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47篇 |
免费 | 1052篇 |
国内免费 | 167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53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339篇 |
化学工业 | 4271篇 |
金属工艺 | 2545篇 |
机械仪表 | 297篇 |
建筑科学 | 126篇 |
矿业工程 | 347篇 |
能源动力 | 148篇 |
轻工业 | 415篇 |
水利工程 | 25篇 |
石油天然气 | 219篇 |
武器工业 | 101篇 |
无线电 | 26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222篇 |
冶金工业 | 1418篇 |
原子能技术 | 22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65篇 |
2023年 | 631篇 |
2022年 | 739篇 |
2021年 | 746篇 |
2020年 | 698篇 |
2019年 | 608篇 |
2018年 | 353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467篇 |
2015年 | 614篇 |
2014年 | 911篇 |
2013年 | 790篇 |
2012年 | 894篇 |
2011年 | 1080篇 |
2010年 | 934篇 |
2009年 | 959篇 |
2008年 | 1101篇 |
2007年 | 1018篇 |
2006年 | 825篇 |
2005年 | 752篇 |
2004年 | 691篇 |
2003年 | 467篇 |
2002年 | 462篇 |
2001年 | 361篇 |
2000年 | 324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230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238篇 |
1995年 | 229篇 |
1994年 | 192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NH4F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离子掺杂型TiO2光催化剂,对其进行XRD、XPS和PL表征,结果表明,F离子掺杂ToO2由于Ti—F配位体的形成而能抑制金红石相的生成,同时F离子掺杂能增加TiO2表面缺陷浓度并降低Ti2P键的结合能,另外,由于F离子能取代Ti—OH配位体而降低了表面羟基氧浓度.光催化研究结果表明,F离子掺杂提高了TiO2光催化活性近1.5倍. 相似文献
22.
23.
24.
探讨了聚苯胺的化学结构、掺杂机理、导电机理以及聚合机理(合成方法),并从掺杂机理和导电机理出发,介绍了聚苯胺在抗静电材料、导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电极材料、金属防腐蚀材料、变色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聚苯胺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YB25.01.057-42轴套是8000型烟机关键件之一,材料为ZCuA19Fe4Ni4Mn2,铸件重10 kg.技术要求为φ94 mm(毛坯φ100 mm)表面粗造度Ra0.40 μm,不许有气孔、渣孔,否则镀不上铬.原工艺采用传统的底注式浇注系统,废品率达50%以上.经分析,改用缝隙式浇注系统,废品率降至8%以下,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6.
采用一个Mo-Fe-Ni-Co四元扩散偶试样,测定了Mo-Fe-Ni和Mo-Ni-Co在1200℃时的两个三元系等温截面;并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电子探针,确定了Mo-Fe-Ni三元系在1200℃时三元合金中三元化合物P相的存在。该系统中存在bcc(Mo)、μ-Fe7Mo6、δ-MoNi、bcc(Fe)、fcc和P六个单相区;在Mo-Ni-Co三元系中存在bcc(Mo)、δ-MoNi、μ-Co7Mo6和fcc四个单相区。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Sr元素(加入量分别为0.03%、0.06%、0.09%、0.12%和0.18%)对含Fe量为1.2%的ZL102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Sr元素的加入,合金中粗大的针状Fe相开始出现断裂分叉现象,同时针状Fe相的长度也随Sr元素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但Sr对Fe相的针状形貌没有明显改变。随着Sr元素加入量逐渐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当Sr元素加入量达到0.12%时,合金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8.
29.
采用二次固相反应法制备Ba0.7Sr0.3TiO3介电陶瓷,研究了掺杂钴、钇离子对钛酸锶钡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样品Y3+、Co3+的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04mol%和0.05mol%,最佳烧结温度为1340℃,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200,介电损耗(tanδ)为0.005。样品的结构为四方晶系,P4mm空间群。获得了高介电常数、低损耗的Ba0.7Sr0.3TiO3介电陶瓷。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