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0篇 |
免费 | 894篇 |
国内免费 | 5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1篇 |
综合类 | 863篇 |
化学工业 | 513篇 |
金属工艺 | 322篇 |
机械仪表 | 738篇 |
建筑科学 | 523篇 |
矿业工程 | 358篇 |
能源动力 | 203篇 |
轻工业 | 158篇 |
水利工程 | 225篇 |
石油天然气 | 307篇 |
武器工业 | 81篇 |
无线电 | 64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48篇 |
冶金工业 | 177篇 |
原子能技术 | 31篇 |
自动化技术 | 15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201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345篇 |
2008年 | 360篇 |
2007年 | 487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405篇 |
2004年 | 359篇 |
2003年 | 316篇 |
2002年 | 289篇 |
2001年 | 234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表面微结构对冰粘附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试片表面粗糙度及分形维数对冰粘附强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裸铝表面进行化学刻蚀及氟硅烷修饰,制备不同表面试片,测试试片表面的粗糙度和分形维数,应用冰粘附强度实验装置测试不同试片表面的冰粘附强度。结果粗糙度(x)与粘附强度(y)的关联式为:y=1.0966x+51.816(亲水表面),y=-0.67x+74.98(疏水表面)。分形维数(z)与粘附强度(y)的关联式为:y=-146.6z+493.5(亲水表面),y=95.45z-209.9(疏水表面)。结论亲水表面试片冰粘附强度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疏水表面试片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冰粘附强度与粗糙度及分形维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表面粗糙度相同的试片经氟硅烷修饰后,冰粘附强度降低,且表面粗糙度越大,冰粘附强度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143.
面向颜色再现的光谱降维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为了解决颜色信息光谱反射率的高维数给颜色再现过程带来的诸多问题。方法利用主流的光谱降维方法(主成分分析,Lab PQR,WSPCA,WSPCAplus),实现利于颜色再现的光谱信息筛选,从光谱精度、色度精度及变光源色差稳定性等3个方面评价这些降维方法。结果实验证明,主成分分析(PCA)法的光谱精度最高,光谱误差只有0.0076,但是在色度精度及变光源色差稳定性方面表现不好;Lab PQR法在光谱精度和色度精度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但是当变换光源时,其色差稳定性较差;WSPCA法去除了光源的影响,其变光源后色差变化不大,并且同时兼顾了色度精度,但以牺牲光谱精度为代价,WSPCAplus在其基础上将光谱精度提高为0.0081。结论研究结果对颜色再现过程中降维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4.
人体运动的合成与控制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人体的关节变量很多且人类对自身运动非常熟悉,使得这项研究变得极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尝试通过对运动数据进行降维在低维空间中对人体运动进行合成,或是利用低维信号进行运动控制,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文中以运动数据的低维表达为主线,回顾和总结了人体动画领域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基于低维数据的人体动画生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可拆卸转椅的物流包装尺寸标准化范围和堆码选择。方法以宜家可拆卸转椅为例,结合其具体的实际尺寸,按照平放、立放、侧放的放置方式,模数、组合及装柜软件的分割方法,分别进行堆码数目计算,最后对比总结规律。结果可拆卸转椅一般采用1200 mm×1000 mm的标准托盘,通常单个包装的范围为L 500~1 000 mm,B 400~700 mm,H 80~300 mm。结论标准范围有5类,600 mmL1000 mm时,400 mmB≤500 mm,500 mmB≤600 mm,600 mmB≤700 mm;500 mmL≤600 mm时,400 mmB≤500 mm,500 mmB≤600 mm;堆码最优数目为模数分割和组合分割比较的最大值;600 mmL1 000 mm时,以侧放堆码为主,堆码数目较多;500 mmL≤600mm时,以立放堆码为主,堆码数目较多;稳定性以平放为主,立放次之,侧放最后。 相似文献
146.
分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府角色错位、内在驱动力不足、人的城镇化严重不足、布局亟待优化调整等问题;然后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等三个发展维度;最后提出我国社会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与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政府职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问题。 相似文献
147.
为进一步研究分形理论与煤粉粒度级配的相关性,运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张家峁煤矿水煤浆厂不同粒度煤粉的粒径分布特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不同中位径煤粉的粒径分布曲线,通过作图计算发现lnyV(r)-lnr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呈现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在2.3以下。对水煤浆级配的两种经典模型Alfred模型、Rosin-Rammler模型进行分形分析,分形维数在2.5以上。将中位径为6μm的煤粉样品分别与中位径29μm和90μm的煤粉等比例级配,其结果分形维数也都在2.5以上,高于未级配煤粉分形维数,因此分形维数是级配的特征参数。级配过程提高了煤粉的分形维数,通过测定煤粉的分形维数可评判级配的好坏,以及粒度分布是否接近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8.
介绍了新型TFT-LCD黑矩阵细线化研究。在原有工艺设备的基础上,突破设备局限和工艺瓶颈,通过引入相掩膜技术和背面曝光设备,达到进一步减小黑矩阵线宽的效果。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在普通掩膜板设计上应用相位移掩膜板技术,降低透光区边缘衍射和散射现象,使曝光后黑矩阵线宽降低1.0~1.5μm。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添加背面曝光工艺,使黑矩阵材料在显影后进行背面曝光预固化,改善黑矩阵图形形貌,进一步减小黑矩阵线宽达到0.3~0.5μm。通过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引入和应用,黑矩阵线宽整体降低1.5~2.0μm,达到5.0~5.5μm,可以满足目前高PPI(单位面积像素个数)产品对透过率和对比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9.
温度是影响岩石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为考察温度对砂岩加载速率效应的影响规律,对25℃~800℃之间6种温度水平后的砂岩试样分别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 高温后砂岩的物理性质出现一定的劣化,由25℃升高至800℃,密度和纵波波速分别减小了5.89%和73.72%;② 随着温度的升高,砂岩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峰值应变逐渐增大,而峰值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过程受加载速率的影响较大;③ 高温后砂岩的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具有明显的加载速率效应,且服从正线性关系,相关性参数A表征了材料受加载速率影响的显著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参数A呈现先减小后又增大的趋势;④随着温度和加载速率的增大,砂岩破坏形态由拉剪混合破坏逐步转化为单一斜剪破坏,破坏程度愈渐剧烈,分形维数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0.
针对传统全息技术对三维数据源要求高、计算量大以及实现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物体全视差全息体视图的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对全息面和再现面分别进行空间分割和频谱采样,通过迭代傅里叶变换算法计算多个基元全息图,叠加构成全息图单元。由摄像机获取三维物体不同角度的二维视差图像,基于人眼双目视差立体视觉原理,构建视差图像与全息图单元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全视差图像调制全息图单元中对应衍射方向的基元全息图,快速合成三维物体全视差全息体视图。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构建的光学系统对全息体视图进行了再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全息图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容易获取数据源,计算量较小,能够快速计算全息体视图,实现三维物体不同视角图像的再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