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550篇 |
免费 | 3285篇 |
国内免费 | 31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87篇 |
综合类 | 3799篇 |
化学工业 | 16826篇 |
金属工艺 | 5738篇 |
机械仪表 | 3020篇 |
建筑科学 | 2118篇 |
矿业工程 | 932篇 |
能源动力 | 1169篇 |
轻工业 | 4632篇 |
水利工程 | 941篇 |
石油天然气 | 1420篇 |
武器工业 | 207篇 |
无线电 | 507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67篇 |
冶金工业 | 3106篇 |
原子能技术 | 813篇 |
自动化技术 | 19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68篇 |
2023年 | 1551篇 |
2022年 | 1955篇 |
2021年 | 2157篇 |
2020年 | 1808篇 |
2019年 | 1563篇 |
2018年 | 720篇 |
2017年 | 1152篇 |
2016年 | 1208篇 |
2015年 | 1571篇 |
2014年 | 3099篇 |
2013年 | 2340篇 |
2012年 | 2861篇 |
2011年 | 2983篇 |
2010年 | 2803篇 |
2009年 | 2954篇 |
2008年 | 3286篇 |
2007年 | 2877篇 |
2006年 | 2808篇 |
2005年 | 2848篇 |
2004年 | 2620篇 |
2003年 | 2250篇 |
2002年 | 1880篇 |
2001年 | 1734篇 |
2000年 | 1563篇 |
1999年 | 1359篇 |
1998年 | 1301篇 |
1997年 | 1215篇 |
1996年 | 1103篇 |
1995年 | 1089篇 |
1994年 | 1096篇 |
1993年 | 868篇 |
1992年 | 914篇 |
1991年 | 814篇 |
1990年 | 748篇 |
1989年 | 724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3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开发出高性能生物医用干式电极,提出了利用激光微铣-重铸加工方法,实现了表面具有微结构阵列特征的新型金属干式电极的制造成形。在分析电极表面微观形貌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能,并重点研究了扫描间距、扫描速度和扫描次数等加工参数对大肠杆菌粘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参数条件下所加工出具有微结构阵列特征的电极的接触角可达150°以上,表现出超疏水的特性。在不同扫描间隙和扫描次数条件下加工出的电极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在选择0.1 mm扫描间隙时,电极表面粘附的大肠杆菌数量最少,适当增加扫描次数,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极表面大肠杆菌的粘结,从而发挥较好的抗菌效果。通过改变扫描速度加工出的电极则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2.
在氧化锆球体上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铝膜,采用SEM和EDS观察铝膜的显微形貌及成分,分析了铝涂层的形成过程,运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和球料比等工艺参数对膜厚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球磨转速、球磨时间、球料比影响膜厚的极差依次减小;以球磨时间10 h、转速250 r/min、球料比7∶ 1参数制备的铝膜最厚,达到了50 μm,且铝膜结构较致密,含氧量低、纯度高,与氧化锆球体机械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63.
利用热致相变法制备了纳米氯化钙/PVDF杂化膜,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纳米氯化钙粒子对PVDF微孔膜的膜形态、截留率、水通量以及膜强度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的分析方法,以PVDF膜的水通量以及膜强度为响应值,确定了最佳的纳米CaCl2粒子的添加量、PVDF的质量分数以及凝固浴温度。结果表明:纳米氯化钙的添加能显著改变PVDF膜的形态结构,随着纳米氯化钙含量的增加,海绵状孔逐渐消失,膜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界面孔,膜通量以及膜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而其对截留率的影响较小,在其质量分数为5%时,截留率以及水通量达到最大值。确定的高强度膜制备工艺条件:CaCl2以及PVD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44%,凝固温度为49.5℃,该条件下,膜截留率达到了75%,水通量达到了174L·m-2·h-1,膜强度则为29.8MPa。 相似文献
64.
65.
主要介绍LED液晶模组中提升色域的不同方案,结合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试验数据,给出模组应用设计方案,并结合产品本身特性对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可以对相关行业人员提升显示产品色域的设计方案有一定帮助,同时也为模组背光广色域方案设计提出了参考,使模组设计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6.
67.
68.
开拓天然滤床渗流井取水,根据江河流量不同,取水量达1~5万m ̄3/d或更大。与传统的地面钻水井、挖大井或直接取江河水净化的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取水技术是以岩土钻凿综合新技术为依托,从河床砂卵砾石层底部通过集水竖井、导井、江底隧硐(输水平巷)和钻进渗流井群取潜流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维护简便,利于后续延伸工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