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乍得Bongor盆地西部凹陷K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ngro盆地西部地区勘探程度低,对其含油气前景认识有限。利用西部凹陷2口探井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对Bongor盆地西部凹陷下白垩统K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凹陷K组地层暗色泥岩、页岩发育;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整体评价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Ⅱ1型有机质;K组下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热演化阶段,K组上部烃源岩处于低成熟热演化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K组下部烃源岩分别于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进入生烃门限和成熟热演化阶段,而K组上部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一直没有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现阶段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K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其有机质组成为典型的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期次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我国多为陆相叠合盆地,具有多期生排烃、运移、成藏、调整和破坏的特点。归纳有关油气运移方面的文献,将油气运聚期次的研究方法归纳为4种:即以分析构造运动后地层表现形式的构造分析法、以研究流体包裹体为主要内容的储集层有机岩石学分析法、储集层成岩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同位素地质年代法和用于推断储集层中烃类流体充注史、烃类注入方向和时间的油藏地球化学-油藏非均质性研究法。4种方法分别具不同的分析原理和应用效果,并在吐哈盆地分别进行了应用。构造分析法和储集层有机岩石学分析法得出葡北油田主要经历了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和晚第三纪两期油气大规模运移;葡北油田同位素地质定年分析只反映出油气第二期运移成藏时期,其原因是第一期油气没有充满取样层位所造成;油藏地球化学-油藏非均质性分析得出鲁克沁构造油藏是油气先稠化后成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柴窝堡凹陷柴参1侧1井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柴参1侧1井的勘探目的层为上二叠统红雁池组(P2h)和芦草沟组(P2l)。P2h源岩有机质丰度低,除个别样品外,绝大多数样品的TOC值小于0.4%,有机质类型以 型为主,RO值为1.58%左右,表明有机质已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P2l源岩有机质丰度相对更低,所有样品的TOC值均小于0.4%,有机质类型与P2h相似(大多为 型),RO值为1.67%左右(比P2h还高)。资料表明P2h和P2l源岩有机质已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具有很小的生油潜力,最多只能生成少量凝析油和湿气,并且有机质已经生成并排出大量油气的可能性很小,评价其为差―非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典型钻井天然气组分、轻烃、碳同位素以及烃源岩抽提轻烃的系统测试,研究了四川盆地西部致密砂岩气的成因类型和来源。研究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气以煤型气为主,须二段(T3x2)存在部分混合气。天然气来源具有下生上储的特征,其中须二段(T3x2)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须二段(T3x2)自身的烃源岩以及下伏小塘子-马鞍塘组(T3m+t)烃源岩,须四段(T3x4)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须三段(T3x3)烃源岩,天然气运移距离短;而侏罗系天然气则主要来源于下伏须五段(T3x5)烃源岩以及须家河组早期气藏的贡献,天然气运移距离长。在此基础上,优选了3组9类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分别为:①天然气运移方向和距离指标为甲烷含量[W(CH4)]、乙烷含量[W(C2H6)]、非烃含量[W(CO2)],[W(N2)]、甲烷碳同位素(δ13C1);②天然气运移相态指标为苯/正己烷、苯/环己烷;③天然气运移通道指标为iC4/nC4iC5/nC5。对研究区陆相天然气的运移进行了示踪,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运移方向、运移相态以及运移通道。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侏罗统天然气主要由下部须家河组天然气沿高速优势通道窜层渗流运移而来,断裂是其最重要的运移通道;中侏罗统部分天然气由须家河组气源沿高速运移通道运移而来,而部分天然气为下部气源以水溶相的方式运移聚集成藏;须四段(T3x4)天然气成藏时,储层相对致密,运移通道发育不佳,天然气以扩散相短距离运移为主;须二段(T3x2)天然气主要通过断裂及其伴生裂缝以游离相和水溶相短距离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低油价形势下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盆地内不同地区天然气来源尚不明确,影响下一步勘探部署决策,为此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溪庙组天然气属于干酪根降解气,甲烷含量>84%,含少量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及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不含硫化氢,不同区域的天然气成熟度存在差别;②天然气δ13C1值为-39.2‰~-31.2‰、δ13C2值为-32.8‰~-22.3‰、δ13C3值为 -28.7‰~-19.5‰,天然气碳同位素未发生倒转,川西地区为煤成气,川中地区为油型气,川东地区为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气,以油型气为主;③不同区域天然气δ13C1值、δ13C2值的差异,与其来源于不同类型烃源岩贡献比例大小有关。川西、川西南地区主力烃源岩为须五段煤系烃源岩,川中地区为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川东地区天然气来源于须五段和下侏罗统烃源岩。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全盆地大部分地区。柴北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厚度中心主要位于欧龙布鲁克山一带,最大残余厚度达900 m;柴南缘厚度次之,沿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在格尔木-乌图美仁-甘森一带厚度在400~500 m之间,盆地西北及东南角厚度较小。石炭系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碳酸盐岩和煤3种类型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为1.2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2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值为0.37%,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综合评价为差烃源岩;石炭系煤岩则为良好的气源岩。总体而言,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南汉中马元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沥青矿的成矿条件、有机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沥青矿主要产于灯影组角砾白云岩中,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与上覆郭家坝组碳质板岩具有同源性;碳沥青有机碳含量(TOC)为2.85%,氯仿沥青“A”为0.011%,生烃潜量为0.24μg/g:镜质组反射率为3.76%和3.81%;成矿温度变化在176.6-240.6℃之间,认为碳沥青经历了高成熟-过高成熟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川西地区新场气田生产层位是上株罗统蓬莱镇组。以往观点认为“侏罗红层”不具生烃能力。新场气田的气源来自上三叠以须家河组陆相含煤碎屑岩系。通过对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初步研究,探讨了川西地区侏罗系是否具备生烃能力,是有过液态石油烃生成和运移过程等问题。沥青饱和烃生源构成表明,沥青变异前的的油田两部分构成,即上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暗色泥岩供给的原油。色谱特征和族组成碳同位素资料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化录井资料 ,从油藏地球化学角度阐述了随钻储层水淹程度识别技术的依据、基本原理、参数计算方法 ,介绍驱油效率法、相关系数法、色谱组份特征法识别储层水淹程度的技术方法。对水淹层与油水同层的判别、非均质储层分析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简要叙述了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指出微生物降解原油有喜氧/厌氧降解2种机制,实验室条件下一般进行喜氧生物降解,由于厌氧降解的速率很慢,因而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可能完全模拟地下厌氧生物降解;温度对生物降解有控制作用,40℃左右时实验室生物降解效果最佳;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对原油的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个组分都产生影响,使饱和烃含量相对下降,芳烃、非烃、沥青质的含量相对上升,而沥青质不易被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