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3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52篇
化学工业   208篇
金属工艺   277篇
机械仪表   71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56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8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7篇
冶金工业   186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陈雾  张林  黄志刚 《变频器世界》2013,(11):87-89,81
本文介绍了利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HLA模块,由840D控制西门子6ES70矢量控制变频器驱动飞锯小车电机,实现飞锯与钢管的高精度同步控制,保证钢管切割精度。  相似文献   
12.
靳海成  郭静薇  冯大勇  王敏 《焊管》2019,42(10):9-13
为了有效延长海洋管道的使用寿命,分别采用自动焊和焊条电弧焊工艺进行了管道环焊缝焊接,并对无涂层和带缺陷涂层的管道环焊缝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涂层情况下,自动焊和焊条电弧焊两种工艺焊接接头的腐蚀速率几乎相同;焊接接头涂层破损时,自动焊工艺的抗腐蚀性能整体优于焊条电弧焊工艺,且自动焊工艺的腐蚀集中在涂层破损面边界,焊条电弧焊的腐蚀除涂层破损界面外,焊缝位置也出现点蚀坑。研究结果对海洋管道焊接工艺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福霖  赵弘 《石油机械》2022,(2):123-130
管道中的剩磁不仅会影响管道的检测精度,还会使管道内腐蚀速率加快.为了对X70钢管道的磁化及退磁特性进行研究,在X70钢材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xwell软件建立了X70钢磁化模型,并基于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退磁率与磁感应强度和退磁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X70钢的磁感应强度在永磁铁垂直投影处最强,在垂直投...  相似文献   
14.
缪卫东  施坪 《变频器世界》2011,(11):120-121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钢铁公司宽厚板生产线上,热矫直机输出辊道与冷床输入辊道之间因为以太网通讯存在滞后现象,导致两部分辊道存在速度不同步故障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小投入,见大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IDT70V9289是IDT公司新推出的一款高速同步双口静态存储器(SRAM),可实现不同传输方式的双路高速数据流的无损传输。文中详细介绍该电路的结构和原理.给出IDT70V9289的典型应用电路及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志强 《焊管》2018,41(7):48-52
为了优化HFW焊管的感应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焊管质量,针对焊管感应加热热处理的应用优势和HFW焊管制管原理及工艺,分析了HFW焊管采用中频正火热处理的工作原理、工艺和作用。以规格为Φ323.9 mm×14.3 mm、钢级为X70的 HFW焊管焊缝采用在线中频正火热处理工艺为例,通过试验得出了热处理加热温度在930 ℃、传送速度12 m/min、经96 m空冷加喷淋冷却后,焊管能够获得良好的焊缝金相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X70管线钢两种不同形式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使用EBSD技术对径向焊缝的横截面的Fe3C相分布、取向差角分布、晶粒有效尺寸、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的比率以及Taylor因子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多道焊缝析出相分布很均匀、随机;各种颜色的晶粒取向均有分布且少量呈柱状存在;晶粒有效尺寸起伏较大,大小不一,但总是交替进行;大角度晶界比率较大,韧性较好;Taylor因子灰度图分布略有起伏,平均数值较大,抵抗塑形变形能力较差.单道焊缝则反之.  相似文献   
18.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多用于解决同一裸眼油气井段存在多压力系统、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安全钻进难题,其尾管固井作业若采用常规方法,在满足小间隙尾管固井顶替效率的前提下,施工过程中必然造成井漏;若采用"正注反打"工艺,固井质量又难以满足后期超深井试油工程的需要。为此,以四川盆地剑阁构造上所钻龙岗70井?114.3 mm尾管固井作业为例,探索精细控压压力平衡法固井技术在多储层、高低压互存、长裸眼段(859 m)中的固井应用。具体做法如下:①采取了确保水泥浆环空充填效率、固井施工全过程压力平衡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②依靠精细控压钻井装置和中心管泵注加重钻井液的方式,精确控制环空压力平衡来降低钻井液密度,实现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固井施工全过程井筒压力平稳。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井?114.3 mm尾管固井质量良好,分阶段降密度期间喇叭口无窜流,试压合格。结论认为,该方法能够提高复杂超深气井尾管的固井质量,改善了后期高压气井试油安全作业的井筒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
The present paper is the last report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erial repitching of 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 TUM 34/70 on the composition of a barley, buckwheat or quinoa fermentation medium. In particular, it focuses on the production dynamics of important volatile compound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roma of beer. Samples were taken every 24 h after 11 serial repitchings of a single starter culture, analysed for the particular aroma compound content by distilla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he term ‘serial repitching factor’ i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support the visual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erial repitch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methanol in the quinoa wort fermentation were only slightly higher than in barley and in practical terms independent of successive fermentation. The behaviour of acetaldehyde in quinoa was similar to that in barley. However, there was a final 2‐fold lower production of some important aroma compounds compared with barley and buckwheat and for this reason quinoa cannot be recommended as a gluten‐free substitute to produce a bottom‐fermented beer. Regarding the buckwheat wort fermentation, a 2‐ to 3‐times lower final acetaldehyde content than in barley is desirable, whereas a relatively high methanol content is not desirable. Barley and buckwheat showed comparable sum concentrations and similar overall profiles of some important aroma compounds. From this perspective, buckwheat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substitute for barley as a brewing raw material. The overall conclusions of our comprehensive study (Parts I–III) are that buckwheat shows adequate brewing properties to substitute for barley in the commercial preparation of a bottom‐fermented gluten‐free beer‐like beverage, and yeast can be repitched at least 11 times. In contrast, quinoa in practical terms shows no substitutional potential for barley in beer; however, it has many nutritious advantages, thus the commercial preparation of a unique, bottom‐fermented gluten‐free ‘non‐beer‐like’ beverage – where the yeast could be repitched six times at most – appears feasible. Copyright © 2015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