒子分散更均匀,活性位数量更多。以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为探针反应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发现Ru-W-B/NaY-IUP(1500)0.6加氢性能最为优越,对苯二酚转化率为99.7 %,1,4-环己二醇选择性为92.3 %,而钌负载量仅为0.45 %。此外,研究了反应液pH值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发现反应液pH值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巨大,当反应液呈碱性时,其反应速率得到极大提高,说明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  相似文献   
29.
前期工作表明Ni/Si3N4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很强的抗积炭能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考察了镍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Ni/Si3N4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PR、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表面分布和晶粒尺寸,并进一步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在800℃反应条件下,活性组分负载量与CH4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为:C-10>C-15>C-5>C-1;而焙烧温度与CH4转化率大小顺序为:S(400)> S(600)>S(800)。  相似文献   
30.
高效气相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了提高气相法聚乙烯催化剂效率的方法,其中包括选择高比表面积的硅胶载体、提高催化剂有效组分在载体上的负载量和使用三氯乙醇促进剂.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高比表面积的硅胶载体和提高催化剂有效组分的负载量可以提高催化剂效率,但这两种方法会导致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变差;使用三氯乙醇促进剂不但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效率,而且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氢调性能.综合使用以上3种方法.可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提高2~4倍,氢调性能优良,聚合树脂的细粉含量较低,有利于气相流化床聚乙烯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