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920篇 |
免费 | 5898篇 |
国内免费 | 475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239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9392篇 |
化学工业 | 24947篇 |
金属工艺 | 7328篇 |
机械仪表 | 4265篇 |
建筑科学 | 3410篇 |
矿业工程 | 6242篇 |
能源动力 | 1379篇 |
轻工业 | 8996篇 |
水利工程 | 1254篇 |
石油天然气 | 10644篇 |
武器工业 | 493篇 |
无线电 | 141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216篇 |
冶金工业 | 12415篇 |
原子能技术 | 1843篇 |
自动化技术 | 10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1篇 |
2023年 | 1595篇 |
2022年 | 2050篇 |
2021年 | 2191篇 |
2020年 | 1704篇 |
2019年 | 1632篇 |
2018年 | 864篇 |
2017年 | 1258篇 |
2016年 | 1501篇 |
2015年 | 1925篇 |
2014年 | 3685篇 |
2013年 | 3291篇 |
2012年 | 3869篇 |
2011年 | 3998篇 |
2010年 | 3496篇 |
2009年 | 3661篇 |
2008年 | 4050篇 |
2007年 | 3552篇 |
2006年 | 3467篇 |
2005年 | 3420篇 |
2004年 | 3150篇 |
2003年 | 8077篇 |
2002年 | 11589篇 |
2001年 | 9138篇 |
2000年 | 6909篇 |
1999年 | 5145篇 |
1998年 | 5068篇 |
1997年 | 4248篇 |
1996年 | 4487篇 |
1995年 | 4135篇 |
1994年 | 3671篇 |
1993年 | 2184篇 |
1992年 | 2577篇 |
1991年 | 2737篇 |
1990年 | 2888篇 |
1989年 | 3252篇 |
1988年 | 176篇 |
1987年 | 107篇 |
1986年 | 83篇 |
1985年 | 64篇 |
1984年 | 85篇 |
1983年 | 84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991.
郭威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1,34(1):38-40
新沟嘴组油藏是江汉盆地第二大含油层系,资源量丰富.但其低孔低渗的油藏特征,导致开发手段有限,开发效果偏差.利用油藏工程与数学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开发中存在的潜力点进行分析,挖潜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全支撑压裂工艺技术,形成了一种适合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在高含水开发阶段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994.
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一直是实际工程中的难点,虽然相关研究较多,但研究中的反应条件比较理想难以应用到大规模的工程实践中。本研究针对上海普陀区某污染地块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对难降解的氯代芳香化合物及硝基苯类有机物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进行降解修复,对不同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讨论,包括零价铁的投加、过硫酸钠投加量、过硫酸钠投加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零价铁能在酸性环境中对污染物还原;过硫酸钠投加量影响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随着投加量不断提高,反应快能越早达到平衡;在过硫酸钠的投加量不变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投加次数,少量多次投加导致反应不稳定,波动大。这些条件的探索可以保证反应稳定性好、经济有效,修复后的土壤能满足修复目标,具有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了测定页岩油开采压裂返排液中油含量,探索了一种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此方法选用实验室较为常用的石油醚作为萃取剂,免除了紫外方法中对萃取剂较为复杂的脱芳处理,优化了实验步骤,使得测定过程更加简洁高效,同时降低了对实验者的健康伤害。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页岩油-石油醚体系全波长范围的吸收光谱,选择了285 nm作为检测波长。提取现场采出液制备的标准页岩油精确配置系列标准浓度溶液,根据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列出标准曲线方程。同时,对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实验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7.
998.
在临海地带,海岛的一些房屋工程发生氯盐(NaCl、下同)污染损害。盐污染的损害表现在构件的钢筋严重锈蚀而引发混凝土胀裂,裂缝的特征沿钢筋附近出现,一幢房屋不同部位的钢筋锈爆程度是:柱比梁、板严重;柱的下部比上部严重; 相似文献
999.
1000.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各种问题的挑战,CO催化氧化技术在多个领域备受关注。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因为其成本低廉一直作为CO氧化催化剂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一步法无溶剂添加的改良尿素燃烧法进行材料制备,探讨不同过渡金属(Fe、Zn、Mn、Cu、Ni)掺杂对CoCe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影响以及不同掺杂量的影响。结果发现Cu掺杂的复合催化剂CO氧化活性效果最好,Mn次之,最差的是Ni和Zn。不同掺杂量实验中,Cu和Co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10%和2%。但是,2%Mn掺杂量的Mn-CoCe催化剂效果比10%Cu掺杂量的Cu-CoCe催化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