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600篇 |
免费 | 3324篇 |
国内免费 | 313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97篇 |
综合类 | 3803篇 |
化学工业 | 16845篇 |
金属工艺 | 5743篇 |
机械仪表 | 3024篇 |
建筑科学 | 2128篇 |
矿业工程 | 934篇 |
能源动力 | 1170篇 |
轻工业 | 4642篇 |
水利工程 | 941篇 |
石油天然气 | 1421篇 |
武器工业 | 207篇 |
无线电 | 508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78篇 |
冶金工业 | 3109篇 |
原子能技术 | 814篇 |
自动化技术 | 19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12篇 |
2023年 | 1564篇 |
2022年 | 1957篇 |
2021年 | 2157篇 |
2020年 | 1836篇 |
2019年 | 1563篇 |
2018年 | 720篇 |
2017年 | 1152篇 |
2016年 | 1208篇 |
2015年 | 1571篇 |
2014年 | 3099篇 |
2013年 | 2340篇 |
2012年 | 2861篇 |
2011年 | 2983篇 |
2010年 | 2803篇 |
2009年 | 2954篇 |
2008年 | 3286篇 |
2007年 | 2877篇 |
2006年 | 2808篇 |
2005年 | 2848篇 |
2004年 | 2620篇 |
2003年 | 2250篇 |
2002年 | 1880篇 |
2001年 | 1734篇 |
2000年 | 1563篇 |
1999年 | 1359篇 |
1998年 | 1301篇 |
1997年 | 1215篇 |
1996年 | 1103篇 |
1995年 | 1089篇 |
1994年 | 1096篇 |
1993年 | 868篇 |
1992年 | 914篇 |
1991年 | 814篇 |
1990年 | 748篇 |
1989年 | 724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3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天然气管道的CO2腐蚀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对于其腐蚀机理目前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而难以解释CO2的腐蚀行为并建立有效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为此,从均相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传质过程3个方面,讨论了CO2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CO2腐蚀的关键因素,总结了相应的CO2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在对CO2腐蚀机理最新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种模型的机理性和拓展性,总结了现行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并基于现存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对于CO2腐蚀机理的研究主要以理想溶液环境体系为主,未来需要对非理想溶液体系的CO2腐蚀机理进行研究;(2)关于CO2腐蚀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清楚,对于CO2能否直接参与阳极反应以及H2CO3能否直接被还原还存在着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3)目前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都只考虑... 相似文献
55.
煤层瓦斯测压下向钻孔积水会导致测压不准,研究既能排水又不影响测压进程和测压结果的装置是下向钻孔测压亟待解决的难题。设计了自动排水装置,利用弹性膜实时感知排水时机, 实现了自动化排水;试验研究了弹性膜弹性参数,确定膜的最佳厚度为0.3~1.0 mm;基于气体压力差与毛细作用力原理,推算了最优排水区间;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煤层瓦斯测压下向钻孔自动排水实验装置并开展排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测压气室气压为0.152×105 Pa,排水管管径为15 mm,毛细管内径为0.2 mm、数量为950根时,排水速度为0.444 3 cm3/s,该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缓慢排水。
相似文献56.
采用电子束蒸镀金膜时, 会有微小的黑色颗粒出现在金膜的表面, 这些黑色的颗粒形状大多不规则, 尺寸集中在100 nm~-1μm之间, 传统的蒸镀理论较难解释这些黑色颗粒的成因。本文尝试提出液态金属表面热发射电子引起液面上杂质颗粒“尖端放电”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类电晕放电造成颗粒附近温度极高, 瞬间将颗粒蒸发沉积在衬底。通过改变蒸镀功率, 或保持功率不变, 改变电子束斑点形状、落点位置等一系列实验, 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外源信号分子茉莉酸甲酯(Me JA)和乙烯(Eth)对鲜切果蔬膜脂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以鲜切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经10μmol/L Me JA和10μL/L乙烯利处理,分析贮藏过程中与膜脂过氧化反应相关物质及酶类的变化。结果表明,Me JA和乙烯利可显著提高脂氧合酶(LOX)活性(p<0.05),降低细胞膜的渗透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颜色的损失减少,乙烯利处理鲜切苹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但Me JA对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影响,说明Me JA和乙烯利启动了鲜切富士苹果的防御反应,导致膜脂过氧化反应系统的关键酶活性升高,从而降低机械胁迫对细胞膜产生的伤害,从而显著延长贮藏期和保持新鲜品质(p<0.05)。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通过测定核桃油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碘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五个指标的变化研究比较蛋清蛋白膜、大豆分离蛋白膜及其与木糖美拉德反应产物膜包裹对核桃仁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08d)的增加,核桃仁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而碘值则变化不明显。加热第8d时,四种膜包裹核桃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小于未包膜的核桃仁,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未包膜的核桃仁。四种膜包裹核桃仁的酸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氧化值中以蛋清蛋白膜组较高,且其余三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种膜包裹核桃仁的丙二醛含量均明显低于未包膜组,延缓丙二醛含量上升的效果依次为:大豆分离蛋白-木糖膜>蛋清蛋白-木糖膜>大豆分离蛋白膜>蛋清蛋白膜;大豆分离蛋白-木糖膜包裹核桃仁保留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种膜。综上所述,两种蛋白及其美拉德反应产物膜包裹均可延缓核桃仁脂质过氧化,综合各项指标其效果依次为:大豆分离蛋白-木糖膜>蛋清蛋白-木糖膜>大豆分离蛋白膜>蛋清蛋白膜。 相似文献
59.
依据泵用机械密封动、静环端面结构的夹角大小,建立平行、收敛、扩散三种间隙类型的流体膜三维模型,通过添加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其流体膜的压力、承载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平行间隙中流体膜压力呈线性分布,而收敛、扩散间隙压力呈非线性分布,且收敛间隙中的流体膜压力大于扩散间隙中的压力;而平行间隙流体膜承载力要大于扩散间隙,而小于收敛间隙;同时探究了端面间夹角大小,转速对流体膜压力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探究结果为泵用机械密封端面间隙类型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后续密封环变形对流场特性影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