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83篇
化学工业   1123篇
金属工艺   464篇
机械仪表   165篇
建筑科学   217篇
矿业工程   26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14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5篇
冶金工业   278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Al、Cu含量对Zn-Al-Cu-Mg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洪军  李亚敏  郝远 《铸造技术》2007,28(6):823-826
如何使铝铜含量良好匹配,是开发新型高性能Zn-Al-Cu-Mg模具合金的关键。研究了Al、Cu含量对Zn-Al-Cu-Mg模具合金力学性能和铸造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含量从3%增加到14%,铜含量从3%增加到9%,合金力学性能明显增加,但铸造流动性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出新型模具锌合金的建议成分w为:9%~11%Al,7%~9%Cu,0.04%~0.05%Mg。  相似文献   
82.
对LF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焊接头的S-N曲线。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表现出良好的疲劳性能,疲劳寿命N=10^6次的疲劳强度值约为59~65MPa。搅拌摩擦焊接头具有细小的等轴晶粒和狭窄的热影响区,阻碍了滑移带的形成和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了接头的疲劳性能。疲劳断口分析显示,随着驻留滑移带的扩展逐渐萌生裂纹,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最终导致失效。  相似文献   
83.
研制了一种用于PH2800电铲提升斗臂齿条ZG28CrMnSiNi铸钢材料。分析了铸造、热处理、焊接过程的变形特点,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齿条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28CrMnSiNi铸钢在铸造、热处理及焊接过程变形较小,900℃淬火、200℃低温回火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组织由板条状马氏体和少量奥氏体组成,350℃回火出现回火脆性。研制的PH2800齿条在露天煤矿装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可通过吸附在颗粒周围来阻止纳米颗粒相互接近,使得它们不能相互碰撞、吸引,防止纳米颗粒絮凝、团聚.研究了聚乙烯亚胺(PEI)表面活性剂对刷镀(Ni-P)-纳米Si3N4复合镀层性能及结构的影响,并确定了聚乙烯亚胺表面活性剂在复合刷镀液中的最佳含量.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阻止复合刷镀液中颗粒的絮凝、团聚,其用量对复合刷镀层中Si3N4含量、刷镀层硬度及摩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当其含量为0.8 g/L时,获得了分散均匀、稳定悬浮的复合刷镀液,复合刷镀层微观表面结构致密,微粒分布均匀,摩擦因数最小为0.16,显微硬度最大为HV910.  相似文献   
85.
采用Al-Zr(CO3)2-KBF4体系用熔体反应法成功合成了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RD和SEM分析表明, Zr(CO3)2和KBF4与铝液反应生成了ZrB2、Al2O3、Al3Zr颗粒,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其平均尺寸约为80~90 nm;拉伸试验结果显示.Al-Zr(CO3)2-KBF4体系反应生成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反应物加入量的增加均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50.3 MPa,较铝基体的78.0 MPa提高了 92.7%;屈服强度为113.7 MPa,较铝基体的42.0 MPa提高了170.7%;复合材料的伸长率先升后降;由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SEM可知,随着反应物质量增加,塑性变形区减小,但仍然是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86.
应变率对泡沫Al-Mg合金压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变率分别为10^-3s^-1,600s^-1和1600s^-1条件下对开孔泡沫Al-Mg合金进行了压缩试验,测量了不同应变率下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σ-ε)曲线,研究了应变率的变化对这种Al合金泡沫的压缩性能和吸能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开孔结构的泡沫Al-Mg合金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应变率的提高,其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升高;因此,与静态下相比,动态压缩下的吸能性上升,而对应的应力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87.
通过高温拉伸试验,并结合OM、DTA、SEM、EDAX和TEM等分析手段,探讨了经不同熔体处理的压力罐用铝材(简称“铝原块”)的高温拉伸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冶金缺陷的存在是铝原块高温塑性难以充分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并直接影响到铝材断裂破坏的微观过程,是主要的裂纹源;与未处理和常规处理比较,高效熔体处理技术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铝原块的冶金质量,使得材料的高温变形较均匀,其高温断裂方式为穿晶微孔聚集型,断口韧窝较深且分布较均匀,显著提高了其高温塑性;经高效熔体处理的铝原块的变形温度应低于500 ℃,否则会由于晶粒粗大并易产生低熔点共晶物富Fe(Si)杂质相的溶解而显著降低材料的高温塑性变形性能,其合适的变形温度为400~450 ℃;采用较低品位工业纯铝经高效熔体处理而获得的铝原块,其主要塑性变形性能不低于现产品性能,其用料低品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无压渗透法制备电子封装SiCp/Al复合材料过程中,烧结工艺对SiC预制件开孔率、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渗透工艺对Al液渗透形成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和表面涂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1100℃分段烧结的SiC预制件开孔率、抗压强度较好;Al液浇铸温度、保温温度分别在750~850℃、800~900℃的范围时,SiC预制件的渗透效果较好;所制备的55%SiCp/Al复合材料相对密度为98.3%,热膨胀系数在(7.23~9.97)×10-6K^-1之间变化,热导率为146.5~172.3W/(m.K),复合材料表面涂覆性能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89.
陈乐平  张剑平  艾云龙 《铸造技术》2007,28(9):1217-1220
以ZM5镁合金为基体材料,以富Y重稀土为添加原料,应用铸造方法制备了稀土镁合金。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X衍射分析、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等方法,考察分析了稀土Y对ZM5合金铸造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出现了新相Al3La、MgY,它对于减少晶界处第2相的析出、晶粒的细化以及力学性能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同时,稀土的加入明显地改善了合金的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0.
采用电渣熔铸方法制备了Cr12MoV/40Cr双金属平板件,研究了熔铸及热处理工艺对双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电极与结晶器产生相对运动或增加电极数量可避免双金属U型界面、浇不足及冷隔等缺陷的产生,获得界面结合牢固、均匀平整且过渡层适当的双金属平板件.双金属Cr12MoV钢一侧的淬火和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网状共晶碳化物 细小粒状二次碳化物 少量残余奥氏体.双金属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80℃淬火 230℃回火,其冲击韧性ak值可达25 J/cm2以上,工作层硬度HRC≥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