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00篇 |
免费 | 436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2篇 |
综合类 | 451篇 |
化学工业 | 1733篇 |
金属工艺 | 49篇 |
机械仪表 | 130篇 |
建筑科学 | 303篇 |
矿业工程 | 1822篇 |
能源动力 | 682篇 |
轻工业 | 11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304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4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1篇 |
冶金工业 | 203篇 |
原子能技术 | 42篇 |
自动化技术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262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171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310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375篇 |
2009年 | 324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362篇 |
2006年 | 320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43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162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为研究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中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风险,对9个矿19个沉陷水域进行采样,测试5种重金属(Cd、Cr、Pb、Ni、Zn)含量,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采样水域5种重金属年平均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Zn>Cr>Ni>Pb>Cd,重金属的分布影响因素可能与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废水的排放、汽车尾气中重金属的大气沉降、渔业养殖以及采煤活动等因素有关;(2)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值总体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丰水期小于枯水期的特点;该区域沉陷积水的重金属致癌风险整体较为安全,但化学致癌物(Cr)的健康风险值超出其它4种重金属4~8个数量级;(3)5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平均值排序为:Cr>Cd>Pb>Zn>Ni,其中Cd的致癌风险值及Pb、Zn、Ni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5×10-5a-1)。 相似文献
32.
基于平煤十二矿深部开采面临的排矸量大、辅助运输困难、矿区环境污染以及常规充填面产能不足工程背景,创新了矸石充填与垮落法混合综采技术并阐述了其技术内涵。采用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混合综采工作面覆岩运移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充实率状态下混合综采工作面覆岩空间结构特征;物理相似模拟结果表明,混合综采工作面充填段基本顶仅发生弯曲下沉,而垮落段直接顶垮落、基本顶断裂,垮落段基本顶平均下沉量是充填段的4.2倍,覆岩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矿压实测数据显示,充填段采场无明显的来压现象,垮落段来压现象显著,初次来压步距约30 m,周期来压步距约22 m,动载系数达1.7左右;岩层钻孔窥视结果观察到充填段顶板完整,覆岩空间结构呈现“两带”发育特征;垮落段覆岩结构呈“三带”发育特征,混合综采工作面覆岩非对称性空间结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33.
矿用提升机常采用传统的速度控制方法,存在着固有缺陷。现采用变频调速实现设备的柔性控制,系统性能得以提高,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文中对位能负载的特性作了阐述,对变频器、制动组件的选择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在分析电厂输煤程控系统的工艺流程、控制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以西门子PLC-300、Win CC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及ET-200的远程I/O设备为结构的DCS系统,文中介绍了该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系统配置及所实现的功能。该控制系统具有多重控制方式,实现了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36.
37.
38.
矿用二氧化氮传感器是煤矿常用的气体检测仪表,针对煤矿需求开发的矿用二氧化氮传感器,需要满足煤矿矿用产品要求。文章提出一种矿用二氧化氮传感器检测方法,说明矿用二氧化氮传感器需要满足的技术参数,供实验室检测人员借鉴,也为设计制造矿用二氧化氮传感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了给进一步深入开展菱铁矿石煤基直接还原的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以嘉峪关某菱铁矿石为试样,通过XRD、SEM和能谱分析以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了菱铁矿石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各种矿物的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煤用量较小时,固相反应首先生成铁(镁)橄榄石,多余的铁矿物以孚氏体形式存在并在孚氏体内部形成金属铁核;增加煤用量可使金属铁核周围的孚氏体也被还原为金属铁,从而使铁颗粒得以长大。此外,随着煤用量的增加,主要脉石相铁镁橄榄石也会由于经历铁镁橄榄石→铁橄榄石→孚氏体→金属铁的反应历程而形成部分铁颗粒。 相似文献
40.
煤矸高效分选是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技术是煤和矸石的快速精准识别。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X射线图像和激光点云融合的煤矸识别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局部熵和全局均差加权的改进Otsu分割算法,以此提高X射线图像的分割精度和分割效率;同时,利用直通滤波和体素栅格降采样简化了煤矸激光点云数据,进而提取了X射线图像和激光点云的煤矸组合特征。然后,针对传统麻雀搜索算法(SSA)易陷入局部最优和种群多样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多策略改进的SSA算法(ISSA),并用于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GBM)参数的寻优,进而设计了基于ISSA-LightGBM的煤矸快速识别模型。最后,搭建了煤矸识别实验平台,开展了相应的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SA-LightGBM模型的煤矸识别准确达99.00%,综合性能优于其它模型,满足了煤矸高效识别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