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3篇
化学工业   19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3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碳酸盐岩层系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是普遍发生的地质现象,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研究(主要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发现TSR反应是形成高含H2S气藏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水平下TSR的反应原理以及参与反应的各个组分,以及TSR对储层,尤其是深部储层的作用(主要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同时,本文提出关于TSR作用仍旧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如TSR反应体系中固体的硬石膏能否参与反应、TSR反应的阶段性、TSR作用与白云化作用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TSR反应产物与储层溶蚀机制等。  相似文献   
22.
A (Ni1/3Co1/3Mn1/3)CO3 precursor with an uniform, spherical morphology wa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using a continuously stirred tank reactor method. The as-prepared spherical (Ni1/3Co1/3Mn1/3)CO3 precursor served to produce dense, spherical Li1+x(Ni1/3Co1/3Mn1/3)1−xO2 (0 ≤ x ≤ 0.15) cathode materials. These Li-rich cathodes were also prepared by a second synthesis route that involved the use of an M3O4 (M = Ni1/3Co1/3Mn1/3) spinel compound, itself obtained from the carbonate (Ni1/3Co1/3Mn1/3)CO3 precursor. In both cases, the final Li1+x(Ni1/3Co1/3Mn1/3)1−xO2 products were highly uniform, having a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10-μm average particle size) as a result of the homogeneity and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the starting mixed-metal carbonate precursor. The rate capability of the Li1+x(Ni1/3Co1/3Mn1/3)1−xO2 electrode material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increased lithium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better in the case of the denser materials made from the spinel precursor compound.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spherical morphology, high density, and increased lithium content were key factors in enabling the high rate capabilities, and hence the power performances, of the Li-rich Li1+x(Ni1/3Co1/3Mn1/3)1−xO2 cathodes.  相似文献   
23.
针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工艺已经成为重要的增储上产措施。而压裂液的滤失,极大的影响了酸化压裂的整体效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酸化压裂注入液体系,对提高酸化压裂效果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调整稠化剂及交联剂分子结构以及优化体系配方,解决了交联酸酸液体系稳定性问题,实现深度酸压提供技术保障。分析了硅粉、淀粉和分散液三种暂堵降滤失剂的优缺点,提出了暂堵降滤失剂物理、和化学要求,采用可降解合成高分子颗粒材料将达到良好暂堵滤失效果。并结合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温度特点及压裂工艺的需求,通过现场试验,完成了120~160℃高温压裂液配方体系。  相似文献   
24.
沉积相约束下的储层建模方法比较普遍,本文提出了岩石类型控制下的建模方法。采用Winland R35方法划分油藏岩石类型,建立不同岩石类型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模型;获得各口井岩石类型后,通过序贯指示模拟预测井间岩石类型,继而建立三维岩石类型模型;最后基于地震波阻抗属性约束孔隙度,建立孔隙度模型,再利用不同岩石类型下已建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确定渗透率,建立渗透率模型。  相似文献   
25.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奥陶系风化壳基质孔渗差,以次生缝洞体储层为主,非均质性强,缝洞体的分布特征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发育多期岩溶与裂缝。岩溶作用影响深度达400m,单井岩溶孔洞层为3~5层,单层厚10~50m。渗流带岩溶孔洞较发育,潜流带岩溶孔洞欠发育,岩溶强度较小,层段内岩溶孔洞断续分布。洞穴规模较小,机械充填严重。通过构造研究与古地貌恢复建立了研究区岩溶发育模式,和田河气田位于岩溶缓坡—洼地区,岩溶洞穴较少且多充填砂泥;而南部大面积风化壳是3期岩溶作用的叠加区,位于汇流溶蚀的岩溶斜坡区,有利于储层的发育与保存,是缝洞型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6.
含油气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断层封闭性研究中断层封闭机理、地应力与断层封闭性、断层的伴生构造、断块的封闭性等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断层封闭性评价的可靠性,并对其中断层封闭性的双向性、非均质性以及碳酸盐岩的封闭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建南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前期对酸岩反应规律的认识严重不足,酸压改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开展了旋转圆盘、岩心驱替、扫描电镜等相关实验,以揭示其酸岩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成分变化以及晶粒成熟度对酸岩反应速率影响显著,生屑灰岩与胶凝酸的反应速率约为生物灰岩的1.3倍,为灰质云岩的1.4倍,为普通灰岩的1.9倍,20%胶凝酸与4种岩心反应,表面均能形成非均匀刻蚀;溶孔云岩过酸后,由于压实、颗粒运移作用,易造成二次污染,渗透率降低;生物灰岩和生屑灰岩过酸时,胶凝酸更易与方解石充填物发生反应,且优先在晶间孔、晶间缝进行溶蚀,但形成的酸蚀蚓孔较少。针对不同类型储层,分别提出了前置液酸压、加砂酸压、小型酸化、自转向酸酸压等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8.
叠前偏移是解决强横向变速情况下复杂构造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碳酸盐岩成像处理研究中,利用波动方程叠前偏移较叠后偏移能获得分辨率高、保幅性好的偏移成果,孔洞能得到很好的刻画,串珠聚焦程度好,归位更加合理,能真实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提高碳酸盐岩岩溶地形的地震预测成功率。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在理论方法、适用性和处理剖面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在地下构造复杂或横向速度变化较大时,叠前深度偏移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速度建模是影响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获得准确的层速度是叠前深度偏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30.
AD油田位于伊拉克中南部,上白垩统Khasib组是其重要的含油层系。Kh2段是Khasib组的主力产层,发育大量生物扰动构造,强烈的储层非均质性制约了油田的注水开发进程。为明确生物扰动与Kh2段储层非均质性的相关性及成因联系,基于岩心、显微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点渗透率测试,通过岩相学、遗迹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方法,开展遗迹学特征与非均质性特征、类型及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Kh2段主要发育Thalassinoides?Rhizocorallium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PalaeophycusThalassinoides?Rhizocorallium?Planolites 4类遗迹组构,分别对应中缓坡固底底质颗粒滩、松散底质颗粒滩、绿藻滩/滩间以及外缓坡沉积。生物扰动造成不同环境沉积储层的非均质性,潜穴的储集空间、渗透率、含油性能等较基质得到改善。生物扰动造成潜穴与基质的组构差异,在此基础上叠加胶结、溶蚀、压实等差异性成岩改造作用后,进而形成3种储层非均质性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环境、岩石类型、遗迹组构、成岩作用等因素。生物扰动与沉积、成岩协同控制Kh2段多尺度的强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