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83篇 |
免费 | 3441篇 |
国内免费 | 208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48篇 |
综合类 | 2815篇 |
化学工业 | 10451篇 |
金属工艺 | 4833篇 |
机械仪表 | 1861篇 |
建筑科学 | 3716篇 |
矿业工程 | 1007篇 |
能源动力 | 412篇 |
轻工业 | 2341篇 |
水利工程 | 1140篇 |
石油天然气 | 2407篇 |
武器工业 | 564篇 |
无线电 | 29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218篇 |
冶金工业 | 2168篇 |
原子能技术 | 348篇 |
自动化技术 | 24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990篇 |
2023年 | 1478篇 |
2022年 | 1642篇 |
2021年 | 1729篇 |
2020年 | 1488篇 |
2019年 | 1138篇 |
2018年 | 684篇 |
2017年 | 1001篇 |
2016年 | 1021篇 |
2015年 | 1357篇 |
2014年 | 2534篇 |
2013年 | 1816篇 |
2012年 | 2285篇 |
2011年 | 2245篇 |
2010年 | 2054篇 |
2009年 | 2174篇 |
2008年 | 2449篇 |
2007年 | 2123篇 |
2006年 | 1868篇 |
2005年 | 1907篇 |
2004年 | 1662篇 |
2003年 | 1448篇 |
2002年 | 1280篇 |
2001年 | 1094篇 |
2000年 | 1011篇 |
1999年 | 770篇 |
1998年 | 692篇 |
1997年 | 580篇 |
1996年 | 560篇 |
1995年 | 523篇 |
1994年 | 417篇 |
1993年 | 355篇 |
1992年 | 356篇 |
1991年 | 297篇 |
1990年 | 295篇 |
1989年 | 250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44.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及0.8%稀土Y对高Ni含量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将不同成分的试样分别于1400℃、1410 ℃、1420℃真空烧结,测试抗弯强度、洛氏硬度,观察背散射电子形貌、断口形貌并做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下同)为0.8%Y及0.3%~1.0%的碳纳米管时,碳纳米管含量为0.5%的组织较均匀,芯壳结构明显,抗弯强度及硬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5.
用霍普金森效应及X射线研究了铁基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8Si18.5B9的居里温度和晶化过程。合金在500℃退火1h开始出现晶化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化相的居里点由500℃上升到570℃。同时,剩余非晶基体的居里点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6.
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0年建成投产的年产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的大型化肥企业。为适应化肥市场的发展趋势,公司决定引进法国K-T公司工艺技术,采用以富裕的尿液作为氮源的浆液涂布造粒工艺,投资建成了我国第1套大型尿基复合肥装置。 相似文献
47.
48.
熔体塔式造粒法生产尿基复混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企业生产尿基复混肥对于农业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环境污染及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熔体塔式造粒法生产尿基复混肥较之其它方法优越性更为显著,笔者简要介绍该法的生产机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国内现状及产品市场前景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9.
50.
本文用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 Ti/SnO_2—SbOx—P_tOx 氧化物电极的表面结构,发现 Sb 在 SnO_2中形成固溶体;Pt 能和 Sn 发生相互作用形成 PtSn 金属间化合物。电极中少量的 P_t 能使电极活性和寿命大大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锡锑掺杂微量铂后涂层的表面积增大。第二.掺杂铂后,导电率增加。从 X 射线衍射图中还看出,Ti 基体能与活性层形成 Ti_6Sn_5金属间化合物,正是由于氧化物间形成了固溶体,界面间形成了金属化合物、使得基底与氧化物之间相互渗透,加强了基底与涂层的附着力。电极失效的原因主要是活性层的溶解和 Ti 基上 Ti 氧化物的形成。Ti 氧化物是在 Ti 基体与涂层之间,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它使电极的导电性大大降低。SnO_2半导体近几年已经被用于电分析化学、电催化和光电化学研究中的工作电极,因为它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耐腐蚀性,这些都符合做阳极材料的要求。因此,岩仓千秋等人近来研究了 Ti/SnO_2—SbOx—MOx(M 代表贵金属)电极在 KOH 和NaCl 溶液中的析氧和析氯的电催化活性。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着重对 Ti/SnO_2—S_bOx—PtOx 电极在 H_2SO_4,NaCl 溶液中析氧和析氯,做为阳极材料其制作工艺、组成与它的催化活性以及使用寿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要真正使得该电极能应用于 H_2SO_4介质中的电解及氯碱工业,弄清它的活性层结构及其作用机理是非常重要的。制得的 Ti/SnO_2—SbOx—PtOx 电极,有优良的催化活性,有希望在 NaCl 电解中取代Ru—Ti 电极。为了进一步改进 Ti/SnO_2—SbOx—PtOx 电极的性能,扩大电极的应用范围,找出电极失去活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国外关于 Ti/SnO_2—SbOx—PtOx 电极失效原因的报导几乎没有,只是日本的岩仓千秋等人对 Ti/SnO_2—SbOx—MOx(RuOx)电极失效的原因提出过一个假设,然而,他们并没有给予实验依据。通过实验,我们发现Ti/SnO_2—SbOx—PtOx 电极失效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电解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表面层的溶解,直至最后 Ti 上形成了高阻性的氧化物而导致电极最终失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