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27篇
  免费   5150篇
  国内免费   1995篇
电工技术   1202篇
技术理论   8篇
综合类   2319篇
化学工业   16527篇
金属工艺   2897篇
机械仪表   954篇
建筑科学   2288篇
矿业工程   821篇
能源动力   2654篇
轻工业   2075篇
水利工程   289篇
石油天然气   2147篇
武器工业   153篇
无线电   20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23篇
冶金工业   2611篇
原子能技术   371篇
自动化技术   574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990篇
  2022年   1392篇
  2021年   1587篇
  2020年   1623篇
  2019年   1541篇
  2018年   1448篇
  2017年   1657篇
  2016年   1754篇
  2015年   1635篇
  2014年   2445篇
  2013年   2600篇
  2012年   3040篇
  2011年   3440篇
  2010年   2594篇
  2009年   2618篇
  2008年   2053篇
  2007年   2511篇
  2006年   2613篇
  2005年   2132篇
  2004年   1765篇
  2003年   1593篇
  2002年   1245篇
  2001年   887篇
  2000年   800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全红 《新型炭材料》2007,22(4):289-294
对碳质纳米孔隙材料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基于孔壁结构分类。根据这种方法,碳质多孔材料分为:纳米孔“碳”(石墨烯纳米孔材料)和纳米孔“炭”(类石墨微晶纳米孔材料)。具有相近比表面积的两种碳质材料由于具有不同的孔壁结构而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电化学性质)。文中简要介绍了两种新型的纳米孔“碳”——单壁微孔“碳”和碳纳米管-DNA杂化物以及区分纳米孔“碳”和纳米孔“炭”的重要判据:拉曼光谱。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阐述新的阳极炭块测试方法,提出了降低阳极炭块Fe-C压降的思路,并分析了降低阳极炭块压降对我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普通碳素钢在CSP连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CSP机组上,通过普通碳素钢(Q235)的轧卡试验研究了该钢在连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高温区的两道次大变形使原始铸造树枝晶通过再结晶基本实现了奥氏体的等轴化和组织的均匀化;进一步变形可继续细化原始奥氏体并最终获得晶粒尺寸约为30μm的、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在CSP工艺中,原始奥氏体组织细化可能与精轧总压下量高、单道次变形量大、应变速率高及钢中出现异常析出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范氏力将单壁碳纳米管样品组装到钨针尖上 ,用FEM/FIM对同一碳纳米管样品用热处理方法和场脱附方法进行了研究。场离子显微镜是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尖端表面分析工具 ,由场离子像推测这次组装的样品是由三根单壁碳纳米管突起组成的碳纳米管束。清洁碳纳米管束样品的场发射像和场离子像有极好的对应关系。场脱附后的碳纳米管束的场发射特性较好地符合Fowler Nordheim场发射模型。通过比较碳纳米管束吸附态和热处理后以及场脱附后的Fowler Nordheim曲线的斜率变化 ,得出碳纳米管束样品逸出功的变化 ,再结合场发射像的变化推断出场脱附与热处理结合是一种较理想的获得清洁碳纳米管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聚四氟乙烯/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体系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评价了不同PTFE含量的碳纤维增强P1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在干摩擦和水润滑2种不同条件下的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机理。研究表明:PTFE以10%添加时PI/CF/PTFE体系的机械性能最佳,而摩擦学性能以5%添加为佳;随PTF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增加。水润滑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干摩擦下的都有相应的降低。干摩擦下,材料的磨损均以塑性变形、微观破裂及破碎为主导;水润滑下,这一机制显著减弱,归因于水的润滑和冷却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采用5种活性炭对加氢催化柴油进行吸附脱硫,通过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及工艺参数的研究,探索了活性炭吸附脱硫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分别选用比表面积为854.97,1 108.61 m2/g,相应微孔平均孔径为0.581 4,0.627 4 nm的活性炭,在粒度为40~80目,流速为0.25 mL/m in,吸附柱高径比为30/1的条件,可将不同原料油中有机硫含量分别从1 354.96,665.50μg/g降至360.40,69.61μg/g,脱硫率分别为73.40%和89.54%;在20~1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吸附脱硫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09.
110.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how ammonia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can influence the activity of a viscose-based activated carbon cloth (ACC) for the oxidative retention of H2S and SO2 in humid air at 25 °C. Surface basic nitrogen groups were introduced either by treatment with ammonia/air at 300 °C or with ammonia/steam at 800 °C.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so prepared was examined by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Changes in the surface chemistry were assess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The change of ACC activity could not be merely attributed to surface nitrogen groups but to other changes in the support. Ammonia/steam treatment improved ACC performance the most, not only by introducing nitrogen surface groups, but also by extending the microporosity and by modif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oxygen groups. Successive adsorption-regeneration cycles showed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oxidative retention of H2S and SO2 and the subsequent catalyst/support regene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