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19篇
轻工业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酵母菌株产麦角固醇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宏文  张毅  李娜  林晓珊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7):800-803,824
采用Plackc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对产麦角固醇酵母菌株YF2-8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研究.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麦角固醇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葡萄糖,蛋白胨、摇床转速.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b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摇床转速与麦角固醇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得到优化条件为:葡萄糖8.97%,蛋白胨2.36%、摇床转速为218 r/min,麦角固醇产量为6.56×10-2mg/mL,麦角固醇产量提高了5.98%.  相似文献   
12.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ZW017)发酵产麦角固醇的产量为响应值,对其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检测菌株产麦角固醇含量,在单因素筛选试验基础上,以PDB液体发酵培养为基础条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碳源、氮源及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葡萄糖、酵母膏分别为最佳碳、氮源;最佳工艺条件为:PDB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3g/L、酵母膏5g/L、发酵培养9.64d,麦角固醇平均产量达5761.83μg/100mL,较优化前提高了247.86%,与构建模型理论预测值(5818.39μg/100mL)相吻合,且100mL液体培养基中麦角固醇产量占菌体细胞干质量(0.36g)的1.6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α-松油醇对指状青霉抑霉唑抗性菌株Pdw03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α-松油醇抑制Pdw03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4.00 μL/mL;体内实验研究发现MFC和5 MFC α-松油醇可明显降低接种Pdw03椪柑果实的绿霉病发病率和发病直径;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发现,经1/2 MIC α-松油醇处理后,Pdw03的细胞膜完整性降低,麦角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麦角固醇合成相关基因ERG9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α-松油醇通过抑制ERG9基因的表达影响菌株Pdw03的生长,可作为采后柑橘病害防治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光信号对酵母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红光和蓝光对粘红酵母菌生长及产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培养促使粘红酵母生物量显著增加,还可提高粘红酵母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提高粘红酵母类胡萝卜素和麦角固醇含量,因此可考虑在粘红酵母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和麦角固醇时引入红光这一参数。蓝光在提高粘红酵母生物量方面不明显,但可增加粘红酵母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并提高粘红酵母油脂和麦角固醇含量。光质在粘红酵母生长过程中的确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和原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HPLC法研究了灵芝真菌发酵过程中胞内外麦角固醇的含量,经紫外全波长扫描,确定测定波长为282mm,研究表明:此方法测定麦角固醇含量最大标准偏差为O.92%,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28685x-382.61(R=0.9998),该回归方程在20~500嵋的范围内。精密度试验,灵芝真菌发酵胞内外麦角固醇含量RsD分别为O.40%和1.96%,说明此试验设计条件精密度良好,经加标后,麦角固醇的回收率在96.82~102.50%之间,表明此方法用于测定灵芝真菌发酵过程中麦角固醇含量准确、可行,经测定灵芝真菌发酵至120h,麦角固醇含量增至最高,胞内含量达到O.64mg/g,胞外含量达到0.07mg/mL。  相似文献   
16.
刘国杰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6):1346-1348
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深层发酵灵芝真菌菌丝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L9(34)正交实验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的作用效果显著,CO2流量影响不显著,三因素的适宜组合为:A2B3C3即: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2.5 L/min,试验验证此组合条件下麦角固醇的萃取量为1.1362 mg/g,高于正交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2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预处理、萃取、浓缩、结晶等过程从富含麦角固醇的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并用自制紫外光源和反应器将其转化为维生素D_2。此新工艺成本低,麦角固醇转化率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的麦角固醇和维生素D_2分别符合SIGMA公司试剂标准和国家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8.
简介维生素D2的调节钙磷代谢、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血压和免疫系统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重点论述国内维生素D2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现状,详细介绍了维生素D2的光化学法生产工艺,展望了维生素D2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白地霉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的检测方法,对白地霉的细胞组分麦角固醇和氨基葡萄糖,能否作为菌体量检测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在白地霉细胞中的含量较为稳定,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中都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白地霉菌体量的检测指标;麦角固醇受培养时间和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较大,含量不稳定,不太适合作为白地霉菌体量的检测指标。用氨基葡萄糖法测得的白地霉生长曲线与用干重法测得的生长曲线变化一致,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白地霉菌体量变化。将此方法应用到白地霉固态发酵中,可快速得到白地霉固态发酵过程中的菌体量变化,为以后固态发酵菌体量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麦角固醇工业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麦角固醇的工业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正交设计,以麦角固醇提取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物料皂化剂比、醇碱比、碱浓度以及皂化温度分别为1:1.5、3:1、15%、85℃,优选得到的工艺经生产验证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