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01篇
电工技术   385篇
综合类   465篇
化学工业   1004篇
金属工艺   368篇
机械仪表   504篇
建筑科学   515篇
矿业工程   368篇
能源动力   850篇
轻工业   211篇
水利工程   204篇
石油天然气   664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1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0篇
冶金工业   356篇
原子能技术   414篇
自动化技术   4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常规复合堵漏材料之间无胶结、易被钻井液冲刷、使用油井水泥堵漏会造成新井眼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井壁强化与堵漏双作用可钻水泥。将超细碳酸钙粉体加入新型胶凝材料硫铝酸盐水泥中,调节胶凝材料的可钻性,研究表明,当超细碳酸钙粉体的加入量不大于7%时,水泥凝胶材料的强度随粉体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粉体的加入量大于7%时,水泥凝胶材料的强度随粉体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即可钻性变好;在硫铝酸盐中加入0.4%减水剂、0.3%提黏剂、0.6%缓凝剂时,其稠化时间达到155 min,为安全施工提供了条件;在可钻水泥中加入12%鳞片状云母、1%纤维、1.5%石灰岩颗粒作为堵漏剂,较好地增强了体系堵漏性能,能够较好地封堵3 mm和5 mm缝板裂缝。可钻水泥的研发为实现钻井过程中井壁强化与堵漏双作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2.
设计并研制出一种新型分层式双循环冷却水系统,用于冷却激光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3.
气体钻井岩屑运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气体钻井由于其机械钻速快,能有效防止水敏性泥页岩坍塌,杜绝井漏。然而在气体钻井中井筒内岩屑的运移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为此,从气固两相流基本理论出发,对气体钻井过程中岩屑的重复破碎和细岩屑聚团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接单根后岩屑的运移模式进行了描述,指出由于岩屑聚团的崩裂速度远远超过理论计算的相应初始运移速度,在接完单根后为使井底得到清洁,应增大注气量。另外,还提出了气体钻井过程中岩屑间协同作用的物理模型,指出从含少量细岩屑时的粗岩屑表面改性向大量细岩屑聚团过渡中,存在一个最佳点,该点携岩效率最好。通过研究,对气体钻井过程中岩屑的运移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复合堵漏材料优化实验研究及配方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堵漏过程中存在对堵漏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堵漏配方的经验性以及堵漏工艺的随意性。对常见堵漏材料进行了常压条件下膨胀性、高温高压条件下膨胀性和吸水量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常用堵漏剂在水中浸泡8 h,膨胀基本完成。封堵调剖剂和海带不但体积膨胀率大,吸水量也多。常温封堵实验表明,配方中加入CMC胶液对封堵有利;新型堵漏仪的研制和应用不仅能充分模拟漏失地层。试验后还可以剖开试验岩心,观察分析堵漏材料沿程分布特点和“平衡区域”的位置。平衡区域是成功堵漏中的重要特征,其规律为当堵漏效果好时,平衡区域向堵漏泥浆入口端移动,堵漏效果不好时,平衡区域向出口端移动,甚至不能形成平衡区域。有平衡区域形成,说明堵漏配方与漏层相适应,否则要对配方进行调整;该技术在现场堵漏应用试验中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5.
三道庄钼矿勘探生产中钻遇的地层非常复杂,采用其他方法均无法实现钻进,经过分析比较,决定采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样)钻进新技术来解决该地层钻进难、成孔难、取样难等三大问题。文章从钻进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其具有钻进效率高、岩心(样)采取率高、成孔质量好等突出优点。并介绍了钻进主要设备机具的配套、施工工序、操作要点、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在河南钼矿露天采石场应用该项技术,有效避免了塌孔和卡钻事故,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好、岩心(样)采取率在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在生产试验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6.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低效循环井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问形成了储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沿大孔道做低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采取低效循环井层调剖、封堵等措施,而有效识别低效循环井层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大孔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开发中表现出的特征,确定出低效循环油水井判定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步选定低效循环油水井。然后通过小层静态数据与沉积微相对比,以及油水井的相 关性对比,最终确定出低效循环井层。基于此方法编制成软件,对大庆油田北三东东块低效循环井层进行了判断,与人工选择结果对比符合率为81.7%。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鸭深1井是大庆油田在青海省柴北缘区块布置的第一口重点探井,完钻井深为4950.00m。该井上部地层疏松,承压能力弱,部分井段有破碎带,易发生井漏,狮子沟组至上油砂山组上部地层中,泥岩水化分散性强,易出现缩径、井壁坍塌;下部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系数高,抗温和维持井壁稳定是关键。全井存在多层高压盐水层,易发生井漏、井涌、井塌等事故。针对鸭深1井地质特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上部地层采用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钻至下部地层将钻井液转化为阳离子聚磺钻井液,提高钻井液的抗温性和稳定性。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在高密度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抑制性、防塌性和较好抗盐抗钙能力;减少了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8.
浅层气处理技术在哈萨克斯坦蒙泰克地区M-3A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斯坦国蒙泰克地区普遍存在浅层气,该地区M-3井因浅层气井喷导致勘探失败。为了尽快开采早白垩世和侏罗纪油层,在M-3井相邻位置重新部署M-3A井,充分利用国内成熟的浅层气处理技术,保证成功完钻。浅层气在二开中出现,对浅层气的预防处理是该井勘探成败的关键。开钻前需要根据当地地质特征设计出合适的钻井液,预防二开浅层气可能造成的井喷与井漏,同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浅层气处理预案。钻探落实浅层气出现于293 m深度处。钻遇浅层气时,钻时减小、循环钻井液气测值增大,出口钻井液密度减小,通过停钻循环、增加钻井液密度等措施成功控制了浅层气。在钻井过程中采取短起下等操作疏通井眼,通过倒划眼操作解决了起钻过程中出现的拔活塞现象,有效控制了浅层气。为同类油井的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9.
川渝地区井漏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川渝地区钻井井漏发生频繁、类型多、损失大,而且随着重点勘探区域的转向,井漏复杂程度增加,治理难度加大。分析了川渝地区井漏的工程地质特点、井漏治理现状及治理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要解决川渝地区严重井漏问题,除常规的桥浆堵漏、水泥浆堵漏和清水强钻外,还必须发展气体钻井治漏技术(包括空气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充气流体钻井)、微泡沫钻井治漏技术、高浓度桥浆随钻治漏技术以及堵漏工具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0.
非渗透抗压钻井液技术是解决钻进压力衰竭地层、裂缝发育地层、破碎或弱胶结性地层、低渗储层及深井长裸眼大段复杂泥页岩和多套压力层系等地层的压差卡钻、钻井液漏失和井壁垮塌等复杂问题以及油气层损害问题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非渗透抗压处理剂。研制开发了非渗透抗压处理剂KSY,并进行了钻井液性能评价和泥饼结构分析,结果表明,KSY加入钻井液后,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小,滤失量明显降低,形成的封堵膜薄,易于返排,封堵强度高,能够有效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和破裂压力,保护油气层效果好。现场应用表明,KSY能够显著提高地层承压能力,防止井壁坍塌,保持井径规则,有利于固井和完井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